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遇见好书
@米小西(主题阅读爱好者):我喜欢在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一个主题的书,比如最近的阅读主题就是“精怪故事”,看了《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远野物语·日本昔话》《阿宅的奇幻事务所》……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主题阅读,豆瓣豆列是个不错的推荐,而且多“偏”的主题都有豆列!很多豆列的主人还会写上自己对书的短评,看看他如何评价你们共同看过的书,大概就能知道这个豆列是不是适合你了。如果还是不敢确定,不妨多找几条豆列来看,我个人的经验是——这些豆列中的交叉书籍一般没错!
@率率(都市报读书版小采编):作为一个“喜新厌旧”的媒体人,我平时更关注最新的图书信息。想要了解新书信息,其实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每年那几个全国书展期间,都会推出几本不错的书,关注一下相关新闻就能知道;比如,很多优秀媒体都有读书周刊,不但推荐新书还会作出解读、延伸;如果想尽快得知新书消息,可以去各大电商的“预售图书”页面看,书籍出版前一两个月就能预购;如果有喜欢的作家就更好办了,直接去微博关注他就可以啦!
@其实我是综合体(书友会发起人):从前参加过一个“换书”组织,大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聚在一起,各自带上三五本好书相互分享。在那里能看到非常多元化的书,还能听听推荐者对它们的评价,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长见识的事。如今我自己组织了一个线下书友会,每月一聚,除了换书、荐书,还会进行主题讨论,常能擦出点小火花。很多人对《易经》有兴趣但苦于读不懂,最近书友会还发起了《易经》小课堂,参与者每人读不同版本的《易经》解读书,大家每周聚会分享各自的解读、心得,这让读“天书”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听专业人士“说书”
出版人·做书无非是锦上添花
金马洛曾写过一篇文字,回顾他策划出版《谋杀似水年华》及蔡骏小说系列作品的过程,其中的很多故事,对于不熟悉编辑工作的读者来说,也许是从未想象的。比如自己如何跟蔡骏混个脸熟的事。一是赶签售会,“这是屌丝编辑与知名作者结识的常见办法。2008年上半年,中关村书店,我买了一本《天机》,在签售会散场时请他签名,与他交谈,请他留电话,并欲请他吃饭……”二是赴蔡骏婚礼,“我自己买了一份礼品,拍了很多婚礼现场照片,回京后刻盘寄给他——这大概也算是一份小礼。”三是送书,很多新书,“我觉得他有兴趣,或者他主动提出想看哪本,我都会给他寄去。”
相熟之后,是朋友一样的接触,到彼此的城市时见面、聊天,一起去逛老景点、吃小吃等。这些“小事”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他说:“也让我们更了解他的想法,有利于随后出版他的作品时,做出更妥帖的出版计划。”
通过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后,他终于签下一位畅销作家。
第一次拿到《谋杀似水年华》全稿,金马洛首先做了“中国社会派悬疑小说开山之作”的定位建议,并在情节上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条建议“蔡骏百分百接纳了”,“增加了两万多字的内容”;第二条建议,蔡骏也接受了,“不过在新写的结尾后,他又将之前的结尾以‘被删除的结尾’之名放在全文最后,以期给读者多一重选择”。“这算是一个折中的手法。我虽不尽同意,但没有坚持删去……”他说。
这只是一位编辑和一位作者的故事,只是“编辑”这个工作的一个切片,但大概已经惹得很多人无尽感慨——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从未想过,原来很多好书,是编辑与作者相互影响甚至“博弈”下的结果。然而采访中,金马洛对“介绍一下编辑工作”这个问题只轻描淡写地说:从根本上来讲,编辑没那么重要,重要的始终是作者……编辑所做的就是锦上添花。编辑的重要性,只需要作者清楚就够了,读者不必了解那么多,读者只需要读就好。
然而,我们同样能在网络上看到他曾这样说过:即使是做一个作者和读者间的传话人,也要怀有文学创作者般的野心和自觉。
人气作家·读人比读书有趣得多
2月份的时候,黄佟佟在微博上推荐了一本书——《进化心理学》。书名听起来多少有些“恐怖”,但听了黄佟佟的解释,大概不少人也会对它感兴趣:“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黄爱东西说,你们这些文科生纠结来纠结去、绝望来绝望去,不如去看一下《进化心理学》等生物学方面的书,会对感情有一个更理智、客观的认识。”
