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是老龄人口的吃饭刚需一边是助餐服务的发展困境
“如何按时吃上饭、吃得饱、吃得好”,是老年人生活中的刚需问题。可自2010年前后国家提出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概念至今,这一刚需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助餐服务需求连年居首
全国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对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较高,排名第一,高达42.3%。同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也发布了一项老龄产业研究结果,数据显示,2015年仅北京的养老餐桌数量缺口就超过2500个。3年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针对60周岁以上人群开展相关调查,并发布《2018年北京市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列表中,助餐依然位列第一,选择比重为62.4%。
据养老智库创始人朱平介绍,助餐服务是官方定义,主要指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难问题的服务,属于养老产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时,更通俗的叫法是“老年饭桌”,如今该称呼已被“养老餐”所取代。各城市开展助餐服务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社区养老驿站推行。在养老领域工作近十年的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呼北社区汉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纪欢表示自己深刻感受到近些年的变化,“国家更支持了,愿意做养老的企业也多了,但同一区域养老服务竞争的情况,也就主要出现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纪欢说,在更多的中小城市,补贴政策等远不如大城市,所以包括养老餐在内的养老服务存在不小的缺口。
价低^少,还得靠贴补支撑
巨大的需方市场,对养老餐服务行业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目前养老餐服务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现实困难的制约。
定价低,利润少。目前,老年餐价格大多定在10~20元,利润空间很小。纪欢说,价格是助老服务必须考虑的因素,即便肉、菜涨价,每顿饭的价格也不能涨,为保证一样的品质,只能重新与供货商商谈,或通过发展其他家政服务,补贴餐饮的亏损。养老智库创始人朱平也表示,养老餐服务带有公益性质,企业就算需要考虑经营问题,也只能维持在基本不赔钱的状态,这对助餐服务的快速发展肯定会造成一定影响。
人手紧张。养老业对从业者的吸引力有限,这在助老服务行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汉和居养老驿站,工作人员一共有7人,需同时负责包括养老餐在内的所有服务。每到供餐时间,除了刚值完夜班无法在岗的,剩下的有人负责打饭,有人负责收钱,有人负责清理,还得留出两人为将近一半的顾客送餐。这些工作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因为繁杂,人手仍会觉得有些紧张。
众口难调。养老餐服务不是饭馆点餐,选择也没有一些单位的食堂多,难免造成众口难调。大部分的养老餐只能以少油、无糖、无辣,饭菜软烂为标准,追求相对大众化的口味。朱平说,如果要兼顾口味和营养,对养老餐提供企业来说,更添难度。
未来可考虑“中央厨房“
朱平认为,餐饮是一个供大于求的行业,餐馆、服务商众多;但同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餐饮服务又供不应求。因此,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借助原有餐饮企业,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专有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聚德、永和大王、和合谷、丽华快餐等连锁企业,都已经提出或推出了针对老年餐饮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个别外卖平台,比如饿了么,已在杭州等地开展了养老餐外送服务。
在日本,养老餐服务经历了从大型餐饮企业进驻养老机构,到集约化、标准化运作的“中央厨房”供餐模式。朱平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中央厨房+社区配送+老年人家庭”的模式相对更有优势。因为开展餐饮服务有种种门槛限制,需要通过卫生、工商等多部门的审批,能保证卫生和安全,这并不是所有养老社区都有能力达到的。不过,这种模式需要有政策、资金等的多重支持,一些小城市现階段较难做到,或可考虑与附近的机关或学校食堂合作供应养老餐。
对于我国养老餐目前的发展情况,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研究员陶立群表示,养老餐服务必须考虑长期性,如果仅靠政府大量补贴,或号召企业做公益无法持久。比较健康的做法就是以社区为核心,免费给企业提供给场地: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对投入做养老餐的公司以税收减免;然后在政府可支配的适量补贴基础上,企业以低定价进行微利运营。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在北上广已经有一些案例,未来或可推广至更多地区。(来源:《生命时报》)
