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与自然的生态环境正逐渐远离,而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及教学压力的逐渐增大,儿童生活中的游戏时间也越来越少。本文通过强调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重要性,针对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展开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关具体的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交流。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创新;实践;乐趣
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
经过许多儿童教育学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包括大脑思维发育、肢体行动发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它更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存在方式。根据199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其中早已明确将游戏规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娱乐与消遣,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经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伴随着幼儿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的天性,通过参与各种有益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发展。由于游戏中贯穿着一定的规则,可以促使幼儿遵循规则,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意志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此外,游戏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并加强幼儿的自律能力,培养其自觉、自律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之大实在无法估量。
二、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
从幼儿教育的视觉来审视游戏,可以发现,游戏精神对于游戏起着主导与贯穿的作用,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其游戏精神应当包含以下特征: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规则性,如下所述。
(一)自主性
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每位游戏的参与者都将成为游戏的主体。自发性,即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享受游戏所带给他们的乐趣。自主性,即幼儿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对于游戏中的相应规则与惩罚,都是经过其自主选择与自觉承担的基础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具备极大的自由性质。由此可见,参与游戏的儿童具备充分的自主性,可以促使其身心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愉悦性
游戏中的愉悦性对其也是极其重要的,据上文所说,游戏中具备极大的自主性,则可以将游戏理解为一种参与者主体的自主体验过程。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参与者生理上的愉悦感,而且可以促使游戏参与者实现其心灵的满足感。相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游戏的愉悦性,可以促使幼儿自我获取最大的精神上的享受,引导幼儿产生一种由于自由与投入而带来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上的体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造性
游戏精神中另一个重要的特性非创造性莫属。创造性可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情感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思维大胆的开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尽情的在游戏中与小伙伴们嬉戏、玩闹,可以有效的促使儿童充满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处于自由、自愿、开放、积极、轻松、欢快的心灵状态之中,此种状态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着各类创意,从而领略到游戏的莫大乐趣,实现自身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
(四)规则性
游戏中不可缺乏的特性,即为规则性。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促使游戏的形成。每位游戏参与者,都必须严格按照游戏的规则来进行,规则是每个游戏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在游戏过程中,规则与自由并不会构成矛盾,规则有助于游戏正常、有序的开展,更有助于为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提供自由的空间。规则,是每位游戏参与者在参与游戏时所自愿、自觉认同的,它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从而促使儿童在日后的发展中,养成一种自觉自律的心态,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要是教师游戏理念的澄清与科学理念的确立,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1、首先,体现内容的时代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幼儿的生活环境变化较快,幼儿园教育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前的时代特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游戏更贴近于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的游戏设计可以结合现代生活事迹及当前的科技文化知识,例如,让幼儿模仿宇航员,参与遨游太空的游戏,此类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其次,体现内容的地域性
游戏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游戏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因为其年龄小、阅历浅,更多熟悉的是身边的事与人,所以游戏同样遵循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共性特点,体现在对地方文化的积极吸纳、科学选择上。如生活在旅游胜地的幼儿园开展的题为“月亮妈妈农家饭”的主题角色游戏,孩子们积累的生活经验有爬月亮山、月亮山脚下有一个会说很多国语言的月亮妈妈、农家饭(各种有地方特色的菜:螺蛳酿、南瓜花酿柚子皮酿等等),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然就玩起了“月亮山一日游”、“月亮山下小导游”、“我是小厨师”等具有旅游风情的游戏。
3、第三,体现游戏内容的适切性
(1)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季节的适切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特征,教师在安排游戏内容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来安排。例如,在春夏季节中,教师可以多加举行类型模特表演、花木一条街等活动,春夏季节不仅百花盛开,而且由于春夏季节较暖和便于小朋友制作各种环保服饰,并进行换装表演,此外,还可以在夏季安排沙滩雕塑等活动,便于儿童一起玩闹,寻找材料,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2)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年龄的适切性
幼儿园教育中,其游戏内容的设计应当与儿童相应年龄相符合,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其智力发育水平也较为不同,应当根据幼儿园的班别,即大班、中班、小班来设计游戏内容。例如,对于大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科技馆、大型新农村建设、旅行团或模仿等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对于中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类似医院、菜市等难度较为中等的游戏;对于小班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娃娃家的游戏,适合小龄幼儿。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理念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实践,游戏组织形式与活动形式是操作层面对新颖游戏理论的再现,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平行班互动合作游戏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如某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每周三下午开展同龄班级游戏共享活动,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材料、时间、人际的开放,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大方,热情、主动交往,探索发现的愿望比较强烈,整体素质明显比较高。
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孩子牵着小弟弟妹妹的手,年长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3、全园混龄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一方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索.教育与美好生活(汉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浩斌.论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自我建构[N].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5]李雪艳,李琳.游戏:真正的教育基础[J].现代教育科学,2004(06).