“你平时可能觉得,这个世界好黑暗啊,男人只喜欢年轻的啊,女人只喜欢有钱的啊,好像是很负能量的事,但看完《进化心理学》就会发现,其实人类几千年来就是这样的进化过程。
说起读书,黄佟佟颇为兴奋,“我的床边大概有几十本书排成了一面‘墙’……通常都是好几本书一起读,刚刚读完《进化心理学》,现在读《文学回忆录》和《身体知道答案》……我比较喜欢女孩喜欢的那些书、有趣的书,另外就是能够让你开阔的书……”
在她看来,阅读就像做Spa,“一头扎进去,在里面得到营养,很舒服、很开心”。而生活中,她还擅长另一种阅读——读人。
她的同学曾给她起名Sunny,因为她是个“特别有热情的人”,而作为读者对此最真切的体验,大概就是《最好的女子》中,黄佟佟对一众女星的“热情”。
“读书只要吸收消化就好,而读人是一种互动,我觉得比读书有趣得多。”黄佟佟说,自己对人怀有极大的热情,“我觉得人都是有趣的。生活中看到感兴趣的人,我就‘腾’地一下被点燃了,开始不停地追寻这个人。而身为记者时我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子,非常简单直接,不会很恶毒,但一定往前冲,这样才能把采访对象剖析得更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出很多很多故事,多有趣,简直是不花钱的游戏!”
而对于《最好的女子》中永远宽容、平和的文字,黄佟佟这样解释: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两面,就看哪一面强、哪一面弱。“生活中我觉得我不平和,但每个人都是在文章中找平衡吧, 人是需要是在文字中找到慰藉的……如果在娱乐中还能见到一点人性、见到对社会的一点观察就已经很好了。” 其实仔细想想,又有哪一本书不是作者“读人”后做出的笔记呢?
Q&A
CUTE:您曾说“发现好书,和好书的再次发现,都应是编辑的看家本事”,现在,各类新书层出不穷,作为读者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火眼金睛”,能分享下您的“技巧”么?
金马洛:读书的高手在读者中,给他们兜售选书之道,真是汗颜。一个爱读书的人自会有自己的读书、选书之道。每个人读书的阶段、需求不一样,对好书的判断也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地谈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
如果长期买书读,就算常吃亏也该积累下选书之道了;如果只是想阅读,无所谓读什么,按照各类畅销书榜和好书榜选也就够了;如果想读而且一定要读“好书”,多看媒体书评和专业书评,多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多向博览群书的人请教,甚至加入一些读书俱乐部等等,都是必要而有益的。
没书读的时候,读读老书、古书,或者看看自己的书架上还没读的那些书。
CUTE:您如何看待电子阅读?如何评价现在的电子阅读平台?哪些内容会选择电子阅读?
金马洛:电子阅读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的电子阅读平台正在形成,但还不成熟。对我来讲,实体阅读或电子阅读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看阅读时的方便。读书这件事,重要的,始终是内容。实体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会并存很久,就像话剧和电影没法从根本上彼此替代一样;今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后天更多的人读电子书,但明天,话剧和实体书将继续存在,喜欢的人,还将继续看下去。
Q&A
CUTE:有些书会反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也知道它值得读、应该读,但是因为它难读或“不是你的菜”,你就是不想去读,这该怎么处理?
黄佟佟:我觉得还是应该去读一读,不能够任由自己变成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这样是不理智的。只有当你进入真实的世界并且接纳它的时候,才有可能穿越真实的世界,让自己到达一个更高的境界。而如果不接受真实,你永远得不到成长。
CUTE:您平时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黄佟佟:听靠谱的朋友推荐,有些朋友的鉴赏力我还是很尊重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在微博上推荐一些书,这些书能读完就已经非常不简单了。如果有些书看着看着发现不好,看到一半丢了就好了,没什么,觉得不好就不看,好书看不过来。
CUTE:您有电子阅读的经历么?
黄佟佟:挺少的。总是觉得那些字不能像纸书上的那样能真切地进入你的脑袋里。我家里实在是摆不下书,又希望能够多读一些东西,其实应该电子化阅读,但还是做不到,可能还是不大习惯,还是希望纸书能够存在。
CUTE:您说阅读就像做Spa,很舒服、很开心,阅读悲剧也是这样么?
