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较为普遍,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受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本文就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探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策略,旨在优化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实际占比较大,一旦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不恰当,或质量管理不到位,极易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工程实际使用功能的发挥,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保证建筑物质量与安全,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从各工序入手加以严格管控。
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一)材料准备
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混凝土施工中应做好材料准备工作,以确保混凝土施工得以顺利进行。针对特殊部位尤其是存在承重要求的部位,应在水泥材料使用之前开展测试,依据报告结果来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以保证水泥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骨料选择方面,应保证其质量可靠,以免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1]。粗骨料的选择需考虑质地、最大粒径、级配等参数;细骨料的选择则需对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水一般为可饮用水,保证混凝土拌合质量,若必要条件下使用不可饮用的水,则需开展化验,检验其抗腐蚀性,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效果。所使用外加剂必须具备生产证明,并附带性能检测报告。为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需要开展试验,以便控制外加剂用量,提高拌合均匀度。
(二)混凝土拌合
选定材料后可进行取样,由试验室设计配比,降低经验配比所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待混凝土适配完成后可检测其性能,确认合规后可大量拌合混凝土。施工中应检测骨料含水率,并加以适当调整。基于机具额定容量控制搅拌机具中投料量,严密监测拌料坍落度与离析现象。
(三)运输
混凝土运输方式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提升架、起重机等能够满足垂直运输需求,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则可以满足现场搅拌的运输需求,而手推车则主要满足楼面运输需求。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保证其均质性,降低混凝土离析、沁水等几率。混凝土浇筑必须要在初凝前完成,就运输周转次数加以控制,以便将混凝土运输时间缩短[2]。
(四)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应仔细检查钢筋与模板,合理选择浇筑方法。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可超出3m,分层分块浇筑方式下,需要考虑结构特点及钢筋密集度,以确保各层高度的恰当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就间隔时间进行合理控制,施工应当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恢复。可单独浇筑较大梁体,若部分部位无法连续进行浇筑,则可将施工缝预留于剪力较小部位。
(五)振捣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振捣,令混凝土将模板各角落充满,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度。人工振捣主要适用于小工程量或塑性混凝土中,其他大多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插点,保证其均匀性,做到快插慢捣,降低漏振几率。一个插点连续振捣时间约为20-25s,表面无下沉、气泡、泛浆等为最佳[3]。
(六)养护
混凝土部件终凝后应立即采取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硬化程度可靠且强度达标。混凝土应保持湿润状态,温湿度恰当,一般通过表面洒水的方式来进行养护,将草帘覆盖于其上,冬季应采取恰当保温措施。混凝土实际养护时间应在14天以上。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以原材料为基础,原材料品质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阶段,应落实经常性检测,此外需质控人员把握原材料含量变化规律,合理拟定对应措施,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混凝土施工标准。若砂石含泥量不符合标准,则应当向生产部门做出反馈,就砂石进行筛选,确保混凝土质量可靠。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可对水泥活性变异进行测定,结合试验结果来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原材料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材料重量比例即为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及砂率这三项参数,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保证符合技术指标及施工要求,审批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依照施工配料单配料,不可擅自更改。一旦发现配料中存在少配、漏配等问题,坚决不允许混凝土进仓。
(三)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等的应用较为常见。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重视模板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板面平整且洁净,提高其平整度,仔细检查支撑系统,保证模板规格恰当性,依照要求对重要部位进行预拼装。隔离剂必须要具备优良质地且价格适宜,以保证构件表面质量,促进混凝土结构的优化,模板工程成本也得以控制。基于施工工艺要求确定脱模剂干燥时间,通过试验确定具体拆模时间。
(四)混凝土输送质量控制
基于混凝土凝结速度与浇筑速度要求出发,来对混凝土运输能力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连续性。在混凝土输送方面,实际运送的管道及容器不可存在漏浆、吸水等问题,保证其拥有光滑内壁,卸料机应实现畅通化输送。在运输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均匀性原则,降低混凝土离析、分层等几率,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应以混凝土拌合物为对象开展二次搅拌,保证搅拌速度较快。向浇筑地点输送混凝土拌合物后,依照规定对混凝土坍落度實施检测,确保混凝土坍落度与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相符合,以便落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五)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仔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等,在隐蔽工程记录表中准确记录检查结果。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所填入水泥砂浆必须符合混凝土内砂浆成分,降低浇筑中离析几率。若浇筑高度超出两米,混凝体下落中应使用串筒、溜管等。混凝土浇筑中仔细观察模板、钢筋等,采取有效措施对变形、移位等进行处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室性与均匀性。
(六)混凝土养护拆模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通过保温法和保湿法来实现。以新浇筑混凝土为对象,为确保其硬化条件适宜,应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在12h内进行覆盖并浇水,以降低干缩裂缝出现。若混凝土为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拌制,实际养护时间应当在14天以上。若混凝土由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进行拌制,则实际养护时间应当在21天以上,后浇带则需养护26天以上[4]。依照相关规定及要求养护混凝土并达到要求后,可将模板拆除,一般先将不承重模板拆除,之后将承重模板拆除。
三、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把握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正确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材料准备、运输、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以保障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未来应加大创新研究力度,开发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以确保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适应。
参考文献
[1] 高荣.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5):49.
[2] 陈亚百.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J]. 建材与装饰, 2020(16).
[3] 黄路路. 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 Building Development, 2020, 4(5):90-91.
