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究竟是定位为科学还是定位为人学?科学和人学究竟又该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和人学?这成了当前哲学本科教材建设的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不明或定位不清,哲学本科教材总是可怕地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叙说着哲学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大学哲学教育的自我遮蔽、自我解构和事与愿违。从人文视野出发,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应该立足于两个基本立场:一是哲学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二是哲学是最高意义的人学。
  关键词:人文视野;哲学;本科教材;科学;人学
  哲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也是一门至今
  还没有定论的发展中的学科。舍斯托夫说:“二千五百年来,人们对定义哲学的本质作了无数次尝试。但是迄今为止,在贤明和爱好者的宠儿公认代表之间还未达成协议。”[1]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极力将哲学科学化[2]。有人认为,哲学泛指一切关于人的研究,包括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人的研究,如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等以不同方式对人的不同方面的研究,极力将哲学人学化[3]。这是目前对于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学科定位。哲学的第一问题或者说元问题就是哲学的学科定位的问题。德里达说:“了解什么能被称为‘哲学’的问题总是哲学的真正问题,是它的中心,它的根源,它的生命原则。”[4]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哲学寻求自身合理的定位的历史。当代西方哲学更是在反思先前哲学定位的偏失之后,竭尽全力地为寻求哲学合理的定位而努力。哲学究竟是定位为科学还是定位为人学?科学和人学究竟又该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和人学?这成了当前哲学本科教材建设的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不明或定位不清,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总是可怕地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叙述着哲学的问题。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导致大学哲学教育的自我遮蔽、自我解构和事与愿违。下面,我想从人文视野就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做些分析。
  一、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
  在西方,科学对哲学的影响既深刻又不幸。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5]古希腊哲学把世界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力图把握其必然的因果联系,求得其可靠的确切知识。胡塞尔说过:“哲学在其古希腊罗马起源时就想成为‘科学’,即想成为关于存有世界的普遍知识。”[6]在近代,对于哲学来说,如果想要具有自明性、可理解,似乎就必须以清晰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哲学成了专业性的研究,其专业性几乎类似于数学。近代哲学的普遍信念是:“对哲学的所有拯救都依赖于这一点,即:哲学把精密科学作为方法楷模,首先把数学和数学的自然科学作为方法的楷模。”[7]魏特林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因此,它对于社会是最有益的,如果它努力把全部科学所提供的思想置于一种以整体的和谐为目的的秩序中。因为哲学是由集中其他一切科学的思想而形成的,因此它也就不是一种特殊的、根据实验的、专门化的科学,而是一种普遍的科学,它的形成是和其他的每一种科学密切结合的。”[8]
  在中国,把哲学当成科学的情形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所广为宣传的哲学,一般是把哲学界定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如黄楠森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哲学是离不开科学的”、“事实上,哲学一半是文科,一半是理科”、“我们将哲学研究所置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而不是置于中国科学院,我看这种做法也并不合理。由于对哲学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哲学界就出现了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哲学不是科学”[9]。赵家祥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10]欧阳康说:“从哲学的对象来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1]不一而足。在所有科学门类中,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它们几乎把哲学直接变成了或等同为物理学。以物理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表现在下列三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世界是物质的;第二个命题——物质是运动的;第三个命题——运动是有规律的。然而,对这三个命题的回答都是令哲学无能为力的。
