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课堂教学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也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走向深度。本文以试题评析为例,借助“独立思考、互动思考、贯通思考”构成的“三思”学习模型,引领学生向着深度思维自主前行,由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思维;初中数学;学习模型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供选择的数学资源越来越多,题目类型层出不穷,难度也越加深入。这样的背景下,想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在于通过练习相关习题获得知识,更在于通过积累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做题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与案例引入
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自以为讲得很清楚,板书很漂亮,方法很巧妙,甚至还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但最后往往只有几个同学经得住考验,有时老师讲过的原题,还有很多同学做不出来。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往往是在唱独角戏。反应快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一遍,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解题思想,学生主体思维没有有效介入;反应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懂,课堂生成无从谈起。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学习环境、身心发展、习惯养成、认知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偏好都存在一定差异。要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提升,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走向深度,学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对某次班级数学学业测试的基本分析:试卷的基础题较多,中档题个数较多,难题目显眼。满分120分。最高117分,110分以上6个。100分以上16个。90分以下13个。最低分8分。对于优等生,试卷上只有个别最难的不会;对于中等生,试卷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深入研究;对于后面的学生,基础还存在问题。这张试卷评讲课该怎么上?成绩优异的同学的增长点在哪?怎样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于每个题目的出错情况:出错率最高的题目,单个题目的出错人数,每个同学的丢分题型,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统计很快就能出来,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
“三思”学习操作流程简析
本文以一张试卷的评讲为例,通过对课堂各环节的有效设计,借助“三思”学习模型,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并以此涵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独立思考,让思维推进有落点 思维的启动源于问题的暴露,只有产生了问题,并将问题聚焦于某个落点,思维才会真正打开。
①独立做题,让问题暴露。初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教会孩子认真思考,培养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认真做题,要确保每个孩子的思维是自主的。只有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对题意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解题方式、做题习惯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只有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学生的认知前概念才会充分暴露,才能找到认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思考提供动力,为后续研究找到切口,也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提供参照。
②适当引导,将问题聚焦。错题是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向导,针对自己的错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订正,分析错题的原因,能解决的先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进一步思考。独立订正,可以让学生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与聚焦点,找到自己知识体系或解题思路中真正的盲点和难点,为后续研究找准落点。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试卷,知道哪些题型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复杂题。学生可以根据题型特点有针对性的思考,也能通过自己错题类别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学业特点,为小组合作指明方向,为合作中的互动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学生自主订正前可以先通过大数据统计对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了解。学生自主订正时,老师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实情,去个别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时刻关注订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独立订正的重点是难题,可以在他们思考深入后进行一点提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催化剂,促进他们继续探索,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一定的深度。
互动思考,让思维路径更清晰 ①小组合作,共探解题路径。通过独立思考之后,学生“脑电波”已经进入活跃状态,此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共性及学业层次分小组合作学习,能收到较好效果。不会解题的同学,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索路径及其障碍,可以给同学以参照与灵感。通过自己领悟或经由教师点拨已经解决问题的同学,则可以在小组中分享正确的思路。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是自主的、自由的、积极的。不会的同学得到启发,解决问题。而会的同学通过言语把自己的思路分享出来,巩固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加深了对题目的综合理解力,还获得了成就感。
②上台展讲,追寻解题本因。对于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可以小组学习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台展讲的方式帮助他们将思维走向深度。展讲是让有准备的同学,在講台上给大家解决共性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展讲可以给不会的同学以启发,帮助他们找到破题路径。而对于展讲者,则更能促进自己的深度思维。他们不仅要理清思路,整合知识点和语言,更要讲清这样解题的原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③生生互助,促进共同提高。对于共同层次或班级共性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上台展讲等方式大部分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基础薄弱、学习力较弱的同学依然存在一定困难。而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互助,让思维水平较高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导思维水平较弱的同学加以解决。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小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更容易学会。对于小老师,因为要讲透,对问题的思考将从知道层面转向理解层面。
贯通思考,让思维空间更深入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订正、小组合作、上台展讲、生生互助等学习活动,学生对一张试卷的所有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对每个题目也有了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厘清数学技巧,渗透教学思想,点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理出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再适当地改变题目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和深化。
思维的深度发展是数学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三思”学习模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构建课堂流程,从独立思考、互动思考到贯通思考,每一步都着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
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活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呈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逐步靠近学生的思维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投放合适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
