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统一性过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差,地方课程长期处于相当薄弱甚至根本缺失的状况,这导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难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更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各地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地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也就提到了重要日程。我省开发和实施的地方课程《技术》与《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已经在讷河市进行了实验。2009年《生命教育》也进入了课堂,目前看,地方课程实施的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摸底,分清情况,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逐一进行了解决。下面就地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认识不足,校长的重视性不够
开始进行地方课程实验时,一些校长认为地方课程不如国家课程重要,或认为地方课程与将来的考试成绩不相关,因此不太重视,在选用教师及课时安排上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没有安排优秀教师任课,没有固定的课时,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不高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有些校长的思想有错误,思维落后,没有真正理解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地方课程需要这些校长扭转思想,提高认识。
在地方课程的建设中,校长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教育观念应不断更新,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对地方课程的认识,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到解决的办法。因此,讷河市教育局首先举办了地方课程校长培训班,强化他们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要求他们必须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同等对待,真正明确地方课程的重要性和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规定,一个学校的地方课程没有开设好,其校长就视为不称职,在期末考核时应实行否决。
二、师资不足,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讷河市中小学的师资存在年龄老化和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课程的教师在地方课程认识上存在不足,在操作层面上也没有经验可寻,因此,在地方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为此,讷河教育局首先为全市中小学补充了师资,在近几年为中小学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仅2008年就为全市中小学招录教师220余名,其中各学校都相应地增加了地方课教师指数。
其次,我们把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作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地方课教师必须是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并在中学理科或文科任教3年以上;必须是在新课改中承担过实验任务、成绩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通读教材,理解内涵,掌握特点,操作能力强;必须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
第三,针对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对转战地方课教师的原基础课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适应地方课程的教学。除了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的培训外,我们还制订了地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细则,包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备好课、准备好教具、模型等教学资源,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具备敏捷、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关注每一名学生,为学生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教师要掌握地方课程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系统、结构、控制、设计等技术要素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深化学生对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提高人文素养;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教师要具有挖掘、整合有利于地方课程教学的各种资源,鼓励学生探究创新,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上述5项评价细则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地方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实现地方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四,我们实行倾斜政策,从晋级、评优、表彰、奖励等方面激励实验教师开展地方课程探索的积极性。规定:每年定期单独表彰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中成绩优异的教师;凡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评职晋级上享有优先权;通过教研活动评选优秀教学成果,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进修、参观考察的机会;一个周期结束,评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学能手。
为保证效果,我们要求地方课程教师每个单元结束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校每个月向地方课程教研室上交地方课程教师论坛记录和互评记事等,使校本培训和教研不流于形式。
三、经验不足,实施的纵深度不大
由于地方课程的实施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因此,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学校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对地方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地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规范有序地运行。为促使学校正确行使地方课程管理和实施权限,不断提高地方课程实施能力,我们把学校教育督导评价作为推动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重要手段和规范学校科学实施地方课程行为的调控杠杆。实验伊始,就根据教育的发展变化,着手于完善学校教育督导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强势推进地方课程的深入实施。
一是建立学校教育督导综合评价组,具体负责实验学校地方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综合评价组由教育督导室牵头、课改办参加,从任务分工上落实到位,奠定开展学校地方课程督导评估工作的基础。
二是完善评估制度。规定对学校的地方课程督导评估工作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每个学年对实验学校开展一次整体评估。评估内容涉及学校对地方课程的管理体制和组织领导、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及实施策略、教师管理与提高、实验进展和实验效果等,评估结果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打分划类。
三是根据省教育厅对地方课程实施要求,制订学校实施地方课程10项硬性评估指标。内容包括:学校是否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到政令畅通;是否把地方课程纳入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领导是否关注地方课程实施进展情况,有无地方课程听课记录、评课指导意见;是否将地方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课时计划,列入课表管理;学生是否100%参加实验,教材人手一册;学校是否配备专职教师,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是否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教研活动;学校是否努力加强地方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是否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实验任务,做到课题落实到人,呈现阶段性效果;课程实验是否做到边实验边总结,档案管理科学;学校是否运用科学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传统评价手段,通过评价促进师生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教育督导综合评价组严格按10项评估细则认真评估考核每一实验学校。
四是充分运用评估结果,指导规范学校科学实施地方课程。包括对地方课程实验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奖励;在省重点高中录取配额政策中给予特殊奖励名额;在评定教学质量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中,将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还将地方课程年终质量检测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不断强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四、基地不足,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课的实验室建设,《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的教育基地等对学生领会课程内容、理解掌握课程内涵都十分关键。我们专业技术课实验室短缺,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有的学校用理化实验室中的一些物品来替代,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配合地方课程的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也不多,不足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我们加大了对地方课程的投入力度,增添了仪器设备,充实了替代物品,尽量保证只要有条件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做的就必须让学生亲自来做。我们还想办法建设基地,整合教育资源,把市内的博物馆、各大企业、各乡镇的可用资源全变成地方课程的实践基地,使学校教育的延伸,课堂教育的延伸和书本知识的活化真正落到了实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常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把课堂搬到教育基地,搬到大自然中去,大面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校长的理念进一步更新了,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地方课程的预设目标。■
