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个体化护理结合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支架术后并发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饮食护理;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综合征,目前临床多通过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微創、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该术式的治疗效果除了与医师的手术技术有关之外,还与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身体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个体化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治疗结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为了观察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为(62.6±5.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排除标准:①合并扩张型心脏病、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②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③严重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④非PCI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措施。
观察组则采取个体化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具体措施为:(1)个性化护理: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个体化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理资料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同时在本次研究前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合格才可参与本次研究。指导患者调整情绪,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健康宣教,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治愈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制定饮食假话,介绍食物搭配要点,并利用相关软件计算每天摄入热量,一般情况下每天热量摄入量为138~146kJ/kg,每天糖分摄入量为5~6g/kg,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50g,并且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最好选择鸡肉、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的差异。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本次研究患者营养状况采用营养评定量表进行评估,评分≥24分为优,17~23分为良,<17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该病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且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介入治疗在该病治疗中有着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支架植入术。但是该术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个体化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饮食护理主要是通过饮食指导来改善患者的体质,加速疾病转归,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PCI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加速心力衰竭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支架术后并发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阳. 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1):95-98.
[2] 姚胜男. 个体化知信行健康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0):2605-2608.
[3] 曹蕊. 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66-267.
[4] 齐杰.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32.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饮食护理;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综合征,目前临床多通过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微創、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该术式的治疗效果除了与医师的手术技术有关之外,还与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身体状况有密切的相关性,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个体化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治疗结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为了观察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为(62.6±5.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排除标准:①合并扩张型心脏病、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②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③严重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④非PCI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措施。
观察组则采取个体化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具体措施为:(1)个性化护理: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个体化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理资料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同时在本次研究前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合格才可参与本次研究。指导患者调整情绪,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健康宣教,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治愈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制定饮食假话,介绍食物搭配要点,并利用相关软件计算每天摄入热量,一般情况下每天热量摄入量为138~146kJ/kg,每天糖分摄入量为5~6g/kg,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50g,并且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最好选择鸡肉、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的差异。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本次研究患者营养状况采用营养评定量表进行评估,评分≥24分为优,17~23分为良,<17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该病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且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介入治疗在该病治疗中有着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是支架植入术。但是该术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个体化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饮食护理主要是通过饮食指导来改善患者的体质,加速疾病转归,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PCI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加速心力衰竭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联合饮食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支架术后并发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阳. 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1):95-98.
[2] 姚胜男. 个体化知信行健康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0):2605-2608.
[3] 曹蕊. 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66-267.
[4] 齐杰.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