  哲学虽然关注科学,但它不是科学。哲学属于它自己,始终拥有自己的思维领域、基础问题、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式,无须借助科学为自己博取功名。退一步讲,如果说哲学也是科学,可以肯定的是,它绝非通俗意义或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毫无疑问,自然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的一般规律。面对自然,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活动具有两个典型特征。其一,科学家总以间接的方式与自然打交道,离开了仪器、实验室等科学研究的工具,科学家将无法展开对自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其二,科学家与自然(物)是一种彼此外在、主客二分的关系,自然在科学家面前是被分析、被征服的对象。哲学也研究自然,但与科学相比,哲学与自然打交道具有自己的双重特征。其一,哲学无须借助任何工具而直接与自然对话,哲学以哲学的方式关注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内心感知和体验自然,哲学家拥有与科学家截然不同的自然观或者说观察自然的方式。其二,哲学家与自然不是彼此外在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主客不分的“一体”关系。哲学眼中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不同于科学眼中的客观的自然[12]。哲学要面对的是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生镜子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或作为人生镜子的自然就是哲学所要把握的自然。而这样的自然,我们不能以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当然,科学的方式也理解不了这样的自然。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面对的似乎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人自己内心的体验。哲学面向思想自身,是思想对思想的自身解释,所以哲学的发展并非一味地向外扩展,而是向自身内部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人文视野。这不只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说,哲学对世界的理解实质上不过是对人自己的理解,它是通过理解世界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反过来,人也总是通过对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世界[13]。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由于普遍缺少人的立场,大都满足、陶醉于科学的新方法、新术语、新概念的引用,幻想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以使哲学达到客观化、精确化的“科学阶段”,获得“科学的基础”,结果陷入抽象的概念王国。这种概念哲学把哲学变成了苍白无力、抽象乏味的东西,把人生引向枯燥而无意义的境地。其实,哲学正因为它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才成其为哲学。哲学比科学更根本、更原始,是“前科学”的。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上,哲学关涉的是此在,一切科学活动只不过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一切科学思维都只是哲学运思的派生形式。因此,哲学是一种基础本体论,构成科学的“前”提而不是相反。海德格尔说:“哲学绝不能以科学观念的尺度来衡量。”[14]这种学科定位是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必须首先确认的。如果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处于对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依赖之中,那么哲学就将永远不能坚持自己的道路,永远处于受奴役的状态。别尔嘉耶夫说:“科学的哲学完全不是独立的哲学。……谁也不否认,哲学应该考虑到科学的发展,应该注意到科学的成果。但由此不能得出结论说,哲学在自己的最高直觉中应该服从科学,模仿科学,受科学轰动一时的外部成就的诱惑。”[15]彭富春指出:“如果科学没有意识到哲学的真实意义而试图去包容哲学的话,那么它必然会患上科学狂妄症,就像哲学没有明白科学的真实意义去包容科学所患的哲学狂妄症一样。科学无法代替哲学,因为科学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人的生命问题,尽管科学能解决物理、化学、数学等等问题。科学即科学,哲学即哲学,科学不是哲学,哲学也不是科学。”[16]
  二、哲学是最高意义上的人学
