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由于非典事件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非典高发地区的防治能够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其他地区不会扩大,且不会发生大的反复,今年预期的增长目标能够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
对未来的预测虽然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如何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借以除弊兴利,革故鼎新。
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究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在我们对SARS这场灾难的反思中,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曙光。
预测━━
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
记者:张教授,宏观经济是您研究的主要领域,请您谈谈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大致情况。
张曙光:前不久,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个经济分析报告,其中谈到了这方面的内容。这里我简略地谈一下有关的数字。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4月累计,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产销率与去年基本持平。4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6.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7.7%。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4月累计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6%,表明目前总量上供过于求的态势没有改变。前4个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265亿元,同比增长30.5%。4月份,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70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单月进、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0.2亿美元,扭转了一季度出现的总体贸易逆差局面。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37亿美元,同比增长37.24%。4月份,防治非典成为中国的头等大事。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记者:应当怎样看非典对我国一些行业的影响?
张曙光:目前,非典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领域及其与之密切关联的行业,其中以对餐饮、旅游、客运等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4月份,全国餐饮业消费增长大幅度下降,十多个省市出现负增长,很多店铺关门歇业。旅游业更是受到重创,海外市场全面瘫痪,国内游客大幅下降,据调查,预计全国全年旅游收入损失1400亿元。运输业特别是客运业也是受影响较大的部门,4月份,我国旅客运输量全面下降。在各种旅客运输方式中,民航首当其冲,当月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25.7%和17.1%。进入5月份,航班班次继续减少,客运量持续下降。5月1至6日,累计航班班次同比下降6成;客运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8成。
尽管非典对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影响较大,但中国目前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占一半以上,而服务业只占34%,且餐饮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仅为8%左右,由于投资和制造业未受太大影响,目前停产停工的比较少,因此4月份整体经济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看,非典对4月份的影响有限,这可能与疫情的蔓延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之后有关,预计5、6月份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非典在對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形成冲击的同时,对电信(特别是增值电信服务)、医疗等行业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网上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4月21日至29日,著名的“阿里巴巴”商务网站发布会员企业买、卖、代理、合作等商业机会信息11000条,比平时上涨近4倍,每天新增3500名会员,涨幅50%左右,客户的访问量也增了3倍。一家名为“杭州粮网”的零售网站自2月份开通以来,生意萧条。而“非典”突发后,订单猛增,自4月19日到5月8日的订单占了总订单的69%。比网上交易更“火”的是短信息、网络游戏和电子邮箱产品。而互联网还在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虚拟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商品销售在非常时期也出现分化现象。据统计,汽车、通讯类商品增势不减,家用电器商品中,空调器销售有所减少,但电风扇、消毒柜、空气净化器等旺销,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20.3%。中西药品、消毒、洗涤、卫生用品销售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1.1%和35%。
记者:由于非典的原因,您认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年的经济增长?
张曙光:至于非典对全年经济的影响,自4月份中国的非典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以来,一大批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及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都重新调整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由于对疫情持续时间长短和扩散范围大小的预期不同,估算的方法各异,所得结果差异很大。最悲观的估计是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下降为零甚至为负,中间的估计为下降3-5个百分点,乐观的估计大约0.3个百分点或者基本上影响不大。而大多数的预测认为,影响不是很大,中国经济前景仍然看好。我认为,大多数的预测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都注意了直接影响,而忽视了间接作用,更何况这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事件。如果非典高发地区的防治能够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其他地区不会扩大,且不会发生大的反复,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增长目标能够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
反思━━
最重要的是推进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记者: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对我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考验。在抗击非典的同时,您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应有怎样的反思和作为?
张曙光:我们的医疗保健体系不仅水平很低,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不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卫生体系绩效评估显示,中国排在第144位,其中,“用于卫生体系的财务负担在国民中的分布状况”,中国列在第180位,是世界上公共卫生资源分布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有近1亿人没有得到医疗服务,3000万人得不到及时服务,近20%的县没有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各类与保健相关的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为21%,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30%的水平。借抗击非典之机,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和彻底改革现行医疗保健制度和公共政策,建立起包括城乡在内的普及性的全国医疗保健网络和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公共卫生支出,提高与保健相关的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平等的公共医疗服务,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增强和提高全民的体质。
记者:在我们讨论非典的影响时,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您有什么更深层面的思考?
张曙光:非典是一场深刻的危机,其影响和冲击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个机遇。对非典的影响进行估计和预测是必要的,但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在加紧救治、防止扩散的同时,如何做到痛定思痛,亡羊补牢,重视、研究和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只要回顾一下非典发生过程的大事记,就不难看出,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另一方面政府又有着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广东的首例非典病例发生在去年11月18日,开始时未引起重视,情有可原,但在几个关键时刻的失误,终使局面失控,酿成灾难。直到4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方才扭转局势,才有了后来的抗非典成绩。不过,此事暴露出政府制度上的明显缺陷,为我们的政府改革提供了契机。应当借着此次事件,做出反思和校正,使我们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记者:您认为当前在推进制度的改革方面,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张曙光:一是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增加政府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次SARS为害,暴露了现行制度的一个缺陷,即新闻自由的缺乏和言论自由的不足。正因为如此,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伤害。公开性既是取信于民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消除危机时的恐慌情绪和从众效应,防范和化解危机、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做到公开性的基本途径和首要步骤是新闻和言论自由,这是自信和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其实,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只要把政策决策和自由讨论区分开来即可。
二是建立反危机体系,应对各种可能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重大的危机事件是随机发生的。虽然危机的直接影响有大有小,但其间接影响不可小视。就以此次SARS事件来说,不确定性的影响大大高于事件本身的影响,SARS 对人们信心的影响不可小视,特别是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因为,政府的效能不仅表现在平时的办事效率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危机时期的处理上,即表现在能否采取恰当而坚决的措施,迅速摆脱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危机事件的特征就在于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管理的成败也取决于快速反应能力和随机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制,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训练,危机发生以后能够临危不乱,应对自如,快速化解,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危机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物资准备和调度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储备系统,并先行开展反危机的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各种应急方案设计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采取措施压缩政府的权力,减少由于行政权力过大而造成的社会生活的失衡。本来行政权力的过分强大和有力,替代和抑制了民间机构的活动和作用,显示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失衡和不稳定性质,此次抗非典中政府的强力推进,有可能加剧这种失衡。借着此次事件,对此做出反思和校正,应该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使政府向“有限政府”的目标迈进。
张曙光简历:
张曙光,男,1939年9月出生,陕西长安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196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多次参加、主持重大课题研究,在报刊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译著5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一次、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四次,享受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