[4] 向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J]. 建材与装饰, 2020, 000(006):1-2.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实际占比较大,一旦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不恰当,或质量管理不到位,极易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工程实际使用功能的发挥,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保证建筑物质量与安全,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从各工序入手加以严格管控。
一、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一)材料准备
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混凝土施工中应做好材料准备工作,以确保混凝土施工得以顺利进行。针对特殊部位尤其是存在承重要求的部位,应在水泥材料使用之前开展测试,依据报告结果来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以保证水泥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骨料选择方面,应保证其质量可靠,以免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1]。粗骨料的选择需考虑质地、最大粒径、级配等参数;细骨料的选择则需对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水一般为可饮用水,保证混凝土拌合质量,若必要条件下使用不可饮用的水,则需开展化验,检验其抗腐蚀性,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效果。所使用外加剂必须具备生产证明,并附带性能检测报告。为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需要开展试验,以便控制外加剂用量,提高拌合均匀度。
(二)混凝土拌合
选定材料后可进行取样,由试验室设计配比,降低经验配比所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待混凝土适配完成后可检测其性能,确认合规后可大量拌合混凝土。施工中应检测骨料含水率,并加以适当调整。基于机具额定容量控制搅拌机具中投料量,严密监测拌料坍落度与离析现象。
(三)运输
混凝土运输方式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提升架、起重机等能够满足垂直运输需求,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则可以满足现场搅拌的运输需求,而手推车则主要满足楼面运输需求。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保证其均质性,降低混凝土离析、沁水等几率。混凝土浇筑必须要在初凝前完成,就运输周转次数加以控制,以便将混凝土运输时间缩短[2]。
(四)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应仔细检查钢筋与模板,合理选择浇筑方法。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可超出3m,分层分块浇筑方式下,需要考虑结构特点及钢筋密集度,以确保各层高度的恰当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就间隔时间进行合理控制,施工应当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恢复。可单独浇筑较大梁体,若部分部位无法连续进行浇筑,则可将施工缝预留于剪力较小部位。
(五)振捣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振捣,令混凝土将模板各角落充满,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度。人工振捣主要适用于小工程量或塑性混凝土中,其他大多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插点,保证其均匀性,做到快插慢捣,降低漏振几率。一个插点连续振捣时间约为20-25s,表面无下沉、气泡、泛浆等为最佳[3]。
(六)养护
混凝土部件终凝后应立即采取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硬化程度可靠且强度达标。混凝土应保持湿润状态,温湿度恰当,一般通过表面洒水的方式来进行养护,将草帘覆盖于其上,冬季应采取恰当保温措施。混凝土实际养护时间应在14天以上。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以原材料为基础,原材料品质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阶段,应落实经常性检测,此外需质控人员把握原材料含量变化规律,合理拟定对应措施,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混凝土施工标准。若砂石含泥量不符合标准,则应当向生产部门做出反馈,就砂石进行筛选,确保混凝土质量可靠。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可对水泥活性变异进行测定,结合试验结果来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原材料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材料重量比例即为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及砂率这三项参数,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保证符合技术指标及施工要求,审批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依照施工配料单配料,不可擅自更改。一旦发现配料中存在少配、漏配等问题,坚决不允许混凝土进仓。
(三)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等的应用较为常见。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重视模板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板面平整且洁净,提高其平整度,仔细检查支撑系统,保证模板规格恰当性,依照要求对重要部位进行预拼装。隔离剂必须要具备优良质地且价格适宜,以保证构件表面质量,促进混凝土结构的优化,模板工程成本也得以控制。基于施工工艺要求确定脱模剂干燥时间,通过试验确定具体拆模时间。
(四)混凝土输送质量控制
基于混凝土凝结速度与浇筑速度要求出发,来对混凝土运输能力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连续性。在混凝土输送方面,实际运送的管道及容器不可存在漏浆、吸水等问题,保证其拥有光滑内壁,卸料机应实现畅通化输送。在运输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均匀性原则,降低混凝土离析、分层等几率,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应以混凝土拌合物为对象开展二次搅拌,保证搅拌速度较快。向浇筑地点输送混凝土拌合物后,依照规定对混凝土坍落度實施检测,确保混凝土坍落度与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相符合,以便落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五)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仔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等,在隐蔽工程记录表中准确记录检查结果。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所填入水泥砂浆必须符合混凝土内砂浆成分,降低浇筑中离析几率。若浇筑高度超出两米,混凝体下落中应使用串筒、溜管等。混凝土浇筑中仔细观察模板、钢筋等,采取有效措施对变形、移位等进行处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室性与均匀性。
(六)混凝土养护拆模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通过保温法和保湿法来实现。以新浇筑混凝土为对象,为确保其硬化条件适宜,应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在12h内进行覆盖并浇水,以降低干缩裂缝出现。若混凝土为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拌制,实际养护时间应当在14天以上。若混凝土由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进行拌制,则实际养护时间应当在21天以上,后浇带则需养护26天以上[4]。依照相关规定及要求养护混凝土并达到要求后,可将模板拆除,一般先将不承重模板拆除,之后将承重模板拆除。
三、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把握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正确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材料准备、运输、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以保障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未来应加大创新研究力度,开发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以确保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适应。
参考文献
[1] 高荣.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5):49.
[2] 陈亚百.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J]. 建材与装饰, 2020(16).
[3] 黄路路. 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 Building Development, 2020, 4(5):90-91.
[4] 向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J]. 建材与装饰, 2020, 000(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