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药广告泛滥 媒体良知遭受质疑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和药品,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但是这两个领域,却问题频现,让人触目惊心。这其中,部分媒体的见利忘义、推波助澜,充当虚假广告的枪手,为虚假医药广告的肆虐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可说是难辞其咎——
  题记:电视台如果说真话就是光临观众家的天使,如果说假话就是夜入民宅的小偷流氓强盗。
  ——摘自《郑渊洁童话全集》第11卷
  如果不是来自《人民日报》的报道,这样一个数据或许很难让人相信:部分媒体药品广告的违法发布率高达95%。
  在有些电视节目和报纸上,那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医药广告令人目不暇接、云雾难分。且不说疗效如何,单凭那“医学博士”、“学科权威”、“祖传秘方”、“当代华佗”、“伟大发明”、“一针见效”、“彻底根治”、“还你健康”之类的诱惑力极强的遣词用句,着实会让很多患有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的人难以抵挡,进而不得不舍弃积蓄、不惜重金求医问药。然而,这些溢美之词包装下的医药广告大多是一个个美丽迷人的陷阱,急于求医的患者一旦误入其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之后而一无所获,到头来钱花光了,病给耽搁了,落个人财两空的现象并不罕见。
  2004年1月至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播了45424次省级和省级以下电视台发布的药品广告,违法发布率为62.3%;2004年6月至11月,监测检查了159份都市类、晚报类和广播电视报类报纸发布的10498个药品广告,违法发布率为95%(《人民日报》1月12日)。有人戏言,医药广告低俗率、虚假率、违法率之高,与它们常常标榜的有效率、治愈率、放心率不相伯仲。
  
  虚假医药广告之怪
  
  还是从本刊2004年第8期已经揭露过的“生态洗血”虚幻神话说起。当时,号称可以“解救全国1.2亿高血压患者”、“3个月告别高血压”、“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瑞草罗布麻茶”的广告及宣传资料频频见诸报端,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些名人及高血压患者服用该产品后出现的“神奇疗效”。在接到大量读者的质询信后,本刊邀请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陈国伟教授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张国玺教授对该类药品的功能和宣传内容进行了剖析,明确指出广告中所提出的“生态洗血理论”“医学常识匮乏、漏洞百出,这个理论是没有什么根据的”。“这就像一个虚幻的神话故事,尽管讲得很形象、很生动,但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该药品宣传内容严重超出国家批准的规定范围,属擅自更改审批内容,扩大宣传疗效,很快就被责令停止发布,限期改正。然而时隔不久,改头换面后的该产品广告变本加厉地在各城市混淆视听!
  再看一例某补氧药品危言耸听的宣传:我们被疲倦烦躁、易怒失眠、食欲不振、精力不足、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所困扰。你知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吗?科学终于揭示这一现象——缺氧是罪魁祸首!由于我们的大脑缺氧,我们的心脏缺氧,使我们的健康状况愈下,甚至危及生命……一位药物学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危言耸听,信口雌黄,根本不足为信。
  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任何一个处方药,在治疗人体内的病变时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存在没有副作用的药,西药尤其如此。所以才赋予了医生这个群体的“处方权”。长期从事药物研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张国玺教授说:所有在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几乎都有副作用、禁忌症,有效率、治愈率接近100%的药物几乎没有,至少目前是这样。绝不能只看到药品治病有效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毒副作用。但医药广告的内容却总是片面夸大药品的有效率、治愈率和适应症等有利于销售的内容,而对毒副作用等不利内容则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
  在2004年度的投诉中,医疗广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严重。一些医疗机构在广告中将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夸大宣传,宣称其有多年行医经验的“专家”,对一些特殊疾病能“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诱使消费者对其“高超”的医疗技术深信不疑。而实际上,这些所谓“专家”的资格及治疗技术并不高超。也有一些医疗机构在宣传中宣称“专治疑难杂症”,如心血管疾病、皮肤病、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糖尿病甚至癌症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宣传的手法也愈来愈多样,愈来愈迷惑人。一些医疗机构看中名人的广告效应,花重金聘请明星、名人为其做广告来推销医疗服务或医疗产品,而这些明星、名人一般没有接受过所宣传的医疗服务或使用过该医疗产品。还有的新闻媒体以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科技成果、健康专题节目等名义,对药品进行疗效宣传。由于这类宣传不属于广告范畴,刊播前无需审查,其内容夸大、不实,更具有欺骗性,因为,消费者对这类宣传的信任程度远远大于广告。过去的胡万林、如今的王振国正是这样被一些新闻媒体誉为攻克疑难病症的“神医”。
  
