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风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娘的叹息
  那个时候,我上小学。也许初中了。反正是在大队里,就是村里,五里路,一半公路,一半小路。雨天穿着靴子,打着赤脚,打着雨伞,披着塑料布,一群孩子往前走。
  学生不少,一个年级一个班吧,小学到初中也是几百。老师除了本地的,还有外来的知识青年。教常识的陈老师就是个女知青。还记得她的一句话:春分前后,阳光照射赤道附近。常识是什么课,现在没有这一门了。今天看一篇专家的文章,无力评价,但觉得它不符合常识。看电视也是这样,有一回屏幕上通过一组数字,说一个地方的农民这些年收入上升了100倍。那时姐姐扒的青虾一斤卖几毛钱,现在一斤几十块,这也是100倍啊。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常识。那时,又在前头盖了两个土坯房教室,根基还过了夯。打夯的几个劳力,领头的是老吕,会磨豆腐,老家是安徽颍上的。这是后来知道的,反正是人民公社的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在哪都一样,没人说这个。老吕先喊一句,大伙一起喊的时候,石磙被抬起,重重地砸在地上,脚下都在打颤。“大家好好干啊,烙馍卷鸭蛋啊,大家往前赶啊……”
  下午放学,有时要看一会打篮球的。场子上,现在就记得一个住队干部,农机局的老杨了,他个子很大,剃着光头,能把球一下子扔到那头。住队的哪都有。“批林批孔”的时候我才十岁,县里的老贾在队里念文件,里头有孔子的话,说他一心想复辟周礼: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克己复礼。刘灿士是我们公社的副书记,个子不小,是本地人,他的一个妹子在我们队里,他不吃她家的饭,这就是回避了。那天早上有个姓黄的在门口吃饭,看到刘灿士过了,就说:老刘,今天轮谁家了?老刘说:就轮你家了。说着就钻厨屋里,盛了一碗红薯稀饭。他们都是当天付账,一斤粮票,两毛钱。我还看到一个叫孙明净的县里干部,扯一把草垫着,把一泡牛粪捧起来,丢到旁边的稻田里。那天早上,我在堂屋里捡了一支钢笔,红杆白帽,一拔笔尖就出来,可以写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英雄”笔吧。这时,父亲也看到了,他说这肯定是刘清录的,也是一个住队的,昨天晚上在俺家里开了群众会。不认得字的父亲把笔拿去了,他说在地里给人家。第二年春上,俺娘妇科大出血,差点送了命,在公社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出来以后,父亲在大队开了个证明,拿给公社的民政助理刘清录,批了十五块钱,补住了这个窟窿。十五块,是国家工作人员一半的工资,抵现在两千块了。
  那个时候,显眼的墙上都能看到白灰标语,就像今天花花绿绿的广告——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那天晚上是面条,娘擀的。我们兄妹盛起来就吃。娘好像是还没有歇过来,她把饭碗放到桌子上,没有动。娘比俺大大三岁。她过门的时候,俺大是在放牛的财主家里,才十六岁,哪点不好,她就眼睛一瞪:这鬼娃子!直到今天,家里的事还是娘说的算。娘有气无力说:下午俺们灌了一百多麻袋稻,一大片,明儿个就没有了,心疼死人!稻谷打米机里过一趟就是大米。都是赵庄的地里长的,都是他们一根根栽,一根根割的。一百多麻袋,一两万斤。要是分给赵庄社员,一人一麻袋,就是一百斤大米,一家老小一年的稀饭干饭有了,猪的糠有了,鸡鸭的食有了。可是,要先交够公粮,剩下多少才是口糧。七月半,女人们就咕唧队长,还不吃红薯。有了红薯就可以不蒸馍了,省了面,省了麦。那一百多麻袋稻子,明天就要由队长会计领着,拉给公社的粮库了。
  责任田
  没有想到,地一下子就分到手了。叫联产承包,叫责任田。
  那个时候,我高考失败回到了家里。理想、意义、前途,也像书本铺盖一样跟我进了村。跟人不一样的是,它们要选择,选择工作,选择职业。可能会教人不得安宁。
  可是,一份责任田安抚了所有的农民。也安抚了整个中国。联产承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的共识,没有谁怀疑。粮食都够吃了。一个粮食,就这打消了一切疑虑。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歌曲唱遍每一个角落,收音机上就有听众点播的文艺节目。身在小村庄,我没有不会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太阳岛上》……也有低沉,哀怨的,比如《心中的玫瑰》《角落之歌》,都是电影插曲,控诉着刚刚过去的那个年代,影片是《泪痕》《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为啥被遗忘,因为不自由,因为贫穷。文学一夜之间喷薄而出,叫伤痕文学。村庄上的人,我还订过刊物,没人送,自己赶集去讨。
