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承担着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重大使命的“国培计划”自启动之时,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2010年“国培计划”投入之多,规模之大,覆盖之广,机制之新,效果之好、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那么,如何让2010年“国培计划”培养出的115万名“种子教师”充分发挥种子的力量,进而辐射带动全国1000多万名教师的专业共同发展,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笔者作为一位“国培计划”组织管理人员,特对此问题提出五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1.1加大关于“国培计划”实施意义、项目规划、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宣传,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了解“国培”、关注“国培”,参与“国培”,使“国培计划”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1.2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大力弘扬实施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培训专家及优秀学员的先进事迹,在教育报刊杂志上刊发“我与‘国培’”获奖征文,用生动的事迹和真实的感受不断激发广大教师自觉进行业务研训的热情。
1.3录制关于“国培计划”实施过程及成效方面的专题片,让负责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谈“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负责“国培计划”项目设计的专家、教授、学者谈规划设计思路,让参加“国培计划”的一线教师及工作者谈自己的培训经历及培训感受,团结一切力量,凝聚一切智慧,进一步扩大“国培计划”在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严格遴选,统筹兼顾,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名优种子”
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整体素质的优劣、发展潜质的大小直接决定“国培计划”的成败。“国培计划”的各个项目对参训教师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务必按条件严格遴选参训教师。
“示范性项目”对参训学员的自身要求很高,应优先选派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等业务精湛、辐射能力强的教师代表参加。分配指标时,应合理统筹,确保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参训机会的均等性。
“中西部项目”重在给广大农村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达到均衡配置城乡师资、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更应严格把关,精心遴选优秀青年教师参训。对于那些自身悟性高、教学成绩好、发展后劲大的业务骨干,要安排其参加为期三个半月的置换培训项目。在分配指标时同样要考虑校际平衡与学科平衡,坚决杜绝不加遴选随意抽派教师去应付差事的不良现象发生。
总之,只有真正精心遴参训学员,才能把国家拨付的专项培训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科学设计,周密论证,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出色的“脚本”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曾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如果没有好的脚本,没有好的分镜头剧本,纵使导演和演员再出色,也无法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要演好“国培计划”这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就必须提前编撰出一流的“脚本”,为此应做到“五个坚持”:
3.1坚持精研培训规划方案。要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层需求,紧扣一线教师教学中最肯遇到、最为困惑、最感棘手的问题,精心组织,精心筹划,精心论证,下大气力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应结合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评估验收情况,重新审视前期研制的项目规划方案,从中提炼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具有借鉴价值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法。
3.3坚持“走出去”方针,取长补短。应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项目承担校负责人、项目专家组、参训学员等组成的考察团,参观考察其它省市实施“国培计划”的情况,互相交流在培训模式、培训规划方案、培训组织管理办法、培训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借它山之石以攻玉。
3.4坚持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置换脱产项目时,应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推行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和实践研修“四段式”培训模式。而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则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新课程理念,做到“短、平、快”。
3.5坚持绩效考评“重心”下移。不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培训见实效才是硬道理。“国培计划”成效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对“国培计划”进行绩效考评时,不仅要听汇报、看总结,还应实地查看培训场地、培训资源库、培训管理档案、培训后勤服务条件等,更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和项目培训专家、管理工作者及学员展开座谈,当面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真实的培训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4.跟踪指导,持续“给力”,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应用平台
项目承担院校在把参训学员“带上路、扶上马、送一程”后,还要持续“给力”,全面加强跟踪指导。项目承担院校应通过“QQ”群、微博、手机、固话等媒介,加强与学员、学员所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员所在学校的沟通交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指导学员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学员学以致用的工作习惯。
参训学员所在学校要高度重视“种子教师”作用的发挥,结合“种子教师”教学实际,给其下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安排其参与或主持校本培训,为其传播培训所学、发表研究成果、帮扶同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
参训学员所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可组织本地参训学员与农村骨干教师结对子,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对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教学援助,在广大农村教师中广泛传播“国培计划”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带动更多的农村教师共同成长,提升“国培计划”的影响力。
5.大力借鉴,先行先试,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发展空间
“国培计划”的大力实施,给师资培训战线以深刻启示,必将引发一场关于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大革命。
省級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同时,以其为拓本,借鉴其先进做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省培计划”试点工作,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同时,还应协调指导市县级培训计划,形成层次分明,梯队合理,培训、选拔、管理、使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师范院校应以“国培计划”为契机,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强化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提高师范生的毕业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精心落实好“国培计划”,同时借鉴“国培计划”的一些好做法,开展一些当地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师资培训活动,形成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师培训一体化格局,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缩小教育的校际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国际差距,根本上是缩小教师差距。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教师培训工作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我们师训战线全体工作者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实施好2011年“国培计划”,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再次捧上一道精美的成长大餐,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1-09-10