编辑/谭添夏
一、认识不足,校长的重视性不够
开始进行地方课程实验时,一些校长认为地方课程不如国家课程重要,或认为地方课程与将来的考试成绩不相关,因此不太重视,在选用教师及课时安排上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没有安排优秀教师任课,没有固定的课时,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不高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有些校长的思想有错误,思维落后,没有真正理解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地方课程需要这些校长扭转思想,提高认识。
在地方课程的建设中,校长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教育观念应不断更新,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对地方课程的认识,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到解决的办法。因此,讷河市教育局首先举办了地方课程校长培训班,强化他们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要求他们必须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同等对待,真正明确地方课程的重要性和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规定,一个学校的地方课程没有开设好,其校长就视为不称职,在期末考核时应实行否决。
二、师资不足,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讷河市中小学的师资存在年龄老化和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课程的教师在地方课程认识上存在不足,在操作层面上也没有经验可寻,因此,在地方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为此,讷河教育局首先为全市中小学补充了师资,在近几年为中小学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仅2008年就为全市中小学招录教师220余名,其中各学校都相应地增加了地方课教师指数。
其次,我们把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作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地方课教师必须是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并在中学理科或文科任教3年以上;必须是在新课改中承担过实验任务、成绩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通读教材,理解内涵,掌握特点,操作能力强;必须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
第三,针对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对转战地方课教师的原基础课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适应地方课程的教学。除了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的培训外,我们还制订了地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细则,包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备好课、准备好教具、模型等教学资源,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具备敏捷、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关注每一名学生,为学生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教师要掌握地方课程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系统、结构、控制、设计等技术要素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深化学生对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提高人文素养;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教师要具有挖掘、整合有利于地方课程教学的各种资源,鼓励学生探究创新,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展示平台。上述5项评价细则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地方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实现地方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四,我们实行倾斜政策,从晋级、评优、表彰、奖励等方面激励实验教师开展地方课程探索的积极性。规定:每年定期单独表彰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中成绩优异的教师;凡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评职晋级上享有优先权;通过教研活动评选优秀教学成果,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进修、参观考察的机会;一个周期结束,评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学能手。
为保证效果,我们要求地方课程教师每个单元结束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校每个月向地方课程教研室上交地方课程教师论坛记录和互评记事等,使校本培训和教研不流于形式。
三、经验不足,实施的纵深度不大
由于地方课程的实施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因此,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学校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对地方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地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规范有序地运行。为促使学校正确行使地方课程管理和实施权限,不断提高地方课程实施能力,我们把学校教育督导评价作为推动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重要手段和规范学校科学实施地方课程行为的调控杠杆。实验伊始,就根据教育的发展变化,着手于完善学校教育督导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强势推进地方课程的深入实施。
一是建立学校教育督导综合评价组,具体负责实验学校地方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综合评价组由教育督导室牵头、课改办参加,从任务分工上落实到位,奠定开展学校地方课程督导评估工作的基础。
二是完善评估制度。规定对学校的地方课程督导评估工作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每个学年对实验学校开展一次整体评估。评估内容涉及学校对地方课程的管理体制和组织领导、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及实施策略、教师管理与提高、实验进展和实验效果等,评估结果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打分划类。
三是根据省教育厅对地方课程实施要求,制订学校实施地方课程10项硬性评估指标。内容包括:学校是否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到政令畅通;是否把地方课程纳入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领导是否关注地方课程实施进展情况,有无地方课程听课记录、评课指导意见;是否将地方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课时计划,列入课表管理;学生是否100%参加实验,教材人手一册;学校是否配备专职教师,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是否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教研活动;学校是否努力加强地方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是否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实验任务,做到课题落实到人,呈现阶段性效果;课程实验是否做到边实验边总结,档案管理科学;学校是否运用科学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传统评价手段,通过评价促进师生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教育督导综合评价组严格按10项评估细则认真评估考核每一实验学校。
四是充分运用评估结果,指导规范学校科学实施地方课程。包括对地方课程实验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奖励;在省重点高中录取配额政策中给予特殊奖励名额;在评定教学质量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中,将地方课程实验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还将地方课程年终质量检测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不断强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四、基地不足,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课的实验室建设,《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的教育基地等对学生领会课程内容、理解掌握课程内涵都十分关键。我们专业技术课实验室短缺,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有的学校用理化实验室中的一些物品来替代,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配合地方课程的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也不多,不足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我们加大了对地方课程的投入力度,增添了仪器设备,充实了替代物品,尽量保证只要有条件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做的就必须让学生亲自来做。我们还想办法建设基地,整合教育资源,把市内的博物馆、各大企业、各乡镇的可用资源全变成地方课程的实践基地,使学校教育的延伸,课堂教育的延伸和书本知识的活化真正落到了实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常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把课堂搬到教育基地,搬到大自然中去,大面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校长的理念进一步更新了,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地方课程的预设目标。■
编辑/谭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