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要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科目的教学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群体,以五年级学生为例,选取课前预习的方法路径为主题,在深入分析农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理论参考,提升农村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409
引言: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仍存在整體差异,例如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课堂积极性差,与教师互动率低;自信心不足,不善于表达观点;知识面较窄,思维不够开阔等问题。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盘的掌握,这就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课堂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前预习策略,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科目的学习。
一、农村小学语文预习现状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情况
从相关调研资料中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预习意识相对淡薄,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故而对预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学生虽然有预习的行动,但不能坚持进行,有的只是偶尔预习甚至不预习[1]。然而事实上,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预习情况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性,能够坚持有效预习的学生成绩通常较好。另外,许多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大多预习时间较短,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缺少对重点和难点的辨析,且受条件限制,学生预习的参考工具主要是教材及部分教辅资料,难以借助图书馆或多媒体等渠道进行资料的查阅。
(二)教师预习指导情况
城乡学校的教师基本都有较强的预习意识,认为预习对于课堂学习有重要作用,且会适当布置一些课后预习任务。但相较而言,农村教师对于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较少,多数教师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缺少对于预习方法的引导,在预习方案的设计上也比较随意,不如课堂教学那样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学生大多难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能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也比较低。另外,教师在制定预习策略的同时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化以及教材难易程度不同的考量,预习任务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农村学生预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2]。
(三)学生预习环境
农村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路程较远,教师与家长沟通不足,家校联合教育的模式没有形成,家长对学校任务的配合度和参与度不高,故而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缺少相应的督促和检查。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在工作之余更多地进行娱乐活动,如打牌、跳舞、玩手机等,对学生学习缺乏关注,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家庭中又缺少有力的外界约束,因此就容易忽视学业,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一)以兴趣引导为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差,学习动力更多来源于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预习应以兴趣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地完成任务到主动探索的转变。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实人物自主学习取得成就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自学榜样,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信心;还可以建立班级预习打卡机制,让学生每天汇报预习情况,鼓励优秀的学生分享预习经验,在班级内形成课前预习互帮互助的环境。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还可以创新预习任务模式,例如在五年级《猴王出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西游记的相关视频或动画,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形象的了解。
(二)关注学生特点,加强方法指导
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所变化。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时,作者是在经历过生活动荡后写作的文章,因此文章情感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略显深沉,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相关事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讲授课文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预习脉络,明确预习目标,例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基本已经了解,预习的基本方式方法也已掌握,教师可直接给出预习目的,让学生灵活运用已知的方式方法完成预习。
(三)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预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预习效果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注重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微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预习知识,邀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前预习,及时反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少数预习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化制定更易于执行的预习方案。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预习能够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提升自信心,对于课堂活动更积极地参与,这有利于师生良性互动,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善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薛.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6):P.1-1.
[2]朱虹钊.乡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有效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No.666(17):156-156.糊涂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桑家中心小学 710200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409
引言: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仍存在整體差异,例如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课堂积极性差,与教师互动率低;自信心不足,不善于表达观点;知识面较窄,思维不够开阔等问题。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盘的掌握,这就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课堂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前预习策略,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科目的学习。
一、农村小学语文预习现状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情况
从相关调研资料中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预习意识相对淡薄,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故而对预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学生虽然有预习的行动,但不能坚持进行,有的只是偶尔预习甚至不预习[1]。然而事实上,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预习情况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性,能够坚持有效预习的学生成绩通常较好。另外,许多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大多预习时间较短,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缺少对重点和难点的辨析,且受条件限制,学生预习的参考工具主要是教材及部分教辅资料,难以借助图书馆或多媒体等渠道进行资料的查阅。
(二)教师预习指导情况
城乡学校的教师基本都有较强的预习意识,认为预习对于课堂学习有重要作用,且会适当布置一些课后预习任务。但相较而言,农村教师对于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较少,多数教师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缺少对于预习方法的引导,在预习方案的设计上也比较随意,不如课堂教学那样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学生大多难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能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也比较低。另外,教师在制定预习策略的同时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化以及教材难易程度不同的考量,预习任务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农村学生预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2]。
(三)学生预习环境
农村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路程较远,教师与家长沟通不足,家校联合教育的模式没有形成,家长对学校任务的配合度和参与度不高,故而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缺少相应的督促和检查。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在工作之余更多地进行娱乐活动,如打牌、跳舞、玩手机等,对学生学习缺乏关注,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家庭中又缺少有力的外界约束,因此就容易忽视学业,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一)以兴趣引导为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差,学习动力更多来源于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预习应以兴趣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地完成任务到主动探索的转变。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实人物自主学习取得成就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自学榜样,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信心;还可以建立班级预习打卡机制,让学生每天汇报预习情况,鼓励优秀的学生分享预习经验,在班级内形成课前预习互帮互助的环境。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还可以创新预习任务模式,例如在五年级《猴王出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西游记的相关视频或动画,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形象的了解。
(二)关注学生特点,加强方法指导
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所变化。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时,作者是在经历过生活动荡后写作的文章,因此文章情感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略显深沉,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相关事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讲授课文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预习脉络,明确预习目标,例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基本已经了解,预习的基本方式方法也已掌握,教师可直接给出预习目的,让学生灵活运用已知的方式方法完成预习。
(三)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预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预习效果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注重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微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预习知识,邀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前预习,及时反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少数预习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化制定更易于执行的预习方案。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预习能够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提升自信心,对于课堂活动更积极地参与,这有利于师生良性互动,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善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薛.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6):P.1-1.
[2]朱虹钊.乡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有效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No.666(17):156-156.糊涂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桑家中心小学 7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