黄佟佟:趁机哭一场不是可以排毒么?悲也好喜也好,好的东西都是很纯粹的,都能够净化你的内心,所以我觉得不存在这个分别。你看到好的东西会得到感动、得到一次“提纯”,这种感觉就很high。
书女·读书即一种妆容
读了7年生物学的岂有此女一直对文学情有独钟,2007年,热爱阅读的她来到针对女性会员的雨枫书馆。偶然的机会下,她帮忙主持过一次电影沙龙,活动办得很顺利,雨枫温馨的阅读环境也越来越吸引着岂有此女,当时雨枫书馆只有清华一家店,全职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常去帮忙的岂有此女和大家熟络起来。
2009年,她辞职独自背包去云南旅行,回京后泡在雨枫的时间更多了,当时的清华馆馆长半开玩笑地建议她不如过来工作。2009年下半年,雨枫有了拓展崇文门新店的计划,岂有此女也很自然地参与其中。从考量选址、勘察工地、签署合同、装修采购、人员招聘到投入运营,她见证了一个新店的诞生。
成为雨枫书馆崇文馆馆长的岂有此女,认识到书店必然不能仅仅是一个销售图书的店铺,未来的书店更多体现的应该是平台型的功能,它应该是城市文化生活的聚集地,它可以成为一个俱乐部式的服务场所:志趣相投的人以书会友,产生精致生活的外延。
正因如此,她和雨枫书馆结合女性会员的喜好与需求,在书架空间之外开设了消费阅读区,主推花式咖啡与特色花草茶。在周末的时候,消费阅读区的沙发可以调整,布置成活动场地,并主推“书女学堂”,结合女性感兴趣的烹饪、手工、星座、塔罗牌、理财、职业规划等方面,邀请相关嘉宾到场互动,加大了书店与会员之间的黏性,也顺理成章地有了盈利点。
阅读虽然是没有性别的事,但女性会因其自身的思维特质,更容易从阅读中汲取慰藉与力量。岂有此女看到,阅读让一个女人不仅仅是女人,阅读更让一个女人成为自己。
因此,她在雨枫书馆的豆瓣介绍中诙谐却精准地写道:“古人说,女子要每日妆容,是对世间有礼。读书即一种妆容,与身姿和颜面同等重要。今天,你有礼了么?”
Q&A
CUTE:做书馆给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岂有此女:做书店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书馆这件事让我懂得,梦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有梦想的人,缺乏的是脚踏实地去做梦的人。
CUTE:做书馆时,您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书女”,觉得她们身上最闪耀的品质是什么?
岂有此女:文艺只是一种爱好或者生活方式,文艺只不过把女青年都具有的敏感,细腻,感性等等特性做了相对放大。所以,文艺女青年也是女青年,总有一天,她们会转变自己的属性,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贤妻良母,或者是勾引小男生的怪阿姨,或者是成熟的事业女性等等。
文艺,是一种生活态度。书馆汇聚的“书女”都是对生活有愿景的,她们乐意用阅读充实自己,提升生活格调,做秀外慧中的知性女子。
CUTE:您怎么看待阅读和女性的关系?
岂有此女:女性一生中会面对很多角色变换:从校园走入职场、恋爱与失恋、事业攀升与瓶颈、步入婚姻、成为母亲等等,这些角色变换会让人迷茫,而阅读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淡定、从容,进而更好地迎接人生的际遇。 对于一个女性,阅读更多了一层微妙的含义。阅读的女人危险,因为从古到今,女人的阅读不仅仅是一场风花雪月和自我慰藉,还是自我梳理,自我救赎,是怀疑、抗争和控诉,是自我存在的可能。阅读让一个女人不仅仅是女人,阅读让一个女人成为自己。
CUTE:现在电子阅读抢滩传统阅读市场,书店和读书的人是否会越来越少?
岂有此女:电子阅读以及网络的冲击,确实会对纸质书造成一些影响,这是不容否认的。但书店有电子书及网络无法给予的服务,即面对面的交流体验和专注客户群的个性服务。我坚信书店和纸质书不会消亡,虽然新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媒介日益丰富,但人和人的沟通体验不会被取代。甚至在网络日益盛行的时代,人们反而会出现渴求面对面真实交流的“返璞归真”。
2013怎么读?