关键词:深度思维;初中数学;学习模型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供选择的数学资源越来越多,题目类型层出不穷,难度也越加深入。这样的背景下,想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在于通过练习相关习题获得知识,更在于通过积累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做题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与案例引入
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自以为讲得很清楚,板书很漂亮,方法很巧妙,甚至还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但最后往往只有几个同学经得住考验,有时老师讲过的原题,还有很多同学做不出来。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往往是在唱独角戏。反应快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一遍,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解题思想,学生主体思维没有有效介入;反应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懂,课堂生成无从谈起。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学习环境、身心发展、习惯养成、认知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偏好都存在一定差异。要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提升,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走向深度,学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对某次班级数学学业测试的基本分析:试卷的基础题较多,中档题个数较多,难题目显眼。满分120分。最高117分,110分以上6个。100分以上16个。90分以下13个。最低分8分。对于优等生,试卷上只有个别最难的不会;对于中等生,试卷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深入研究;对于后面的学生,基础还存在问题。这张试卷评讲课该怎么上?成绩优异的同学的增长点在哪?怎样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于每个题目的出错情况:出错率最高的题目,单个题目的出错人数,每个同学的丢分题型,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统计很快就能出来,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
“三思”学习操作流程简析
本文以一张试卷的评讲为例,通过对课堂各环节的有效设计,借助“三思”学习模型,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并以此涵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独立思考,让思维推进有落点 思维的启动源于问题的暴露,只有产生了问题,并将问题聚焦于某个落点,思维才会真正打开。
①独立做题,让问题暴露。初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教会孩子认真思考,培养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认真做题,要确保每个孩子的思维是自主的。只有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对题意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解题方式、做题习惯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只有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学生的认知前概念才会充分暴露,才能找到认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思考提供动力,为后续研究找到切口,也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提供参照。
②适当引导,将问题聚焦。错题是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向导,针对自己的错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订正,分析错题的原因,能解决的先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进一步思考。独立订正,可以让学生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与聚焦点,找到自己知识体系或解题思路中真正的盲点和难点,为后续研究找准落点。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试卷,知道哪些题型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复杂题。学生可以根据题型特点有针对性的思考,也能通过自己错题类别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学业特点,为小组合作指明方向,为合作中的互动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学生自主订正前可以先通过大数据统计对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了解。学生自主订正时,老师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实情,去个别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时刻关注订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独立订正的重点是难题,可以在他们思考深入后进行一点提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催化剂,促进他们继续探索,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一定的深度。
互动思考,让思维路径更清晰 ①小组合作,共探解题路径。通过独立思考之后,学生“脑电波”已经进入活跃状态,此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共性及学业层次分小组合作学习,能收到较好效果。不会解题的同学,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索路径及其障碍,可以给同学以参照与灵感。通过自己领悟或经由教师点拨已经解决问题的同学,则可以在小组中分享正确的思路。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是自主的、自由的、积极的。不会的同学得到启发,解决问题。而会的同学通过言语把自己的思路分享出来,巩固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加深了对题目的综合理解力,还获得了成就感。
②上台展讲,追寻解题本因。对于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可以小组学习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台展讲的方式帮助他们将思维走向深度。展讲是让有准备的同学,在講台上给大家解决共性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展讲可以给不会的同学以启发,帮助他们找到破题路径。而对于展讲者,则更能促进自己的深度思维。他们不仅要理清思路,整合知识点和语言,更要讲清这样解题的原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③生生互助,促进共同提高。对于共同层次或班级共性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上台展讲等方式大部分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基础薄弱、学习力较弱的同学依然存在一定困难。而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互助,让思维水平较高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导思维水平较弱的同学加以解决。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小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更容易学会。对于小老师,因为要讲透,对问题的思考将从知道层面转向理解层面。
贯通思考,让思维空间更深入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订正、小组合作、上台展讲、生生互助等学习活动,学生对一张试卷的所有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对每个题目也有了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厘清数学技巧,渗透教学思想,点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理出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再适当地改变题目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和深化。
思维的深度发展是数学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三思”学习模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构建课堂流程,从独立思考、互动思考到贯通思考,每一步都着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
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活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呈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逐步靠近学生的思维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投放合适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