  虚假医药广告之实
  
  人们痛恨虚假医药广告,可这“过街鼠”却屡禁不绝,就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推销渠道——各类媒体。那么这些广告如何出笼?它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
  请看一家广告公司的广告员的良心自白:三年来我负责北京地区的医疗广告,一直与京城里冒出的一批“特色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等打交道。这些门诊部的老板,有不少是农民,不懂一点医学知识,却在报纸上打出了连篇累牍的广告,从癌症、肝炎到糖尿病、牛皮癣、痔疮、精神病、偏瘫、脱发、增高、类风湿、失眠,各有专长和绝活儿,不由得你不信。这些广告内容其实都是由我们胡编乱写,然后通过关系花点钱找一些媒体刊登,自文章见报后,咨询电话铃声不断。据我所知,他们什么东西都敢当特效药来卖,只要吃不死人,什么都敢干。隔壁诊室是肝炎科,一张肝炎方子就是2000块,每天财源滚滚,这样的暴利恐怕是圈外人所无法想象的。广告越打越凶,而被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其中农村被骗者占70%以上。你别看这些诊所小,每天的生意却兴隆得很,挂号室都要头天排队,比一些大医院还强些呢,为什么?它的广告宣传打得凶啊。
  北京一大报记者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我手里有两份东北某中药厂生产的一种冲剂的广告,一份是由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的广告的样件,另一份则是经过严重篡改后刊登在北京一家报纸上的广告,而后者在药品功能和主治两栏中,内容已远远超过了前者。在批准的广告样件中,该药还仅仅是对中风先兆、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所致的肢体不遂、言语不利,半身麻木等的辅助治疗。但广告见报后,主治内容却多了主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等,还有脑外伤引起的偏瘫、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癫痫等等以及糖尿病合并症引起的脑血管病等症。摇身一变,从“辅助治疗”变成了“从根本上治疗中风”。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虚假医药广告之害
  
  “三盒一个疗程,一个疗程见效……”这样神乎其神的广告,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没有治不好的病。它也不知让多少久治不愈,特别是患有疑难杂症的老人重燃起新的希望。
  孙淑琴今年68岁,家住长春市北安路附近,患有糖尿病多年。“长春市几乎所有电视和广播中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和讲座我都做了记录,亲朋好友也在帮我收集相关信息。”孙淑琴说。像孙淑琴一样,疾病久治不愈,老人们求医问药的心态更加迫切,恰好被一些不法商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方便"。 一些老人听对方说得天花乱坠,就想试一试,于是花钱买了许多药品和医疗仪器,结果往往以失望而告终。
  案例一2005年1月18日《新疆日报》报道:今天上午,家住乌鲁木齐市医学院的郭女士打来电话,诉说她父亲上了虚假医药广告的当,吃“苦乐康”(编者注:本刊2004年第7期曾揭露该类产品的骗局)病情加重。郭女士说,一种叫“苦乐康胶囊”的保健品在某些媒体上宣传包治多型糖尿病,结果一些上了年纪的糖尿病患者,买药花了几千元钱,却差点把性命都搭进去,他们医院就已抢救了四五位买这种药上当受骗的病人。她的父亲也是受害者,相信这种虚假广告,购买了“苦乐康胶囊”。结果服用一个月后,全身浮肿,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肾衰竭。她父亲的其他几个病友服用“苦乐康”后,也都出现类似症状。“都说花钱买健康,可吃‘苦乐康’只有苦没有乐,媒体登的这些虚假广告害死人了。”郭女士在电话里气愤地说。
  案例二陈先生是南京某高校教授。2003年,陈先生右侧大腿疼痛不已,经检查诊断为髋骨关节炎。同年11月,陈先生看到报纸、电视、电台刊播的××胶囊广告,广告称“该胶囊引进国外技术,达到国际标准,专门修复软骨,3 、5个月就能治好你的病”。为了彻底治好自己的腿,陈先生毫不懈怠地吃了6个月胶囊,花了两三千元钱,可是疼痛一点也没有减轻。2004年7月,CT检查后,医生告诉陈先生“股骨头坏死”。闻听此讯,陈先生又气又急。病急乱投医,很快,陈先生又被报纸上一则广告吸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良药问世了,3、5天见效,3、5个月治愈,1个月无效退款。信誓旦旦,言之凿凿,陈先生又一次相信了广告。然而,每月1300多元的药并没有给陈先生的病情带来改观,相反疼痛越来越重了,他意识到自己又上当了。到了11月份,拍片检查后,医生告诉他病腿不手术不行了。经人推荐,陈先生最终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国际骨关节病中心接受了关节置换手术。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药物学专家指出:“现在的一些医药生产企业和媒体为了赚钱,一点‘道义’和‘良知’都不讲了,救死扶伤的医德更不用谈!医药企业不择手段地从百姓手里挖钱,媒体又从医药企业那里挖钱,这样咋不寒了广大百姓的心呢?”
  