MOOK 让我们以个性相见
近年来,“鲤”“知日”“读库”等MOOK,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让读者可以与一本书以个性相见。
2013年,MOOK家族又出现了“新人”——《新华阅读杂志》《坚果》,主编分别是严歌苓和阿丁(也许看到他们的名字你就能知道它是不是自己的菜?),前者想做“国内最好的文学杂志”,后者则是“专注于故事的小说系列读本”。
不知“新人”的个性到底如何,不过,以个性相见,从来都是件见仁见智的事儿。
在豆瓣阅读遇见……
豆瓣从2011年末开始试水“短作品自出版”领域,个人作者可以在豆瓣阅读平台直接发布作品,“内容领域不限,唯一要求是质量优秀”。
“人人可出书”意味着更多选择——网络上有很多文字漂亮的作者,他们甚至可能拥有为数不少的追随者,却不见得有真正的出书机会,自出版平台也许是一个好归宿(如专栏作家丁小云的《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等,再如非专业写作者、理工男米周的游记《旅行故事》等)。
另一方面,“豆瓣阅读已经聚集了一批纯文学创作者……这其中既有庄蝶庵这样之前籍籍无名的作者,也有路内等在主流文学界颇具名声的作者”。很多优秀华语作家的作品在内地未能及时引进,但也许今后我们可以在自出版平台尽早看到它们的身影,如台湾作家何曼庄小说集《给乌鸦的歌》,它的简体中文版就是由“豆瓣阅读”独家首发的。
去苏州园林里读《红楼梦》
在2013年,也许很多“旧书”也能读出“新意”——三十几名参与者同步阅读《红楼梦》,每日一回,大家在线上互相提醒、讨论……这是豆瓣网长春同城的“《红楼梦》读书会”活动现状,如果只是这样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按照活动计划,在通读、精读两遍《红楼梦》后,读书会会请来当地文化名人,就书中的诗词、茶道、琴艺、画艺、香道等传统文化内容开设专题课堂,最近还计划着组织书友们一起去苏州旅行,真正走到园林中再“读”《红楼梦》。
这样的一场读书会,是不是听着就很精彩?
@米小西(主题阅读爱好者):我喜欢在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一个主题的书,比如最近的阅读主题就是“精怪故事”,看了《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远野物语·日本昔话》《阿宅的奇幻事务所》……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主题阅读,豆瓣豆列是个不错的推荐,而且多“偏”的主题都有豆列!很多豆列的主人还会写上自己对书的短评,看看他如何评价你们共同看过的书,大概就能知道这个豆列是不是适合你了。如果还是不敢确定,不妨多找几条豆列来看,我个人的经验是——这些豆列中的交叉书籍一般没错!
@率率(都市报读书版小采编):作为一个“喜新厌旧”的媒体人,我平时更关注最新的图书信息。想要了解新书信息,其实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每年那几个全国书展期间,都会推出几本不错的书,关注一下相关新闻就能知道;比如,很多优秀媒体都有读书周刊,不但推荐新书还会作出解读、延伸;如果想尽快得知新书消息,可以去各大电商的“预售图书”页面看,书籍出版前一两个月就能预购;如果有喜欢的作家就更好办了,直接去微博关注他就可以啦!
