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的丽江实践与启示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丽江在多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化腐朽为传奇,使民族文化成为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精心构筑起了纳西人民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丽江 民族文化 传承 保护 启示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反映了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民族文化中不仅包涵了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
  丽江的民族文化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的积淀,它既融合了周边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性。纳西民族最引以自豪的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至今还流传使用的东巴文字还有1700多个,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最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丽江在多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化腐朽为传奇,使民族文化成为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精心构筑起了纳西人民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模式和经验,给人以许多启示。
  一、政府重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构建了理想平台
  丽江人既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又有清醒的“文化自觉”。通过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维护了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本质,让民族文化爆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难以拒绝的诱惑力,赢得了让人艳羡的收益。2013年,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2079.6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8.7亿元。
  (一)制定发展政策。丽江坚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2002年,着手编制《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同时组建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管理公司,把原来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调整充实为政府的工作部门,逐步形成了一种“多级联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荣辱与共”的管理模式。2006年1月1日,《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颁布,东巴文化研究展示机构同时建立,开始着手抢救整理翻译东巴经典,展示和宣传东巴文化,组织开展东巴文化学术研究。法规的颁布,为纳西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机构的成立,为落实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长达100卷的《东巴译注全集》已经全部出齐。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约68万字的《东巴教通论》出版。东巴文献古籍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工艺、传统服饰、节庆习俗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名人回落古城项目得到了实施,形成了一批“方国瑜故居”、“和志刚书斋”、“东巴纸坊”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示范窗口。
  (二)完善基础设施。丽江政府不遗余力不断加大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文化建设项目。现在,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的活动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单是丽江市古城区,十年来,累计投109.8亿元资金用于保护古城。实施了木府修善,古城内丽江军分区、武警丽江支队整体搬迁,黑龙潭公园扩建,玉河广场修建,三线入地,铺设五花彩石路面,排污及绿化、亮化工程等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丽江古城内外环境的原生态面貌逐步得到恢复。到2007年,共投入古城保护经费20多亿元,完成了丽江古城民居、院落的传统民居修复工作,实施了“走进纳西人家暨民族文化特色街”等项目,成立了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丽江古城特有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得到维持。
  实施民居修缮工程,一方面分别在大研古城、白沙、束河古镇,实施与“美国全球遗产基金会”合作的民居修缮工程;另一方面,组织古城居民对破损的建筑物进行统一的改造。从2008年起,每年从古城维护费中由古城区和古城保护管理局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展示等保护工作。
  文化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广场文化活动十分繁荣,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了舞台,丰富了民俗文化内涵。
  (三)保护名城名镇。丽江承载文化,文化成就丽江。在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了丽江最大的挑战。丽江从保护名城名镇着手探索解决难题。
  1、保护传承名城名镇的民俗文化和语言。丽江古城鲜活地延续了多元文化、纳西民俗和历史传统,依山就水、率意天成的城市空间布局既张扬了民族个性,又保留了“唐宋古法”的民宅结构。为留住世界瞩目的“活古城”。丽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家庭作坊式的民俗展示,婚礼婚宴等习俗体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合理的補充和发展;充分发挥丽江的自然文化优势作用,通过影视拍摄等手段传播、保护、传承、发展丽江;深入挖掘丽江各民族优良的精神文化财富,充分弘扬各民族优良的道德伦理,营造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统一的丽江;想方设法让丽江各族人民更多地共享文化成果,在共享中推动共建,在共建中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2、保护古城周围环境。认真履行与美国全球遗产基金会(Global Heritage Fund)签署的《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修复协议》,共同出资231.14万元完成了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299户传统民居、236个院落的恢复性修缮工作,极大提高了古城原住居民生活质量,有效留住了古城原住居民。2007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会议上,丽江古城民居修复项目荣获2007年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这种“由政府和遗产基金会提供补助,让原住居民对丽江古城完成的极具原真性的民居保护和修复”措施得到专家们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种方法为原住居民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再加上国内外专家、捐助者的支持,搭建了一个更宽广、更坚实的遗产保护基础。实际上,周边环境对古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解决这一隐患,丽江精心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使丽江成为树木、溪流、花草、社区休闲空间布局疏朗惬意、文化气氛浓郁的园林城市。整体的良好城市环境,对古城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保护丽江古城的命脉 ——水源。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因为气候变化和各种环境因素,丽江的水资源面临危机,古城水源黑龙潭每年的干涸及其干涸周期不断缩短,威胁着丽江作为灵动的水城形象。丽江不惜投入巨资,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水、饮水、保水、蓄水工作。2012年 4月,国家水利部同意在丽江市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丽江实施十项工程对水生态系统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从根本上保护好水资源。
  二、民间参与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民族文化要保护,文化血脉要延续,离不开民间的传承力量。自1999年起,丽江尝试在纳西族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里开设纳西母语教学和遗产知识课程。进行东巴文化的知识传承试点,东巴文化首次成为学校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同时,一支数百人的东巴骨干人才队伍经过培训培育,开始走上讲台,在纳西语和东巴文化学习班授课。通过长期努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东巴文化人才开始脱颖而出。到2011年止,云南民族大学纳西语言与东巴文化本科班招生136名,毕业48名。其他各大专院校还培养了数十人的硕士生和博士人才。
  在纳西族地区,民间还自发地组建了一批东巴文化传承组织,自觉地开展东巴文化传承活动,同时邀请东巴文化传承实践的专家和东巴讲授传承经验,并让学员互动学习,共同探讨东巴文化传承方法。到如今,已有100多个民间社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动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纳西文化诵读本》、《纳西经典民歌与诗词》等光碟的录制、出版,《蜜瀑纳西美》、《魅力丽江》等MTV专辑的发行,《阿花美的一天》、《西余索》等纳西语小品的创作,让广大群众从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学习并传播民族文化。
  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各个国家的教学和学术机构合作,先后在国外举办了多种纳西文化的学术讨论会和展览。2003年,在瑞士举办、为期半年的首次纳西东巴文化展,在美国华盛顿州惠特曼学院举办为期一年的“亚洲文化教育—纳西文化年”和纳西本土书法绘画仪式巡回展。还有在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地举办有关纳西文化的展览和学术会议。在合法和符合我国现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争取国外渠道的资金支持,开展本土文化保护的项目,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传人的培养,又借助国际项目扩大了丽江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科学开发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旺盛活力
