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在上肢门诊短小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门诊上肢小手术患者,ASA1~II级,男女比例为9:4,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局麻药配量为20ml,内含罗哌卡因45mg,高乌甲素8mg,利多卡因100mg,观察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应用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阻滞后的上肢短小手术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优良,术后上肢活动度良好,精神饱满。结论: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术中术后镇痛中,安全有效。
关键词 高乌甲素 罗哌卡因 上肢小手术
随着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外周神经阻滞和患者区域镇痛(PCRA)在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臂丛PCA可以持续经臂丛给药,减轻患者疼痛并解除疼痛性血管痉挛,从而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因此对伤口水肿和早期愈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那些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患者,不利于PCA的术后管理者,该怎样才能减少术后疼痛呢?我们利用高乌甲素镇痛强度与度冷丁相当、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复合长效低毒局麻药物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60例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收到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8~50岁,平均28.5岁。美国医师协会ASAI~II级其中肌腱修补术36例,手术历时0.5~1.5小时。
改良肌间沟法:患者平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接装满配置药20ml针筒,于前中斜角肌间隙,距锁骨上1.5~2cm外向内、下穿刺,找进入鞘膜的脱空感或(和)异感后,轻柔下滑针头0.2mm左右以防局麻药外漏,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将针体固定,缓慢注入针筒内20ml注射液(内含200mg利多卡因,45mg罗哌卡因和8mg氢溴酸高乌甲素)以预防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保留患者的通讯号码、地址,以便术后观察和测评。
分别于镇痛开始后的4小时、10小时、24小时与患者联系观察与测评以下项目:①各时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0~2分为优,3~4分为良,5~6分为差,>7分为无效;②不良反应: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及尿潴留等;③上肢肌力和活动情况,精神状态。
结 果
术后各时点患者镇痛VAS评分皆优良,无1例患者服用镇痛药及其他镇痛方法。
不良反应:60例患者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
术后4小时60例患者上肢活动度较好,精神饱满。
讨 论
高乌甲素是从毛莨科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总碱,经化学分离获得的二萜类单体刺乌头碱的氢溴酸盐,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镇痛强度是氨基比林的7倍,与度冷丁比镇痛效果相当,并且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降温解热和局部麻醉作用[1]。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2]。
高乌甲素(拉巴乌头碱)主要通过阻滞电压依从性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抑制传入纤维P物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比吲哚美辛强,与哌替啶相当,比吗啡弱,但维持时间长,具有镇痛、解热、消肿和局部麻醉作用。有人研究,高乌甲素和吗啡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镇痛程度和Prince-Henry评分稍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所发生的部分不良反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充分说明高乌甲素的镇痛疗效不仅与吗啡接近,而且不良反应少。之所以高乌甲素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主要是由于配方中的地塞米松能降低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其抗呕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罗哌卡因是近几年来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盐酰胺类局麻药,是纯左旋式11丙基-2.61盐酸异构体,具有高度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低的特性,因其长效具有术后止痛作用。
用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一方面局部长时麻醉作用阻滞末梢神经,另一方面局部吸收后作用于脑疼痛抑制系统,使患者痛阈提高,发挥全身性镇痛作用或通过祛风、化湿和散瘀消肿,使局部全血瘀滞改善,经脉疏通而发挥镇痛作用,有利于术后(患肢)恢复。
有学者发现高乌甲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故在术中或术毕时静滴止吐药物欧贝以预防,本研究60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疼痛及情绪异常、血管痉挛皆可影响术后患肢创口愈合。自控镇痛技术(PCA)除了增加经济负担外,不利于门诊患者的术后管理。以上的临床研究发现了高乌甲素8mg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门诊上肢短小手术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肯定,基本满足病人术中术后舒适、无痛、安全、经济的要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还可应用于某些住院患者。
参考文献
1 邓芳.高乌甲素关节腔阻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28-929
2 赵伟,李荣.硬膜外腔注入高乌甲素附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附600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4(增刊):231
关键词 高乌甲素 罗哌卡因 上肢小手术
随着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外周神经阻滞和患者区域镇痛(PCRA)在术后镇痛方面的价值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臂丛PCA可以持续经臂丛给药,减轻患者疼痛并解除疼痛性血管痉挛,从而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因此对伤口水肿和早期愈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那些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患者,不利于PCA的术后管理者,该怎样才能减少术后疼痛呢?我们利用高乌甲素镇痛强度与度冷丁相当、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复合长效低毒局麻药物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60例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收到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门诊上肢短小手术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8~50岁,平均28.5岁。美国医师协会ASAI~II级其中肌腱修补术36例,手术历时0.5~1.5小时。
改良肌间沟法:患者平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接装满配置药20ml针筒,于前中斜角肌间隙,距锁骨上1.5~2cm外向内、下穿刺,找进入鞘膜的脱空感或(和)异感后,轻柔下滑针头0.2mm左右以防局麻药外漏,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将针体固定,缓慢注入针筒内20ml注射液(内含200mg利多卡因,45mg罗哌卡因和8mg氢溴酸高乌甲素)以预防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保留患者的通讯号码、地址,以便术后观察和测评。
分别于镇痛开始后的4小时、10小时、24小时与患者联系观察与测评以下项目:①各时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0~2分为优,3~4分为良,5~6分为差,>7分为无效;②不良反应: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及尿潴留等;③上肢肌力和活动情况,精神状态。
结 果
术后各时点患者镇痛VAS评分皆优良,无1例患者服用镇痛药及其他镇痛方法。
不良反应:60例患者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
术后4小时60例患者上肢活动度较好,精神饱满。
讨 论
高乌甲素是从毛莨科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总碱,经化学分离获得的二萜类单体刺乌头碱的氢溴酸盐,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镇痛强度是氨基比林的7倍,与度冷丁比镇痛效果相当,并且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降温解热和局部麻醉作用[1]。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2]。
高乌甲素(拉巴乌头碱)主要通过阻滞电压依从性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抑制传入纤维P物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比吲哚美辛强,与哌替啶相当,比吗啡弱,但维持时间长,具有镇痛、解热、消肿和局部麻醉作用。有人研究,高乌甲素和吗啡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镇痛程度和Prince-Henry评分稍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所发生的部分不良反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充分说明高乌甲素的镇痛疗效不仅与吗啡接近,而且不良反应少。之所以高乌甲素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主要是由于配方中的地塞米松能降低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其抗呕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罗哌卡因是近几年来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盐酰胺类局麻药,是纯左旋式11丙基-2.61盐酸异构体,具有高度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低的特性,因其长效具有术后止痛作用。
用高乌甲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一方面局部长时麻醉作用阻滞末梢神经,另一方面局部吸收后作用于脑疼痛抑制系统,使患者痛阈提高,发挥全身性镇痛作用或通过祛风、化湿和散瘀消肿,使局部全血瘀滞改善,经脉疏通而发挥镇痛作用,有利于术后(患肢)恢复。
有学者发现高乌甲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故在术中或术毕时静滴止吐药物欧贝以预防,本研究60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疼痛及情绪异常、血管痉挛皆可影响术后患肢创口愈合。自控镇痛技术(PCA)除了增加经济负担外,不利于门诊患者的术后管理。以上的临床研究发现了高乌甲素8mg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门诊上肢短小手术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肯定,基本满足病人术中术后舒适、无痛、安全、经济的要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还可应用于某些住院患者。
参考文献
1 邓芳.高乌甲素关节腔阻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28-929
2 赵伟,李荣.硬膜外腔注入高乌甲素附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附600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4(增刊):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