  无疑,一切科学都属于人的活动,只有人才建立起一切科学,并且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属于人的、为了人的。这就是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的:“科学只不过是自然界以人为镜的反映……无论我们是研究人的历史还是研究自然的历史,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人。”即使对于数学这样高度抽象的科学而言,“它也还是人的大脑的一种经验,一种物质化了的思想”,仍然“扎根在自然之中而表达人的心智”。就此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与人无关的学科,人同一切科学或一切科学同人之间都有密切关系,因为在人的一切智力活动中,无论曾取得了多么瞩目的成就,“智力的中心却总是他自身”[17]。如果说,人类所有学科最后都会转化为为人服务的人学,那么,只有哲学才在最高的层面为人进行服务,对人进行思考。因此,人与哲学有着最深层次的关系。彭富春说:“哲学处于我们之中。我们亦处于哲学之中。哲学不过是我们的自白。因而,哲学并非外在于我们。……哲学将我们自身显现给自身。只要我们存在着,生命存在着,哲学便存在着。整部人类史必然是一部生命意识史,也必然是一部哲学史。”[18]哲学永远伴随人自身。人是哲学的唯一拥有者和所有者,同时哲学也是人的最高拥有者和所有者。哲学与人相互拥有、相互所有。人是哲学的起点和终点。当哲学与人同一的时候,哲学将永远能保持自身、返回自身并达到自身。正因如此,哲学实质上就成为了最高意义上的人学。
  然而,在我们的哲学本科教材中,人却被边缘化,几乎被挤出了哲学的地盘。我们的教材往往都是始于强调这个世界的物质第一性,而终于遵守这个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缺乏人文视野与情感关怀。尽管在有的时候也强调了人的作用,但人多半是作为一个“认识者”出场的。这一点可能是我们在思考哲学的定位这个问题时最应该去反思和直面的问题。直面这个问题,最基础性的工作应该是把人还原到哲学当中来,把哲学还原到人当中来,让哲学重新“认识人自己”。这样才能揭示哲学所具有的实践功能和人生智慧,才能使哲学教材能更好地面对问题,回应时代,从书斋走向生活,由知识性教育向人文素质教育转型。以往的哲学教育往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所有哲学问题的答案,于是哲学教育就变成了知识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教条。这恰恰是违背哲学本性,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的。解释世界固然重要,但马克思哲学更重视改变世界。马克思认为,改变世界之所以可能,则在于人的实践。于是,人及其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充满人文视野的。
  哲学是一种智慧,真正的智慧,最大的智慧。别尔嘉耶夫说:“哲学一直就是并永远是智慧。智慧的终点就是哲学的终点。哲学是对智慧的爱,是在人身上揭示智慧,是向存在的意义的创造性突破。”[19]正因为哲学是智慧,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学对于自我的认识。一般意义上的人学告诉我们生活的意见或建议,而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是终极意义上的关怀或安顿。一般意义上的人学总是努力去发现关于人生的知识,而哲学着力于转换人看世界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并展开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深度关切。哲学只能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生存为论域,以人的命运和价值实现为己任,并把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切和深度思考作为全部哲学定位的基本出发点。其他各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对于自身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的属性、特点和规律的探寻。虽然这些学科对于人正确地认识自身是绝对必要的并因此在人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从研究方法或思维特点上看,它们对人的研究与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就是说,它们都带有实证性的特点。与此不同,哲学则属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追问。虽然这些学科有时也会涉及事实甚至规律,但它们并不止于事实或规律,而总是要进一步追问这等事实或那般规律对人的生存有何价值或意义,这种价值或意义决不是能够通过实证方法予以确定的。在这个意义上,汪信砚指出:“哲学就是人学,但哲学又确非一般的人学。作为人学,哲学不仅以其所属的人文学科的共有特点区别于人学或‘人的研究’(Human Studies)中的其他非人文学科,而且也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反思性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如果说‘哲学就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人学的学科定位和诸人文学科的共有特点,那么,基于哲学这一人文学科的个性特征,我们则可以提出另一个能使人学与哲学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彰显的命题: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20]
  从根本上讲,哲学如果不去讨论人,几乎无话可说。勉为其难地讨论别的什么,也只能是不得要领、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张世英说:“哲学的中心课题应该是研究人,回避人的问题而言哲学,这种哲学必然是苍白无力的。”[21]没有哲学头脑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没有人的哲学是不完整的哲学。哲学需要人,人也需要哲学。我们必须通过哲学去了解人,也必须通过人去把握哲学。只有这样,才能既了解哲学的真正本质,又把握人的真正本性。这个世界偏偏并且一定只是人才有哲学。如果说哲学的诞生意味人已经开始觉醒为人,那么哲学的使命就是去了解和把握人之为人的本性与生命的意义。人之所以需要并创造了哲学,是因为人有精神,有境界。别尔嘉耶夫说:“精神性是人身上最高的质,最高的价值,最高的成就。……精神仿佛是上帝吹的气,这气渗透到人的实质之中,并将其生存的最高价值和最高质,内在的独立性和统一都传递给了人。”[22]有了精神,有了境界,人就会去思想,去发问。