  丽江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引进社会资本注入文化产业,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已经被誉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丽江现象”。
  1986年,纳西族的宣科先生开始用现代商业手段运作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成为世界知名的丽江民族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后,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雪山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批公司成立。通过大胆实践,丽江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民族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丽水金沙》、摩梭风情、茶马古道、《印象丽江》等民族文化精品,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丽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
  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命脉在于创新。丽江正是结合民族实际,通过“民族元素世界表达,世界元素民族表达”的思路,进行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目前,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已突破3000家,形成了以演艺业为主,兼有图书出版、音像制作、饮食、手工艺、博物展览、风情领略的民族文化产业群体。《东巴画》、《纳西族歌舞热美蹉》、《纳西族白沙细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西族服饰》、《东巴舞》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市级名录;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区县级名录;2个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55个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保护。
  从《纳西古乐》到《大东巴的女儿》,从《从丽水金沙》到《印象丽江》,从《千里走单骑》到《木府风云》,一个个活力迸发的产业团队,一件件光芒四射的文艺精品,无不分享着丽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红利,无不昭示着丽江科学发展民族文化的成功之道。
  三、面临的挑战
  无疑,丽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護是成功的,有许多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在未来的征途中,还依然要面临许多挑战。随着老一辈大东巴、民间乡土艺术家、工艺师等的去世和进人老境,丽江的民间文化精英阶层存在日益减少的情况,杰出的文化传人和民间艺术家的培养迫在眉睫;民族民间文化存在人为的异化,许多商品正取代精神文化价值,需要新的产品重新集聚民族文化价值;丽江古城原住民外迁和大量外来丽江暂住或常住的人口(大多是来经商者)的位置互换,使本土文化特色将逐渐丧失。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原真性、活态性、神秘性的特点,要想在现代经济的强烈冲击下,努力维持和彰显这些特点,需要付出智慧和心血。丽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我们尊重、保存、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文产奇葩》丽江市古城区文化产业协会编(2005年)
  [2]《文化慧眼读云南》丹增编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
  [3]《纳西族文化史论》杨福泉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
  [4]《丽江古城话古今》牛耕勤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11年)
  [5]《丽江文史资料全集》丽江市古城区政协文史专辑(201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大连方言中融入了大量的满语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蛎子味儿”。部分满语词汇至今活跃在大连方言之中,显示出了大连方言独有的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包容力。  关键词:大连方言;满语;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方言以及风俗都有很大差别。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东北腹地和中原政权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期刊
摘要:在强调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组织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但是非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通常会面临各种发展困境。本文以L村戰鼓队这一民间文化社团为例,探析了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中会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如资金困境、成员短缺、延续力不足和获取外部资源有限。  关键词:战鼓队;农村;社会组织;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要:中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数理化知识,还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是思想最不稳定的时期,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周期性的制定相符的研究内容。同时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态问题,然后在教育层面上进行更深程度的剖析,找到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存在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神话,虽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在大量阅读神话文本的基础上将云南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的进行分类,归纳为兄妹婚生、葫芦传人两类。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分类;  中图分类号:Q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25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编制着各自美丽的神话,而独具永久的魅力。本文将云南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
期刊
摘要:通过设计以8051单片机为核心的交通灯系统,提高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特意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红绿灯系统。作品除具有普通交通信号灯的功能外,还附加了语音提示功能和按键调整功能,并通过现场调研和实验验证得出最佳配时方案。经测试,该设计符合题目要求,整体性能良好,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结果,证明了模拟交通灯系统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中国通过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良好国际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观游客。此时,翻译不仅起着跨文化交际的作用,而且成为了帮助外國友人了解中国物质文化的桥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很多旅游景区的标识牌存在翻译错误,比如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中式英语、文化误解等。因此,规范旅游翻译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双语标志牌;英译; 
期刊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居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装饰中的材料选用也就越来越挑剔,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装饰材料所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如装饰材料中含有的甲醛、氨、重金属、苯及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重视,人们迫切要求使用无毒、无污染的装修材料和绿色、无辐射的家用电器,打造绿色家居环境,确保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所以,非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现活态的非遗项目并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活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F768 7 文献标识码:A  邗江区的非遗工作可以概括为:深入普查、不断发掘、再现经典,“活”在当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自身各方面都在急剧发生着变化,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深深影响着传统观念。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方式、养老条件与现代生活的急剧变化之间充斥着很多矛盾。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分配思想 农村养老 人口老龄化  面对着我国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如何解决养老将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须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河北省生产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面对着没有社会保障
期刊
摘要: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旅游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打造深圳经济升级版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旅游体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以文化有个性、有特色的南山区为典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站式体验”创新模式。把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新发展观、新发展方式与手段内化于文化旅游的探索过程,作为建构、表达、阅读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