  虚假医药广告之问
  
  ◆ 关键词——失职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有关专家向我国善意提醒,流感有可能袭击中国。国家卫生部为此已成立专家组,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和防治。
  很快,市场上冒出一种所谓治疗流感的“力比奇喷剂”,卫生部门只批准它是保健喷剂,而这家厂商公然盗用“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的名义做假广告说——“外用流感疫苗震惊闻世”、“力比奇一喷,365天不感冒”、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院士说‘一次性治疗后能让您一年内不再感冒!’力比奇将成为感冒治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此虚假广告,可谓荒唐至极。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经常在关照消费者,保健品不是药物,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有些厂商和广告商却又常常在保健品和药品之间制造混乱。上述假广告的内容称得上是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针对力比奇的假广告,侯云德院士驳斥说:“真正的外用流感疫苗在美国确实已经上市,但在中国还仅仅处于研究之中。”
  对生产防治流感药品的厂商来说,将流感可能来袭视为商机,发布如此惊人的虚假广告,其目的无非是乘机抢发“流感财”,也不难理解。然而,以舆论监督为己任的、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鉴别真假的媒体,这个时候他们非但没有揭露乘机制造混乱,用虚假广告严重干扰流感防治,企图牟取暴利的不法商家,反而在利益面前,丧失了起码的良知。这不是失职,又是什么?对这种完全有可能对流感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并对社会上的流感防治构成扰乱的行为,有关部门不但该依法追究厂商和广告商的责任,而且应追究刊载虚假广告的媒体的责任。
  
  ◆ 关键词——趋利
  也许有人说,媒体不承担核实所有广告真假的职责,它也没有权力去查处所有的虚假广告,但作为广告发布的载体,基于自身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它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杜绝违法广告的发布。并且,对明知有问题的广告内容,应自觉抵制,而非无论真假好坏,一概来者不拒。
  现在的问题是,别说自觉抵制不良广告,就是依法发布广告,对不少媒体而言,都是一件难事。省级及省级以下媒体,电视广告62.3%、报纸广告95%的违法纪录,足以证明,对一些媒体而言,别说是社会责任和良知,就是连基本的遵纪守法,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利益所趋。从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违法违规发布医药广告的,多是省级以下电视台和都市类报纸。这一类媒体,面临最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广告是大多数媒体盈利的首要支柱。并且,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选择良知就往往意味着被淘汰。仅凭一两家有良知的媒体,是难以抗衡庞大的“违规者”的。而一旦“违规者”不仅不受惩罚,反而获得巨额的广告利润,那么示范效应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按照规定,广告内容只能以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宣传的内容也不能增加“吸引人的东西”。于是,一些厂家和医疗机构便变换手法对医药加以宣传报道。如今流行于报端的、说新闻不是新闻、说广告不像广告的文体,便是人们把它们统统称为医药“软广告”的东西。据称,如今报纸上出现这样的稿子大多是收费的,只是标准要低于正常的广告。
  西南某知名城市,是虚假医药广告泛滥的“重灾区”,媒体非法登载虚假医药广告率高达88.5%。在这里,据称刊登一则医药广告的价格是刊例价的一折。某都市报广告部编辑透露:他们每年的广告收入中,70%的比例是医药广告投入,所以根本不敢得罪人家。那些野大夫正是抓住了他们的“命门”,因此横得很,送来一篇语句不通的、别字连篇的吹捧文章,并且明告一个字都不许改,否则不付款。编辑皱着眉头把稿子尽量理顺,再小心翼翼地向野大夫解释:“大的方面没有动,只是把句子理了理,您看行吗?”野大夫看看他那些“国际金奖”、“医学博士”什么的光环都在,鼻子里哼一声:“行吧。”编辑这才长出一口气:“总算把这位爷打发了!”有时上面查得紧,不敢再用“名医风采”栏目的幌子,必须标明是广告,为增加读者对野大夫的可信度,“聪明”的编辑就在野大夫的吹嘘文章的末尾加一个图章样的报花,上书四个字——“广告专版”,不过把四个字做成了篆书体,一般文化的读者根本认不出,还以为是美化版面的报花。
  就是这些助纣为虐的行为使那些坑人广告大行其道并市场广阔。殊不知,这类变了戏法的广告,践踏的不仅是新闻真实性原则,影响着媒体的形象与声誉,更伤害了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
  其实,眼前经济利益的获得,是以牺牲责任、良知和公信力为代价的。这一点,相信媒体心知肚明。只是,在诱人的“金苹果”面前,有多少媒体能够守得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近年来,虚假医药广告夸大其词、肆意炒作,造成误诊、误治和误导患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据报道,由于虚假医药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面对深受虚假医药广告之害的广大消费者,媒体又将何以待之呢?策划界曾有言戏称,“如果将虚假广告比喻成一场有预谋的凶杀,那么媒体就是帮凶,是谋杀者背后的递刀手”。这一点,难道不值得媒体去思考吗?
  