那么,如何让2010年“国培计划”培养出的115万名“种子教师”充分发挥种子的力量,进而辐射带动全国1000多万名教师的专业共同发展,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笔者作为一位“国培计划”组织管理人员,特对此问题提出五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1.1加大关于“国培计划”实施意义、项目规划、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宣传,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了解“国培”、关注“国培”,参与“国培”,使“国培计划”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1.2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大力弘扬实施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培训专家及优秀学员的先进事迹,在教育报刊杂志上刊发“我与‘国培’”获奖征文,用生动的事迹和真实的感受不断激发广大教师自觉进行业务研训的热情。
1.3录制关于“国培计划”实施过程及成效方面的专题片,让负责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谈“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负责“国培计划”项目设计的专家、教授、学者谈规划设计思路,让参加“国培计划”的一线教师及工作者谈自己的培训经历及培训感受,团结一切力量,凝聚一切智慧,进一步扩大“国培计划”在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严格遴选,统筹兼顾,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名优种子”
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整体素质的优劣、发展潜质的大小直接决定“国培计划”的成败。“国培计划”的各个项目对参训教师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务必按条件严格遴选参训教师。
“示范性项目”对参训学员的自身要求很高,应优先选派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等业务精湛、辐射能力强的教师代表参加。分配指标时,应合理统筹,确保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参训机会的均等性。
“中西部项目”重在给广大农村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达到均衡配置城乡师资、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更应严格把关,精心遴选优秀青年教师参训。对于那些自身悟性高、教学成绩好、发展后劲大的业务骨干,要安排其参加为期三个半月的置换培训项目。在分配指标时同样要考虑校际平衡与学科平衡,坚决杜绝不加遴选随意抽派教师去应付差事的不良现象发生。
总之,只有真正精心遴参训学员,才能把国家拨付的专项培训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科学设计,周密论证,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出色的“脚本”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曾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如果没有好的脚本,没有好的分镜头剧本,纵使导演和演员再出色,也无法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要演好“国培计划”这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就必须提前编撰出一流的“脚本”,为此应做到“五个坚持”:
3.1坚持精研培训规划方案。要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层需求,紧扣一线教师教学中最肯遇到、最为困惑、最感棘手的问题,精心组织,精心筹划,精心论证,下大气力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应结合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评估验收情况,重新审视前期研制的项目规划方案,从中提炼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具有借鉴价值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法。
3.3坚持“走出去”方针,取长补短。应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项目承担校负责人、项目专家组、参训学员等组成的考察团,参观考察其它省市实施“国培计划”的情况,互相交流在培训模式、培训规划方案、培训组织管理办法、培训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借它山之石以攻玉。
3.4坚持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置换脱产项目时,应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推行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和实践研修“四段式”培训模式。而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则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新课程理念,做到“短、平、快”。
3.5坚持绩效考评“重心”下移。不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培训见实效才是硬道理。“国培计划”成效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对“国培计划”进行绩效考评时,不仅要听汇报、看总结,还应实地查看培训场地、培训资源库、培训管理档案、培训后勤服务条件等,更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和项目培训专家、管理工作者及学员展开座谈,当面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真实的培训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4.跟踪指导,持续“给力”,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应用平台
项目承担院校在把参训学员“带上路、扶上马、送一程”后,还要持续“给力”,全面加强跟踪指导。项目承担院校应通过“QQ”群、微博、手机、固话等媒介,加强与学员、学员所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员所在学校的沟通交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指导学员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学员学以致用的工作习惯。
参训学员所在学校要高度重视“种子教师”作用的发挥,结合“种子教师”教学实际,给其下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安排其参与或主持校本培训,为其传播培训所学、发表研究成果、帮扶同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
参训学员所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可组织本地参训学员与农村骨干教师结对子,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对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教学援助,在广大农村教师中广泛传播“国培计划”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带动更多的农村教师共同成长,提升“国培计划”的影响力。
5.大力借鉴,先行先试,为“国培计划”作用的发挥提供发展空间
“国培计划”的大力实施,给师资培训战线以深刻启示,必将引发一场关于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大革命。
省級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同时,以其为拓本,借鉴其先进做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省培计划”试点工作,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同时,还应协调指导市县级培训计划,形成层次分明,梯队合理,培训、选拔、管理、使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师范院校应以“国培计划”为契机,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强化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提高师范生的毕业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精心落实好“国培计划”,同时借鉴“国培计划”的一些好做法,开展一些当地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师资培训活动,形成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师培训一体化格局,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缩小教育的校际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国际差距,根本上是缩小教师差距。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教师培训工作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我们师训战线全体工作者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实施好2011年“国培计划”,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再次捧上一道精美的成长大餐,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