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 Studio未来以北:碎片回声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DESIGNERS


  未来以北建筑设计事务所(FON studio)于2016年由三位好友金波安、李弘臻、羅霜华共同创立于北京,带着对设计美学的敬畏之心参与空间、产品、视觉实践。他们坚信开放实验和理性分析碰撞出的有趣能量,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力求作品带有温度和质感,并持续观察和研究城市、土地和日常生活的精神场域。




风格:细腻精确


  说起工作室的名字,何为“未来以北”?三位创始人当时看到保罗·策兰(Paul Celan)的一首无题诗句中的这四个字,感到有种复古的未来主义的意向,温和却充满希望。这位幸存于奥斯维辛的犹太诗人曾与海德格尔有一场“未决的对话”,并对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产生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解构了德语,艰涩难懂,也因此允许了“一连串的回应的可能性,一种离题的阅读和‘碎片回声’”——引自评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未来以北的设计项目也具有类似的“字里行间”的张力,但这种张力源自理性、表现克制,“归根结底是方法先行”。这个自称还在“萌芽期”的设计工作室,认为设计工作的开放性极强,同时在不断发现和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从兴趣出发,利用适当机会通过不同载体获得不同的视角。从项目春风习习杂志图书馆、乡口空间到两杯两杯咖啡馆,未来以北一直在不同尺度的旧建筑中构建“带有原空间回声碎片”的新空间,插入新空间的节奏与比例美感突出、体量适宜,妥帖而不乏新意和趣味。“每个老房子留下的载体确实非常迥异,”创始人解释道,“好比每次开篇都是一个不同的音乐动机,我们对整首曲子的节奏都会抱着开放心态去尝试,直到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团队内部认可的一个程度。当然,有一个大原则是,不希望发展出来的乐章消解掉最早的动机。”
  未来以北认为改造项目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新旧空间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或是交融的体态,或是两者之间的空隙。以春风习习杂志图书馆为例,建筑师感到周围景观和房子之间需要一个空间质感方面的过渡,于是试着用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去面对这个命题:从材料质感到进入建筑的方式,再到门口可以停歇的坐台,都是呼应这一命题的手段。此外,他们对空间细节的关注也是真实而细腻的,“尽可能地让书在空间里不要只做装饰品,而是真的有益于人们在书店更好地接触书籍,哪怕只是对最基本的书架尺度的考虑。”
  这种根正苗红的空间理念得益于向璀璨的建筑大师学习,比如2001年阿卡汗建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里兰卡批判地域主义建筑师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巴瓦在自己家乡所做的一系列实践,尤其在自宅设计中,精准地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了空间功能本身和人们在其中的多层次感官体验,质朴动人,摒退“设计感”的设计给未来以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朝向永久的无名”或许将会促使他们日后成为更加成熟自如的空间诗人。