@其实我是综合体(书友会发起人):从前参加过一个“换书”组织,大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聚在一起,各自带上三五本好书相互分享。在那里能看到非常多元化的书,还能听听推荐者对它们的评价,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长见识的事。如今我自己组织了一个线下书友会,每月一聚,除了换书、荐书,还会进行主题讨论,常能擦出点小火花。很多人对《易经》有兴趣但苦于读不懂,最近书友会还发起了《易经》小课堂,参与者每人读不同版本的《易经》解读书,大家每周聚会分享各自的解读、心得,这让读“天书”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听专业人士“说书”
出版人·做书无非是锦上添花
金马洛曾写过一篇文字,回顾他策划出版《谋杀似水年华》及蔡骏小说系列作品的过程,其中的很多故事,对于不熟悉编辑工作的读者来说,也许是从未想象的。比如自己如何跟蔡骏混个脸熟的事。一是赶签售会,“这是屌丝编辑与知名作者结识的常见办法。2008年上半年,中关村书店,我买了一本《天机》,在签售会散场时请他签名,与他交谈,请他留电话,并欲请他吃饭……”二是赴蔡骏婚礼,“我自己买了一份礼品,拍了很多婚礼现场照片,回京后刻盘寄给他——这大概也算是一份小礼。”三是送书,很多新书,“我觉得他有兴趣,或者他主动提出想看哪本,我都会给他寄去。”
相熟之后,是朋友一样的接触,到彼此的城市时见面、聊天,一起去逛老景点、吃小吃等。这些“小事”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他说:“也让我们更了解他的想法,有利于随后出版他的作品时,做出更妥帖的出版计划。”
通过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后,他终于签下一位畅销作家。
第一次拿到《谋杀似水年华》全稿,金马洛首先做了“中国社会派悬疑小说开山之作”的定位建议,并在情节上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条建议“蔡骏百分百接纳了”,“增加了两万多字的内容”;第二条建议,蔡骏也接受了,“不过在新写的结尾后,他又将之前的结尾以‘被删除的结尾’之名放在全文最后,以期给读者多一重选择”。“这算是一个折中的手法。我虽不尽同意,但没有坚持删去……”他说。
这只是一位编辑和一位作者的故事,只是“编辑”这个工作的一个切片,但大概已经惹得很多人无尽感慨——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从未想过,原来很多好书,是编辑与作者相互影响甚至“博弈”下的结果。然而采访中,金马洛对“介绍一下编辑工作”这个问题只轻描淡写地说:从根本上来讲,编辑没那么重要,重要的始终是作者……编辑所做的就是锦上添花。编辑的重要性,只需要作者清楚就够了,读者不必了解那么多,读者只需要读就好。
然而,我们同样能在网络上看到他曾这样说过:即使是做一个作者和读者间的传话人,也要怀有文学创作者般的野心和自觉。
人气作家·读人比读书有趣得多
2月份的时候,黄佟佟在微博上推荐了一本书——《进化心理学》。书名听起来多少有些“恐怖”,但听了黄佟佟的解释,大概不少人也会对它感兴趣:“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黄爱东西说,你们这些文科生纠结来纠结去、绝望来绝望去,不如去看一下《进化心理学》等生物学方面的书,会对感情有一个更理智、客观的认识。”
“你平时可能觉得,这个世界好黑暗啊,男人只喜欢年轻的啊,女人只喜欢有钱的啊,好像是很负能量的事,但看完《进化心理学》就会发现,其实人类几千年来就是这样的进化过程。
说起读书,黄佟佟颇为兴奋,“我的床边大概有几十本书排成了一面‘墙’……通常都是好几本书一起读,刚刚读完《进化心理学》,现在读《文学回忆录》和《身体知道答案》……我比较喜欢女孩喜欢的那些书、有趣的书,另外就是能够让你开阔的书……”
在她看来,阅读就像做Spa,“一头扎进去,在里面得到营养,很舒服、很开心”。而生活中,她还擅长另一种阅读——读人。
她的同学曾给她起名Sunny,因为她是个“特别有热情的人”,而作为读者对此最真切的体验,大概就是《最好的女子》中,黄佟佟对一众女星的“热情”。
“读书只要吸收消化就好,而读人是一种互动,我觉得比读书有趣得多。”黄佟佟说,自己对人怀有极大的热情,“我觉得人都是有趣的。生活中看到感兴趣的人,我就‘腾’地一下被点燃了,开始不停地追寻这个人。而身为记者时我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子,非常简单直接,不会很恶毒,但一定往前冲,这样才能把采访对象剖析得更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出很多很多故事,多有趣,简直是不花钱的游戏!”
而对于《最好的女子》中永远宽容、平和的文字,黄佟佟这样解释: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两面,就看哪一面强、哪一面弱。“生活中我觉得我不平和,但每个人都是在文章中找平衡吧, 人是需要是在文字中找到慰藉的……如果在娱乐中还能见到一点人性、见到对社会的一点观察就已经很好了。” 其实仔细想想,又有哪一本书不是作者“读人”后做出的笔记呢?
Q&A
CUTE:您曾说“发现好书,和好书的再次发现,都应是编辑的看家本事”,现在,各类新书层出不穷,作为读者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火眼金睛”,能分享下您的“技巧”么?