[6]丁海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教育导刊,2007(02).
[7]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创新;实践;乐趣
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
经过许多儿童教育学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包括大脑思维发育、肢体行动发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它更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存在方式。根据199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其中早已明确将游戏规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娱乐与消遣,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经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伴随着幼儿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的天性,通过参与各种有益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发展。由于游戏中贯穿着一定的规则,可以促使幼儿遵循规则,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意志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此外,游戏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并加强幼儿的自律能力,培养其自觉、自律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之大实在无法估量。
二、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
从幼儿教育的视觉来审视游戏,可以发现,游戏精神对于游戏起着主导与贯穿的作用,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其游戏精神应当包含以下特征: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规则性,如下所述。
(一)自主性
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每位游戏的参与者都将成为游戏的主体。自发性,即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享受游戏所带给他们的乐趣。自主性,即幼儿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对于游戏中的相应规则与惩罚,都是经过其自主选择与自觉承担的基础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具备极大的自由性质。由此可见,参与游戏的儿童具备充分的自主性,可以促使其身心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愉悦性
游戏中的愉悦性对其也是极其重要的,据上文所说,游戏中具备极大的自主性,则可以将游戏理解为一种参与者主体的自主体验过程。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参与者生理上的愉悦感,而且可以促使游戏参与者实现其心灵的满足感。相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游戏的愉悦性,可以促使幼儿自我获取最大的精神上的享受,引导幼儿产生一种由于自由与投入而带来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上的体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造性
游戏精神中另一个重要的特性非创造性莫属。创造性可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情感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思维大胆的开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尽情的在游戏中与小伙伴们嬉戏、玩闹,可以有效的促使儿童充满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处于自由、自愿、开放、积极、轻松、欢快的心灵状态之中,此种状态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着各类创意,从而领略到游戏的莫大乐趣,实现自身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
(四)规则性
游戏中不可缺乏的特性,即为规则性。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促使游戏的形成。每位游戏参与者,都必须严格按照游戏的规则来进行,规则是每个游戏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在游戏过程中,规则与自由并不会构成矛盾,规则有助于游戏正常、有序的开展,更有助于为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提供自由的空间。规则,是每位游戏参与者在参与游戏时所自愿、自觉认同的,它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从而促使儿童在日后的发展中,养成一种自觉自律的心态,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要是教师游戏理念的澄清与科学理念的确立,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1、首先,体现内容的时代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幼儿的生活环境变化较快,幼儿园教育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前的时代特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游戏更贴近于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的游戏设计可以结合现代生活事迹及当前的科技文化知识,例如,让幼儿模仿宇航员,参与遨游太空的游戏,此类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其次,体现内容的地域性
游戏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游戏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因为其年龄小、阅历浅,更多熟悉的是身边的事与人,所以游戏同样遵循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共性特点,体现在对地方文化的积极吸纳、科学选择上。如生活在旅游胜地的幼儿园开展的题为“月亮妈妈农家饭”的主题角色游戏,孩子们积累的生活经验有爬月亮山、月亮山脚下有一个会说很多国语言的月亮妈妈、农家饭(各种有地方特色的菜:螺蛳酿、南瓜花酿柚子皮酿等等),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然就玩起了“月亮山一日游”、“月亮山下小导游”、“我是小厨师”等具有旅游风情的游戏。
3、第三,体现游戏内容的适切性
(1)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季节的适切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特征,教师在安排游戏内容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来安排。例如,在春夏季节中,教师可以多加举行类型模特表演、花木一条街等活动,春夏季节不仅百花盛开,而且由于春夏季节较暖和便于小朋友制作各种环保服饰,并进行换装表演,此外,还可以在夏季安排沙滩雕塑等活动,便于儿童一起玩闹,寻找材料,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2)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年龄的适切性
幼儿园教育中,其游戏内容的设计应当与儿童相应年龄相符合,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其智力发育水平也较为不同,应当根据幼儿园的班别,即大班、中班、小班来设计游戏内容。例如,对于大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科技馆、大型新农村建设、旅行团或模仿等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对于中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类似医院、菜市等难度较为中等的游戏;对于小班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娃娃家的游戏,适合小龄幼儿。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理念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实践,游戏组织形式与活动形式是操作层面对新颖游戏理论的再现,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平行班互动合作游戏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如某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每周三下午开展同龄班级游戏共享活动,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材料、时间、人际的开放,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大方,热情、主动交往,探索发现的愿望比较强烈,整体素质明显比较高。
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孩子牵着小弟弟妹妹的手,年长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3、全园混龄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一方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索.教育与美好生活(汉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浩斌.论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自我建构[N].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5]李雪艳,李琳.游戏:真正的教育基础[J].现代教育科学,2004(06).
[6]丁海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教育导刊,2007(02).
[7]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