  ◆ 关键词——丧德
  新兴医院广告事件发生后,众媒体对于明星乱闪其“明”、名人滥用其“名”,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做虚假广告误导了消费者,使消费者的权益和感情受到侵害的现象大加讨伐。但媒体也应该要知道,除了工商管理部门对此有责任外,这些虚假广告最终是在媒体播出的,媒体也应该自我反思。
  媒体对“虚假医药广告”发布与质疑的两种不同态度,有评论称之为媒体之间的“人格分裂”,并将之归因于“公益”与私利。一些媒体为一己之利,牺牲公信,替虚假医药广告推波助澜,其危害不可小看。虚假医药广告从“电线杆时代”跨越式发展到“全媒体时代”,其传播范围与传播效果便有了“质的飞跃”,加之新闻报道式电视短片式虚假广告大行其道,且每遇处罚,“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于是乎,广告主“透支”诚信,媒体“透支”公信,骗取公众轻信与迷信。面对虚假医药广告,“人格分裂”现象不仅存在于媒体之间,亦存在于媒体之内:同一家媒体,为“公益”的报导与为私利的广告并存,甚至为“公益”(公共利益)的广告与为私利的广告并存,确实使人们怀疑传媒行业道德标准。当公众已经了解了真相,虚假广告与其说在杀伤公众,不如说在杀伤媒体自己,因为公众正冷眼笑看媒体如何在阳光下替人说谎。
  客观地说,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同样波及到媒体行业。在媒体置于市场竞争并且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指责,但市场化并不代表无序,市场化并不是不需要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主力的媒体,更不应在自身道德上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因为——“其身不正,何以正人”!
  
  链接
  
  理性识别虚假医药广告
  医药广告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普通患者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本刊搜集了一些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医药广告或文稿,其中疑点颇多,突出的有以下8大类:
  1.没有药品广告审批文号、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或刊登无效的批准文号;
  2.宣传疗效和治愈率,如:“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无副作用”、“一盒见效”、“治愈率达100%”等;
  3.宣传《广告法》明令禁止的药品,如:治疗肿瘤的药品,改善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品,戒毒药品,医疗单位配制的制剂等;
  4.像促销其它产品那样,大搞药品的馈赠或买一赠二或降价等活动;
  5.利用患者的名义或形象以及医药科研单位的证明,做新闻形式的软广告。要知道,医药广告有人证也不足全信,有人用过的药品有效,如果仅是一二例,多则十来例,而且无科学的记录和统计,这在医学上是不被承认的。因为这种“真的有效”可能是偶然的。更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今商业社会中,商家收买个别医生和病人作伪证的事也时有发生;
  6.利用领导人视察的图片、题词做宣传;
  7.声称能治愈癌症、乙肝、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等目前世界上仍无法治愈的广告。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疗法,任何人只要发现了治愈癌症、艾滋病等绝症的方法,他一定会名震四海;
  8.标榜获国际大奖或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被公开报道的医学成果,只要某项研究一有突破,必定先由权威的专业期刊披露,而一经报道,有关科学家就会对新药或新方法提出各种意见,进行新的验证,有的还会提出截然不同的试验结果。过去有些新药或疗法,就是通过这种重复性的验证而最终判明是无效的。
其他文献
军垦剪纸融合了中国各地剪纸艺术特点,以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生活画卷为题材,以传承中国剪纸语言符号、突出剪纸艺术形式、创新剪纸技术难题而逐步崭露头角的一项民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赌博在全球日益泛滥,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网络赌博的自身特点及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不明确,使之成为一种危害严重而又打击不力的犯罪.对此,我国亟待针
翻阅历史资料,从春秋开始至战国时期,在卫国会盟次数近50次之多,在戚城就有8次.这么多的会盟次数,不仅仅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的重要会议,但是,这种盟会的举行是对当时各国政治、
明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受到时代、艺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时期的中国画在审美方面出现了转型,朝着世俗化、商品化和地域化等方向转变,对后来的山水画发
山石文化与香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颇受历代文人志士的推崇.笔者汲取两种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探究研山香器设计浅谈文人雅趣,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山仰止致以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骀)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骀)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骀)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性Ⅲ类错(骀)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精神文件建设也要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将针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不断增强我国电力
从中西的历史进程来讲,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哲人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一直视孔子思想为正统,而后中国的思想内核中也一直渗透着孔子的儒家思想;
本文通过对T.S.艾略特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进行梳理,以及通过对三个不同的诗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艾略特诗歌翻译对中国诗人、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