“如何按时吃上饭、吃得饱、吃得好”,是老年人生活中的刚需问题。可自2010年前后国家提出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概念至今,这一刚需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助餐服务需求连年居首
全国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对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较高,排名第一,高达42.3%。同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也发布了一项老龄产业研究结果,数据显示,2015年仅北京的养老餐桌数量缺口就超过2500个。3年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针对60周岁以上人群开展相关调查,并发布《2018年北京市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列表中,助餐依然位列第一,选择比重为62.4%。
据养老智库创始人朱平介绍,助餐服务是官方定义,主要指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难问题的服务,属于养老产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时,更通俗的叫法是“老年饭桌”,如今该称呼已被“养老餐”所取代。各城市开展助餐服务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社区养老驿站推行。在养老领域工作近十年的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呼北社区汉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纪欢表示自己深刻感受到近些年的变化,“国家更支持了,愿意做养老的企业也多了,但同一区域养老服务竞争的情况,也就主要出现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纪欢说,在更多的中小城市,补贴政策等远不如大城市,所以包括养老餐在内的养老服务存在不小的缺口。
价低^少,还得靠贴补支撑
巨大的需方市场,对养老餐服务行业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目前养老餐服务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现实困难的制约。
定价低,利润少。目前,老年餐价格大多定在10~20元,利润空间很小。纪欢说,价格是助老服务必须考虑的因素,即便肉、菜涨价,每顿饭的价格也不能涨,为保证一样的品质,只能重新与供货商商谈,或通过发展其他家政服务,补贴餐饮的亏损。养老智库创始人朱平也表示,养老餐服务带有公益性质,企业就算需要考虑经营问题,也只能维持在基本不赔钱的状态,这对助餐服务的快速发展肯定会造成一定影响。
人手紧张。养老业对从业者的吸引力有限,这在助老服务行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汉和居养老驿站,工作人员一共有7人,需同时负责包括养老餐在内的所有服务。每到供餐时间,除了刚值完夜班无法在岗的,剩下的有人负责打饭,有人负责收钱,有人负责清理,还得留出两人为将近一半的顾客送餐。这些工作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因为繁杂,人手仍会觉得有些紧张。
众口难调。养老餐服务不是饭馆点餐,选择也没有一些单位的食堂多,难免造成众口难调。大部分的养老餐只能以少油、无糖、无辣,饭菜软烂为标准,追求相对大众化的口味。朱平说,如果要兼顾口味和营养,对养老餐提供企业来说,更添难度。
未来可考虑“中央厨房“
朱平认为,餐饮是一个供大于求的行业,餐馆、服务商众多;但同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餐饮服务又供不应求。因此,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借助原有餐饮企业,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专有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聚德、永和大王、和合谷、丽华快餐等连锁企业,都已经提出或推出了针对老年餐饮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个别外卖平台,比如饿了么,已在杭州等地开展了养老餐外送服务。
在日本,养老餐服务经历了从大型餐饮企业进驻养老机构,到集约化、标准化运作的“中央厨房”供餐模式。朱平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中央厨房+社区配送+老年人家庭”的模式相对更有优势。因为开展餐饮服务有种种门槛限制,需要通过卫生、工商等多部门的审批,能保证卫生和安全,这并不是所有养老社区都有能力达到的。不过,这种模式需要有政策、资金等的多重支持,一些小城市现階段较难做到,或可考虑与附近的机关或学校食堂合作供应养老餐。
对于我国养老餐目前的发展情况,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研究员陶立群表示,养老餐服务必须考虑长期性,如果仅靠政府大量补贴,或号召企业做公益无法持久。比较健康的做法就是以社区为核心,免费给企业提供给场地: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对投入做养老餐的公司以税收减免;然后在政府可支配的适量补贴基础上,企业以低定价进行微利运营。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在北上广已经有一些案例,未来或可推广至更多地区。(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