  种好那几亩地,交上一架子车公粮,就没事了。以前的队长、会计、记工员、生产安排,真是多余。现在,钱多多花,少少花,一人头上一颗露水珠。这是俺娘常说的。人都差不多。俺娘还念着一个人的名字,说他会治病。过去村里有人有老病,经常不出工,地到户上,就天天出来了。
  日子就是这样。空闲一点,就可以喝酒了。那个秋末,中午,家里来了几个人。外村一个熟人赶集回来经过门口,也被我拉进来了,坐了一桌。桌子不大,喝了九瓶乌龙大曲。这是本县的酒,淮滨过去叫乌龙集。菜有点接不住了,赶集的客人买的一条鲢子也被煮了端上去了。转眼到了元旦,我领着两个人到邻村的二舅哥家看电视晚会,家里有客还在吃饭。过门槛,吃碗饭。主人非要我们也坐上,我们坐了。我说,离节目开始还有半小时了,咱们快点。一口一个的盅子,半小时,消灭了五瓶白酒。看了一会儿,一个人不见了,我们出去找,一直找到家里,地上是雪,他在屋檐底下低着头,我们把他弄进屋里。回去睡吧,我也喝多了。
  被包抄的村庄
  责任田还是责任田,粮食却越来越不顶事了。夏季拉去一架子车麦,交清公粮,已经说不过去了,秋季还要交钱,叫秋征。一九九二年深秋,正在种麦,那个晚上,黑得很,饭还没吃,赵庄人就被吆喝到我家院子里,开会。我家比较中心,也是这家人缘可以,谁都可以进来。包村的干部也来了,是个要紧的会。会很短:秋征又开始了,每人45块,先交有奖,后交加罚。   45块钱,是一百多斤粮食,等于又交一遍公粮。麦季的公粮可是分文不见。你要是不交,村干部会把名单交给街头上的青年人,叫兑现。这些人开着车,搬你粮食、车轱辘子、缝纫机,赶你猪。
  正是种油菜种麦的时候,一些人家化肥还不够。那天夜里,我老睡不着,爬起来,在油灯下(电没有了)写了一份材料,《救救农民,救救土地》,准备上访。
  第二天拉着粪车子,我想找人跟我一起出去,就下到一个人的地里,跟他蹲在一起。这人爱扛直理,集体时当过生产的干部,昨晚的会上他喊道:这地不管种了,弄不好还不够他的!可是,一夜之间,他像是想通了。他低着头,无奈地说: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哪朝哪代都是这样。
  我总算找到了两个人,一个还是党员。我们一起跑乡里,跑县里,递了材料。半个月过去了,也不见动静。村子里,望风而停的秋征又开始了。夜里,我又写了一份材料,《淮滨县部分农民群众关于游行示威的申请》,有时间、地点、规模和口号。第二天一个人交给了公安局。
  很快,就下来四个警官,把我叫到了乡里。他们说,小伙子年轻有为,我们要向有关方面介绍。他们拟定了一些问题,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向我一一问讯。最后他们说,你反映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会议。你可不可以收回这个申请?等了一下,我说:可以。申请书面收回。空气也一下子和缓了。主任说,你有什么个人要求,提出来,可以通过正当渠道给以解决。我说:这里没有任何个人问题。
  没有想到的是,一切照旧。我家七个人分地,是赵庄最多的。父亲卖了一车子粮食和麻,和赵庄人一样,一分不少地交了上去。
  我对当年的自己感到陌生。这是年轻人吗?这些年,年轻人的智慧和真理只有一条: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去挣钱。不管你怎样挣,钱都是一样的。钱不讲来路。有了钱,环境就为你改变了。他们的维权意识却很强,当侵犯到他一个人头上的时候。比如服务员把汤水撒到了他身上,他可能会叫来经理,他是上帝,神圣不可侵犯。
  过年了。踩着冰雪从十几里外的姨家拜年回来,第二天年初六,我就跟着连襟出去了。这是去打工,这还有妹夫,去连襟待过的江苏吴江。这一趟,我们俩没有找到活,月底又回来了。这一回头,我又在村庄趴了几年。最后,我还是出去了。这时,村上没有一个比我小的种田人了。一亩庄稼要长半年,只是几天的工钱。村庄已经被悄悄地包抄了,等着沦陷。
  那次去吴江,我们到阜阳没能上去火车,就坐汽车经利辛、蒙城转到蚌埠,还是火车站。火车站的广场上,雪一堆一堆的。候车室里人很多,没地方,跟三五一群的男女一样,我们垫着包袱,在广场的雪堆边上坐了一夜。这一夜,真长啊。进站上车了,入口出现了拥挤。守在那里维持秩序的几个人,抡着碗口粗的杠棒,也不说话,朝手举车票的人群拼命地打着,像是在驱赶一群猪。
  这是一九九三年的春天,大年初七。我还记着,二十多年不曾忘记。这是民间记忆了。还有一种记忆,是国家记忆。那是一首歌,《春天的故事》——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抛荒的家庭