金马洛:读书的高手在读者中,给他们兜售选书之道,真是汗颜。一个爱读书的人自会有自己的读书、选书之道。每个人读书的阶段、需求不一样,对好书的判断也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地谈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
如果长期买书读,就算常吃亏也该积累下选书之道了;如果只是想阅读,无所谓读什么,按照各类畅销书榜和好书榜选也就够了;如果想读而且一定要读“好书”,多看媒体书评和专业书评,多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多向博览群书的人请教,甚至加入一些读书俱乐部等等,都是必要而有益的。
没书读的时候,读读老书、古书,或者看看自己的书架上还没读的那些书。
CUTE:您如何看待电子阅读?如何评价现在的电子阅读平台?哪些内容会选择电子阅读?
金马洛:电子阅读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的电子阅读平台正在形成,但还不成熟。对我来讲,实体阅读或电子阅读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看阅读时的方便。读书这件事,重要的,始终是内容。实体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会并存很久,就像话剧和电影没法从根本上彼此替代一样;今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后天更多的人读电子书,但明天,话剧和实体书将继续存在,喜欢的人,还将继续看下去。
Q&A
CUTE:有些书会反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也知道它值得读、应该读,但是因为它难读或“不是你的菜”,你就是不想去读,这该怎么处理?
黄佟佟:我觉得还是应该去读一读,不能够任由自己变成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这样是不理智的。只有当你进入真实的世界并且接纳它的时候,才有可能穿越真实的世界,让自己到达一个更高的境界。而如果不接受真实,你永远得不到成长。
CUTE:您平时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黄佟佟:听靠谱的朋友推荐,有些朋友的鉴赏力我还是很尊重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在微博上推荐一些书,这些书能读完就已经非常不简单了。如果有些书看着看着发现不好,看到一半丢了就好了,没什么,觉得不好就不看,好书看不过来。
CUTE:您有电子阅读的经历么?
黄佟佟:挺少的。总是觉得那些字不能像纸书上的那样能真切地进入你的脑袋里。我家里实在是摆不下书,又希望能够多读一些东西,其实应该电子化阅读,但还是做不到,可能还是不大习惯,还是希望纸书能够存在。
CUTE:您说阅读就像做Spa,很舒服、很开心,阅读悲剧也是这样么?
黄佟佟:趁机哭一场不是可以排毒么?悲也好喜也好,好的东西都是很纯粹的,都能够净化你的内心,所以我觉得不存在这个分别。你看到好的东西会得到感动、得到一次“提纯”,这种感觉就很high。
书女·读书即一种妆容
读了7年生物学的岂有此女一直对文学情有独钟,2007年,热爱阅读的她来到针对女性会员的雨枫书馆。偶然的机会下,她帮忙主持过一次电影沙龙,活动办得很顺利,雨枫温馨的阅读环境也越来越吸引着岂有此女,当时雨枫书馆只有清华一家店,全职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常去帮忙的岂有此女和大家熟络起来。
2009年,她辞职独自背包去云南旅行,回京后泡在雨枫的时间更多了,当时的清华馆馆长半开玩笑地建议她不如过来工作。2009年下半年,雨枫有了拓展崇文门新店的计划,岂有此女也很自然地参与其中。从考量选址、勘察工地、签署合同、装修采购、人员招聘到投入运营,她见证了一个新店的诞生。
成为雨枫书馆崇文馆馆长的岂有此女,认识到书店必然不能仅仅是一个销售图书的店铺,未来的书店更多体现的应该是平台型的功能,它应该是城市文化生活的聚集地,它可以成为一个俱乐部式的服务场所:志趣相投的人以书会友,产生精致生活的外延。
正因如此,她和雨枫书馆结合女性会员的喜好与需求,在书架空间之外开设了消费阅读区,主推花式咖啡与特色花草茶。在周末的时候,消费阅读区的沙发可以调整,布置成活动场地,并主推“书女学堂”,结合女性感兴趣的烹饪、手工、星座、塔罗牌、理财、职业规划等方面,邀请相关嘉宾到场互动,加大了书店与会员之间的黏性,也顺理成章地有了盈利点。
阅读虽然是没有性别的事,但女性会因其自身的思维特质,更容易从阅读中汲取慰藉与力量。岂有此女看到,阅读让一个女人不仅仅是女人,阅读更让一个女人成为自己。
因此,她在雨枫书馆的豆瓣介绍中诙谐却精准地写道:“古人说,女子要每日妆容,是对世间有礼。读书即一种妆容,与身姿和颜面同等重要。今天,你有礼了么?”
