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的文人大概都有一种浪子情结,有人把元代精神总结为浪子风流。“浪子”广义上理解就是不务正业,经常出入秦楼妓馆的浮浪子弟。《辞源》中解释是“不务正业的放荡子弟”,并附有宋代李邦彦的例子,他“拜少宰,维阿顺趋诌,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看来,在初始意义上的“浪子”是贬义词。元杂剧中就有这样一批“浪子”。他们通常来自社会的权贵阶层,自诩为“花花太岁”、“浪子丧门”,干尽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