  那个村庄上,教我牵挂的,只有老父亲了。虽然我种过的十几亩地还在那里。
  给父亲打电话,事情没有,就是听听这个人。好像他会突然不在了。我说,天热了吧。父亲说,还不热。这是麦收以后,庄稼都该安上了,夏至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父亲说:地人家不要了。
  出大事了。父亲的嘴里,还没说过这么大的事情。这句话里,“地”是指我家的责任田,“人家”是合作社。
  赵庄的地片上,有一个红薯专业合作社。说起农业合作社,知道的人都知道,这是当前农村的新生事物,甚至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全国的合作社,早已突破百万家,是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注意,这里有“集体”二字。有人是这样用的。这里的集体,就是“好多人”的意思。谁都知道,集体的本意没有了。今天的合作社,就是资本下乡,或者是地方上的资本、能人创业。现在实行的土地确权,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立,就是给合作社的成立提供方便。不管是城里人还是本土的,有一点是一样的,并且必不可少,就是跟地方政府的关系。合作社都有点名声,给地方装点着门面。比如流转土地多少亩,吸纳多少农户,多少贫困户。合作社也是种地,种打工者不种的地。它们生存的秘密,就是享受政府惠农政策,各种补贴。
  我输入我家土地上这个合作社的名字,网页上见到了这样的文字:
  新曙光合作社是该镇做足红薯产业的一个典型,拥有社员852户,全社种植红薯10000余亩,年产红薯6000万斤,生产淀粉1300多万斤。
  可以肯定地说,这里的数字都划掉两个零,赵庄的人还是不敢信。合作社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谁也说不清,虽然门头上都钉着合作社的牌子。今年过年在家就听说,老板的女人不让他弄什么合作社了,又弄不到钱,去儿子家里帮帮忙算了,儿子可能在外面打工做生意。我却要感谢合作社。十年了吧,我家十亩地一直是这里在种,一亩一年600块。去年的钱还没给。合作社多,跟上面弄钱可能也不容易。
  十亩地,6000块,也就是城里扫地的两个月的工资。儿子女儿不一定知道这个钱。有它没它,差不多。合作社不要了,地还给谁?父亲叹了一声:没人要了,情愿搁那荒着。他又说,谁要,200块一亩也比荒着强啊。
  政府好像也没办法了。十年前就免税了,白种。白种也没人种了。这一点谁都没有看出来,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当家的。
  土地抛荒,稀罕吗?我家另一块两亩地,这些年就是人家种着,分文不取。地头上长着几棵树,那回父亲打电话说人家要他把树放倒,影响庄稼。我没有话了。
  十几年前我们两口子出来打工,地给人家种,地就养不了家了。粮食还是那些,是钱不顶事了。这一天,这个农户就破产了。那一天在网上我还看了几张航拍的图片,是我们信阳地区的,小麦拔节的时候。懂点农事的人都知道,这个季节,不管你怎么安排,是没有空地的。圖片却显示,麦田的旁边是大片的白地。这种蒙太奇式的语音告诉人们:土地抛荒。感叹一下拍照者的用心良苦,我也只是看到了一种网上图片。
  到了自己头上,就不一样了。比图片真实多了。我是农民。除了那块耕地,我找不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真实的、必然的联系。现在,那块地抛荒了,没人要了。
  一苇渡江。达摩凭着漂浮的一根苇子渡过长江。他脚下的那根苇子,承载的不是一个人的体重,是一种意念,或者信念。
  现在,我家五个人打工在外面,在江面。脚下的那根苇子却没有了。
   责任编辑:卢 欣
其他文献
一  终于安抚你睡下。  在你长长的睫毛下,藏着一天的惊喜和惶恐。  今晨,你急促地将我唤进卫生间,惊喜而慌张地说: “妈妈,我来例假了。”  我轻声地指导你如何换洗衣物,打理经期,然后送你上学。  回来之后,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木棉树枝叶伸近窗棂,那些嫩绿的叶子有着生命的娇嫩和欣喜,我仿佛看到同样正在经历生命欢喜的你。我思考着要跟你谈点什么。  孩子,例假,这只是我们女性历程的一个小变化,还有很
期刊
我现在有一副面容衰老、布满枯深皱纹的面孔。可它却不像某些容貌清秀的面孔那样骤然沉陷下去,它依旧保留着原来的轮廓,只不过质地被毁坏罢了。我有一张被毁坏的脸庞。我还能跟你说些什么呢?我那时才十五岁半。  那是在湄公河的渡船上。  这个形象在整个渡江的过程一直存在着。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的第一节。她70岁写下它。从这本书起,“湄公河”几个字从此改变了它的词性,从一个地理名词转向一个文学的