人所思想的是人存在的理由。人所发问的是人存在的意义。但哲学最后、最终提出的答案不是科学性的、知识性的结论,只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通达真理的桥梁,仅仅只是使问题得以澄明。甚至,哲学在所思和所问的过程中,还会引发出另外的、更多的思想和发问。这正是哲学最引人入胜的理由。哲学拒绝成为一般人学所追求的真理性的知识或实用主义的工具。哲学只追求突破和超越,不追求一般意义上的人学所特有的确定性。“不能得到解决”甚至成了哲学问题的标志。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的特征就是我不知道出路何在。”[23]哲学只有对人生永远的爱,并且这种爱只是通过永不中断的问和思来呈现。哲学意味着人的生命中的永恒的超越。这就像伟大的精神需要不断的升华、崇高的境界需要不断的修炼一样。这就是哲学所深爱的人和人所深爱的哲学共同的秘密。我们可以用别尔嘉耶夫的话来结束:“哲学最终必然成为精神的哲学,而且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不依赖于科学。哲学人学应该成为基本的哲学学科。哲学人学是精神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与对人的科学研究有原则性的区别,如对人的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这个区别就在于,哲学是从人出发,在人身上研究人,它所研究的是属于精神王国的人,而科学所研究的人属于自然界的王国,这样的人在人之外,是客体。哲学根本不应该有客体,因为对于哲学来说,什么也不能成为客体,成为被客观化的。精神哲学的主要标志就是,在其中没有认识客体。从人出发和在人身上认识,就意味着不进行客体化。只有这时,意义才能被揭示。只有当我在自己之中,即在精神之中,只有当对于我而言不再有客体性和对象性时,存在的意义才能被揭示。”[24]   参考文献:
  [1] 舍斯托夫. 深渊里的求告[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23.
  [2] 马慧琴,吴德勤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 Kardiner Abram、Preble Edward They Studied Man Literary Licensing, LLC,2012.
  [4] 德里达. 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2.
  [5] 丹皮尔. 科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7] 胡塞尔.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77,87.
  [8] 魏特林.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72.
  [9] 黄楠森. 关于哲学的十个问题[M].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
  [10] 赵家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11] 欧阳康. 哲学研究方法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24.
  [12] 余卫东,费雪莱. 论斯多葛学派平等思想[J]. 湖北大学学报,2013(3).
  [13] 高清海. 哲学的奥秘[M]. 沈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3.
  [14] [德]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C].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152.
  [15][19][22][24] 别尔嘉耶夫. 美是自由的呼吸[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114,1,115.
  [16][18] 彭富春. 生命之诗[M].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3.
  [17] 乔治·萨顿.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5,26,27.
  [20] 汪信砚. 人学与哲学的关系辨证[J]. 哲学动态,2006(9).
  [21] 张世英. 归途——我的哲学生涯[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3-194.
  [23]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
  [本文为湖北省教研项目“人文视野下哲学本科教材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本周银监会某官员称,房价下跌50%将纳入新一轮的房贷测试压力,这表面上似乎又有新一轮的地产调控政策将要出台,而实际上是政府对地产调控的进一步心理压迫罢了。房价会下跌,但是绝对不会暴跌50%那么恐怖。如果真的下跌50%了,那么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肯定失控。那么,又一次重演美国的危机,我想这都不是政府想要看到的局面。因此,目前这些所谓的房价下跌测试,意在缓解社会对高房价的不满情绪罢了。让社会和谐,这才是
本周中小板综指小幅下跌0.64%,再次小幅回软,表现与创业板-0.89%及深证成指-0.54%的跌幅相近,但稍差于上证指数0.68%,显示A股市场整体都处于窄幅震荡整理格局。不同之处在于,目前如沪深两市的大盘股指数仍在高位保持平稳整理,而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些小盘股指数却存在反弹受压无力的下探调整通道当中。在可统计的56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除了海翔药业、新野纺织、潮宏基和恩华药业4家公司持平外,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