Q&A


  琚宾:如何保持对没计的热情并不断提升创作能量?
  未来以北:我们觉得对设计保持热睛不难,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抱持热情。对世界的好奇心决定了能量的大小。
  吴滨: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当代中国人的?
  未来以北:比起当代中国人,可能我们更应该先了解当代人,然后了解我们面对的不同项目的不同人群。
  梁志天:疫情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
  未来以北:疫情是给所有人的一次考验,我们也同样很直观感受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的渺小,敬畏心很重要。专心做好手上的事情可能比宏大的理想更切实际。
其他文献
吴滨  跨界艺术家、设计师、WS世尊/无间设  计创始人  1.你的设计与众不同的点是什幻  2.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当代中国人的?黃全  黄全建筑设计中心创始人  1.相对于60后,70后设计师,85后设计师认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伺给自己定位?  2.85后设计师怎么看待设计、服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怎么定义这个行业?梁志天  国际著名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梁志天设计集团创始人  1.疫情为您(
期刊
王彬、张晓晓、沈国斌、李寂莱四人是多年好友,尽管本职、专业等不尽相同,四人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茶、酒、诗以及相似的趣味审美。访溪上不远处即是去年开张便大获好评的木守西溪,为了能更好地满足酒店以及周边的用餐需求,以及打造一个充满诗意情趣的美食艺术空间,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其中,共同打造出这间“柿间·访溪上”。  访溪上的名字,不仅与其所在的访溪路有关,更可以延伸理解为“访,溪上”。创始人之一
期刊
THE DESIGNERS  作为一间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室,万社设计VariousAssociates致力于地方及全球性设计研究项目。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拥有国际顶尖背景的设计师团队,其专业范围涵盖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材料研究、交互设计等,致力于高端及实验性项目的设计与研究,从空间功能出发,通过对材料的研究,挑战常规,关注细节与品质,为每个项目打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风格:先锋&色彩  2020
期刊
凝聚历史又具有独特时代魅力的胡同是当下北京的缩影,隐逸其中的House of Wang就如同这缩影中的精粹,将兼具传统工艺与时代美学的品牌集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层次与独树一帜的优雅。  “常常,我跟自己说,到底远方是什么东西,然后我听见我自己回答,说远方是你这一生,现在,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自由,很远很远的,一种飘浮在空气中的自由。”身在秋日晴朗的北京四合院中,眼前是Apparatus的Horse
期刊
THE DESIGNERS  RooMoo Design Studio(前DMC)成立于2015年多元文化的上海,由一群热爱设计的多文化背景团队组成,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国际化的视野让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临界点。我们不仅关注材料、空间品质、细节以及整体设计输出,同时也把家具、装置以及插画等相关设计衍生纳入到我们的工作范围内,打破原有空间设计秩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建立与外界的连接。
期刊
THE DESlGNERS  East to West东形西见设计事务所扎根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由设计师陈志曙和李超创立于2017年,提供建筑、室内、家具乃至艺术装置的设计服务,倡导纯粹、静谧的设计美学,基于东方文化,借助当代的方式呈现如是的生活态度。风格:极简佗寂  “向内求”,East to West东形西见设计事务所如此形容自己的2020。这并非一个新鲜的总结,对他们而言,这个词组从工作室设立
期刊
THE DESIGNERS  Atelier XY向域设计事务所由漆晓峰和王宇扬于2018年共同创立于上海,专注于餐饮、零售、办公类型的精品项目,综合空间、光影及材料的探索,来实践跨建筑、室内以及产品等多个领域的设计,以此挖掘建筑和空间深层的可能性和复杂性。風格:建筑入室  幸福公园的早晨是漆晓峰和王宇扬最喜欢的时刻,南面的大开窗为公共办公区补足了活力,这天恰巧遇上晴好天气,二人便将正在研究的几款
期刊
重庆正不断打破人们对城市秩序的固有想象,行走其间,会看到很多老城区建筑与现代都市建筑“突兀”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走几步俨然两个世界,重庆森林的“魔幻”背后,是这座城市所承载的记忆:码头下山城的兄弟义气;开埠二十年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国际贸易口岸;重庆也是“移民之城”,从清初湖广填四川到抗战移民,再到解放后的三线建设移民,三千多万血气方刚的重庆人自带敢于冒险又包容的基因。此行我们跟着土生土长的
期刊
THE DESIGNERS  Geemo Design治木设计,创立于2016年,专注于室内设计和改造。Geemo坚信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自身背景,设计从功能出发,通过对光线、材料和技艺的研究,并融入日常对文化、生活、艺术的观察和感知,进而思考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探讨在现有框架下重新创建空间并赋予空间新的形式的可能性,以更多元的组织方式积极开展设计实践。  风格:都市摩登  翻看治木设计的作
期刊
THE DESIGNER  FF Studio设计工作室扎根于中国上海,由设计师费崎峰创立于2017年,提供室内、家具乃至艺术装置的设计服务,倡导纯粹、静谧的设计美学。设计范畴包括建筑设计、高端住宅、样板间、酒店及餐饮俱乐部、商业中心、办公空间等。风格:简约未来  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FF Studio创始人费崎峰凭借给自己打造的单身公寓项目迅速出圈而“被迫”开了家自己的设计公司。当费崎峰被问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