期刊
阅读阿尔贝·加缪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去冬今春想起他的时候比较多……在加缪的作品中,我读过多次的大约只有《局外人》,从前我并没有多爱读《鼠疫》,近来拿出来翻了翻,心境不一样,阅读的感受自然也大不同。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加缪的作品,而是他为自己的申辩。“亲爱的巴特……你不是这样的,我知道。就我本人而言,我已经古怪到足以认为如果我们甘愿接受这样的想法,我们就应该接受人类的孤独。我远没有感觉到置身于
期刊
1  川沙,名字很美——大川流沙。  川,黄浦江与东海;沙,江沙与海沙。  此地,清嘉庆十年(1805)设抚民厅,为县制。管辖范围涵盖黄浦江以东广大滨海地区。从川沙县城摇橹划船进上海滩,晨发而夕至。1925年,上川铁路建成通车,一个小时就可以自县城直抵浦江,客人下火车,再乘船,到浦西去谋生、求学、交易、相亲、诉讼、革命、逛十里洋场……  宋庆龄、黄炎培、杨斯盛、胡适等人的面容背影,曾经在川沙县城与
期刊
疾苦之事,不足以对外人道。  就拿我来说吧,55岁的年纪,患有严重腰椎病。在我们农村,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年纪正当令,腰椎坏掉,等于成了一个废物。所幸我父母早逝,少了奉养之虞;我和老婆只生有一个女儿。好在这女儿打小争气,不用我多操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律师,生活上不需我供给,时而还会对我有所周济……所以说我出来做保安,并不指靠那每月1500块的工资活着,只是不想让自己过早闲下来。家里有几亩地,春
期刊
凌晨一点,我从午夜食堂取了餐,放入外卖箱,跨上电动车,正准备赶往市医院,只听叮咚一声,进来一份订单。送餐地点是红豆公园的望月亭,备注里还有一句话:陪我聊天,一直聊到天亮,每小时100元。  作为一名夜间骑手,我接过许多稀奇古怪的订单,见过不少难以琢磨的买家。我曾在凌晨一点赶到便利店,取了一盒唇膏,送到五公里之外的酒店,交给一个大波浪头的女人。我实在搞不明白,已经大半夜了,为什么非要抹唇膏?我曾在凌
期刊
鸡刚叫头遍,莫米尔被奶奶从炕上拎起。他站在炕沿上困得睁不开眼睛,迷迷糊糊被奶奶硬套上衣服,塞给他一个竹笼,打发他出门去扯猪草。这是莫米尔暑假每天固定的早课,奶奶定下的规矩,男人不能睡懒觉,否则太阳晒到屁股就吸走了你的阳气,叫你一辈子做不成男人。莫米尔才九岁,还不算男人,他不懂什么是“做男人”,听奶奶第一次这么说,便反问得奶奶张口结舌。后来再问,望着一脸稚气的莫米尔,奶奶躲不过去,左右看了看,把嘴贴
期刊
1  早晨六点闹铃响起之前,阿倩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和泽熙并排躺在床上,赤身裸体地搂抱在一起。泽熙一边亲吻她的耳朵,一边说喜欢她。梦里的阿倩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跟泽熙之间,既像是谈恋爱,又像是偷情。心里甜蜜又紧张,担心被别人看见。  阿倩醒来口干舌燥,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她奇怪做这样的梦,泽熙妈妈知道了会不会追到梦里来拿刀砍她?想起前同事因愤怒而变了形的脸,阿倩心里滋生出一丝报复他人的快感
期刊
立 春  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立春日,立春的具体时刻是下午17:03:12。时序好生奇妙,时钟滴滴答答走到那一刻,立春了。有些地方讲究,说这一刻要“躲春”,大约因为灰调子的冬天把人烦闷久了,人们一下子会受不住那亮闪闪的一刻。事实上,新冠疫情大面积肆虐以来,从正月初一到立春,人们已经在家封闭十余天了。这天,我忍不住,出门、去了河边。  黄河是兰州亘古不变的基底,是兰州城的根由。一年的这一时段,
期刊
纵观刘震云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其线索可谓异常分明:如果从作者1979年发表的第一个短篇《瓜地一夜》算起,讫于最近的一部长篇《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那么刘震云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时间是1979年到1986年;第二个阶段主要以中篇小说为主,时间是1986年到1991年;第三个阶段以长篇小说为主,时间从1991年开始讫于今日。细读这二十余个短篇、九个中篇以及九个长篇,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