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田园诗孕育于先秦两汉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延及元明清三代,汇聚一条诗歌长河,让后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诗言情”,“诗言志”。在思想内容方面,我国的山水田园诗不单纯描写山水田园,而善于将自然山水田园与个人的遭遇、情感、追求等完美地融为一体。
抒发建功立业之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古中国多豪杰,面对如此秀美的河山,很多仁人志士都借助山水田园景色,抒写个人豪情,让人真切感受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
如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日月、星汉,通篇写景,沉雄健爽,气象壮阔,一洗悲秋感情,充分体现了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气度、品格和美学情趣,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再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作者通过对泰山巍峨秀丽景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张九龄是唐代诗坛上最早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青年时期,他怀抱大志,赴广州应试,写下《浈阳峡》一诗:“舟行傍越芩,窃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他通过描写浈阳峡深幽险峻、景象万千的美景,抒发了充满自信,渴望施展才干、建功立业的情怀。
表现伤时忧国之感。忧国忧民,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愫,即使在山水田园、湖光山色之间,他们也难以忘怀对时代、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首联写刚刚登上岳阳楼的感慨,颔联写洞庭湖的面积与水势,颈联过渡到自伤身世,尾联把自身的不幸与国家的战乱联系起来,感情博大深沉,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
中唐是此类诗歌蔚为大观的时代。由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劳动人民生活较为悲苦,诗人更多地借助山水田园,去关注时代的矛盾、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疾苦。特别是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建、李绅等诗人,特别擅长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去伤时忧世。
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田园诗,深刻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对农民所受残酷剥削的强烈愤慨和真挚同情。
韦应物有一首《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长宴,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己。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作者写农民们整日劳作,却徭役不休,生活艰难,充分表达了对封建剥削的抨击,对农民痛苦的同情。
依恋田园隐逸之趣。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古人的善身之道,常常垂青于纵情湖光山色,流连乡野田园。
晋代诗人嵇康,乃是愤世嫉俗的清高之人,但是,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大自然是与现实人生、现实政治完全对立的理想天地,一个可以逍遥放纵的快乐王国。如《赠兄秀才入军》:“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叶布垂荫。习习谷风,吹我素琴。”诗人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自然,是一种真正的自然境界。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山水田园诗集大成者王维、孟浩然,更是如此。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饮酒》(其一):“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远离世俗社会,安于美丽的田园生活,从大自然中悟得人生意义,获得恬静自适,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写了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活的向往之情。
王维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笔下自然风光纯洁优美,田园生活诗意盎然,表达了对恬淡、悠闲隐居生活的自我怡悦和依恋。
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首山水田园诗,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和谐生活的思想感情。
寄托失意孤高之怨。“三江四海皆有爱,万水千山总关情。”在诗人的眼中,山水田园,一直是寄托个人情感的最佳载体。他们非常善于将内心的苦闷和愁思寄托给山水田园,让大自然的阔达融化自己内心的苦闷,让温馨的田园生活温暖自己情感上的悲凉,向往个人与自然融合,与纯真生活的亲密,这几乎成为整个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南朝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在《登江中孤屿》中说:“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他用山水诗,写出了他在朝廷失宠后的失意与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与愤懑。
柳宗元也是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的高手。他的《江雪》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四句,就勾画了一幅廖廓、清幽、寒冷而又纯洁的画面,表现诗人忧愤、寂寞、孤直的心情及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山水田园诗,我们既要欣赏其“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更要感受其跳动的情感脉搏,去品味作者浸透其中的复杂、深沉的感情,才能真正把握解读山水田园诗的真谛,得到醉心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胡传亮,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城一中,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静
“诗言情”,“诗言志”。在思想内容方面,我国的山水田园诗不单纯描写山水田园,而善于将自然山水田园与个人的遭遇、情感、追求等完美地融为一体。
抒发建功立业之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古中国多豪杰,面对如此秀美的河山,很多仁人志士都借助山水田园景色,抒写个人豪情,让人真切感受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
如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日月、星汉,通篇写景,沉雄健爽,气象壮阔,一洗悲秋感情,充分体现了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气度、品格和美学情趣,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再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作者通过对泰山巍峨秀丽景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张九龄是唐代诗坛上最早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青年时期,他怀抱大志,赴广州应试,写下《浈阳峡》一诗:“舟行傍越芩,窃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他通过描写浈阳峡深幽险峻、景象万千的美景,抒发了充满自信,渴望施展才干、建功立业的情怀。
表现伤时忧国之感。忧国忧民,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愫,即使在山水田园、湖光山色之间,他们也难以忘怀对时代、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首联写刚刚登上岳阳楼的感慨,颔联写洞庭湖的面积与水势,颈联过渡到自伤身世,尾联把自身的不幸与国家的战乱联系起来,感情博大深沉,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
中唐是此类诗歌蔚为大观的时代。由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劳动人民生活较为悲苦,诗人更多地借助山水田园,去关注时代的矛盾、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疾苦。特别是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建、李绅等诗人,特别擅长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去伤时忧世。
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田园诗,深刻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对农民所受残酷剥削的强烈愤慨和真挚同情。
韦应物有一首《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长宴,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己。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作者写农民们整日劳作,却徭役不休,生活艰难,充分表达了对封建剥削的抨击,对农民痛苦的同情。
依恋田园隐逸之趣。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古人的善身之道,常常垂青于纵情湖光山色,流连乡野田园。
晋代诗人嵇康,乃是愤世嫉俗的清高之人,但是,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大自然是与现实人生、现实政治完全对立的理想天地,一个可以逍遥放纵的快乐王国。如《赠兄秀才入军》:“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叶布垂荫。习习谷风,吹我素琴。”诗人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自然,是一种真正的自然境界。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山水田园诗集大成者王维、孟浩然,更是如此。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饮酒》(其一):“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远离世俗社会,安于美丽的田园生活,从大自然中悟得人生意义,获得恬静自适,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写了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活的向往之情。
王维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笔下自然风光纯洁优美,田园生活诗意盎然,表达了对恬淡、悠闲隐居生活的自我怡悦和依恋。
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首山水田园诗,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和谐生活的思想感情。
寄托失意孤高之怨。“三江四海皆有爱,万水千山总关情。”在诗人的眼中,山水田园,一直是寄托个人情感的最佳载体。他们非常善于将内心的苦闷和愁思寄托给山水田园,让大自然的阔达融化自己内心的苦闷,让温馨的田园生活温暖自己情感上的悲凉,向往个人与自然融合,与纯真生活的亲密,这几乎成为整个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南朝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在《登江中孤屿》中说:“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他用山水诗,写出了他在朝廷失宠后的失意与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与愤懑。
柳宗元也是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的高手。他的《江雪》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四句,就勾画了一幅廖廓、清幽、寒冷而又纯洁的画面,表现诗人忧愤、寂寞、孤直的心情及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山水田园诗,我们既要欣赏其“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更要感受其跳动的情感脉搏,去品味作者浸透其中的复杂、深沉的感情,才能真正把握解读山水田园诗的真谛,得到醉心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胡传亮,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城一中,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