Q&A
CUTE:做书馆给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岂有此女:做书店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书馆这件事让我懂得,梦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有梦想的人,缺乏的是脚踏实地去做梦的人。
CUTE:做书馆时,您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书女”,觉得她们身上最闪耀的品质是什么?
岂有此女:文艺只是一种爱好或者生活方式,文艺只不过把女青年都具有的敏感,细腻,感性等等特性做了相对放大。所以,文艺女青年也是女青年,总有一天,她们会转变自己的属性,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贤妻良母,或者是勾引小男生的怪阿姨,或者是成熟的事业女性等等。
文艺,是一种生活态度。书馆汇聚的“书女”都是对生活有愿景的,她们乐意用阅读充实自己,提升生活格调,做秀外慧中的知性女子。
CUTE:您怎么看待阅读和女性的关系?
岂有此女:女性一生中会面对很多角色变换:从校园走入职场、恋爱与失恋、事业攀升与瓶颈、步入婚姻、成为母亲等等,这些角色变换会让人迷茫,而阅读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淡定、从容,进而更好地迎接人生的际遇。 对于一个女性,阅读更多了一层微妙的含义。阅读的女人危险,因为从古到今,女人的阅读不仅仅是一场风花雪月和自我慰藉,还是自我梳理,自我救赎,是怀疑、抗争和控诉,是自我存在的可能。阅读让一个女人不仅仅是女人,阅读让一个女人成为自己。
CUTE:现在电子阅读抢滩传统阅读市场,书店和读书的人是否会越来越少?
岂有此女:电子阅读以及网络的冲击,确实会对纸质书造成一些影响,这是不容否认的。但书店有电子书及网络无法给予的服务,即面对面的交流体验和专注客户群的个性服务。我坚信书店和纸质书不会消亡,虽然新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媒介日益丰富,但人和人的沟通体验不会被取代。甚至在网络日益盛行的时代,人们反而会出现渴求面对面真实交流的“返璞归真”。
2013怎么读?
MOOK 让我们以个性相见
近年来,“鲤”“知日”“读库”等MOOK,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让读者可以与一本书以个性相见。
2013年,MOOK家族又出现了“新人”——《新华阅读杂志》《坚果》,主编分别是严歌苓和阿丁(也许看到他们的名字你就能知道它是不是自己的菜?),前者想做“国内最好的文学杂志”,后者则是“专注于故事的小说系列读本”。
不知“新人”的个性到底如何,不过,以个性相见,从来都是件见仁见智的事儿。
在豆瓣阅读遇见……
豆瓣从2011年末开始试水“短作品自出版”领域,个人作者可以在豆瓣阅读平台直接发布作品,“内容领域不限,唯一要求是质量优秀”。
“人人可出书”意味着更多选择——网络上有很多文字漂亮的作者,他们甚至可能拥有为数不少的追随者,却不见得有真正的出书机会,自出版平台也许是一个好归宿(如专栏作家丁小云的《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等,再如非专业写作者、理工男米周的游记《旅行故事》等)。
另一方面,“豆瓣阅读已经聚集了一批纯文学创作者……这其中既有庄蝶庵这样之前籍籍无名的作者,也有路内等在主流文学界颇具名声的作者”。很多优秀华语作家的作品在内地未能及时引进,但也许今后我们可以在自出版平台尽早看到它们的身影,如台湾作家何曼庄小说集《给乌鸦的歌》,它的简体中文版就是由“豆瓣阅读”独家首发的。
去苏州园林里读《红楼梦》
在2013年,也许很多“旧书”也能读出“新意”——三十几名参与者同步阅读《红楼梦》,每日一回,大家在线上互相提醒、讨论……这是豆瓣网长春同城的“《红楼梦》读书会”活动现状,如果只是这样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按照活动计划,在通读、精读两遍《红楼梦》后,读书会会请来当地文化名人,就书中的诗词、茶道、琴艺、画艺、香道等传统文化内容开设专题课堂,最近还计划着组织书友们一起去苏州旅行,真正走到园林中再“读”《红楼梦》。
这样的一场读书会,是不是听着就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