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地基测绘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和叙述,并从中得出地籍测绘技术的进度要求以及针对测量模式的研究,合理的将地籍测绘技术应用到国土资源测量中,会使得土地资源的管理变得更加的合理和高效。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籍测绘技术;精度要求;测量模式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量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土地资源毕竟有限,要想使得土地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就需要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利用好地籍测绘技术,对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进行有效的提升,掌握新的地籍测绘技术测量模式,这样就可以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相应的提高,以保障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地籍测绘技术概述
  所谓的地籍测绘技术在测量上要求具有很高的测量精确度,这样的技术通常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土地管理的需求,其所具有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传统的测绘技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较为模糊,精确度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相关的研究人员开始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测绘技术中,从而使得地籍测绘技术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测量的精确度大大的提升。我国之所以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能够使得国土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土地化整为零,将零碎的土地面积进行单独的计算,同时对其所在的位置进行精确的测量,针对一些一些临近边界的土地资源,要精确的进行边境线以及边境点的测定,然后依据边境线以及边境点来进行测绘工作。在地籍测绘的过程中,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障测绘结果的精确性,进行地籍测量的时候,也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展开,由于测绘工作量较大,而且需要进行地籍测量的区域也较广,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大,要想保障测绘结果的精确度,就就需要构建高素质的测绘团队,针对测绘团队中的测绘人员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得这些人员可以熟练的应用地籍测绘技术,从而保障土地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地籍测绘技术融合了多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籍测绘技术得到了完善,将得到完善处理的地籍测绘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工作中,不仅能够使得地籍测绘的精确度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管理。
  2、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
  2.1精度要求。地籍测绘技术对地基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地籍测绘都会按照等级一步一步进行测绘工作,按照土地资源的从整体到局部到零碎部分,从最高级到中级到低级的原则进行分等级的控制测量方式。我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由于工作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对地籍测绘精度的要求标准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注意和区别测量分析结果。
  2.2基本控制和地籍控制。就相关的规范中规定,我国的地籍测绘对于精确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进行地籍测绘的过程中,应该将误差尽可能的控制在-0.05-﹢0.05m的范围内,在对地籍测量平面的控制坐标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际通用的坐标系统,来对作为我国土地测量平面坐标设定的依据,而有些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依据国家的坐标系统要求来进行控制坐标的设定,就需要严格的根据当地的条件,将普通的坐标系统作为参考,而这样就会涉及到精度的问题,而这样的精度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在测绘工作中可供参考的重要数据。
  2.3地籍测量中的局部或是零碎部分的精度测量要求。地籍测量中的局部和零碎部分的土地资源一般会进行常规测绘,如土地的权属关系、位置大小及土地资源上的一些实物等。在地籍测量局部或是零碎部分的测量中有界址线和界址点,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在这些界址线和界址点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坐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是非常精确和严谨的。当然我们在选择界址点坐标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测量的数据更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
  3、地籍测绘测量模式的研究
  3.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模式。为了提升现代地籍测绘技术测绘的精确度,就需要合理的将全球定位系统融入其中,借鉴传统测绘技术中的有益经验,与全球定位系统有效的融合,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形,来进行地籍测绘工作,从而得出更为精确的测绘结果。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模式的应用,不仅有效的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土地资源实施了全天候的定位,而且也着重的加强了对一些新技术的合理利用,将实时动态差分法(RTK)融合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模式中,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精确测量。
  3.2数字测量模式。数字测量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地形、地籍图的绘制,运用的是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里的资料进行测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单、方便和直接,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要依据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里的资料,这也是不利的一个方面。
  3.3遥感控制测量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摇杆技术获得动态变更的土地利用调查的信息,为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提供了很大便利。遥感控制的范围广,即使是偏远地方也可以使用,不受天气变化影响,图像的分辨率非常高且成本低,缺点是数据更新的速度慢,受人为干扰影响大,目前摇杆控制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还是初级阶段,后续开发有待研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地籍测绘技术中,已经融入了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融入,使得地籍测绘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完善,其在土地测绘中,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也得到了提升。目前的地籍测绘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测绘技术,其不仅测绘的精确度得到了提高,而且测量的结果更加具有参考价值,这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华.解析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江西建材,2014(7).
  [2]张国庆.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3]赵庆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探析[J].科技视界,2013(11).
其他文献
【摘要】水电站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供给着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电站厂房的质量好坏将影响水电站今后的使用。所以,加强对水电站厂房的施工技术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针对水电站厂房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水电站厂房在建设过程中的要点,使得水电站厂房的使用更加科学和安全。  【关键词】水电站;厂房;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每家每户对电量的需求越来
【摘要】项目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施工现场技术运用和现场管理。文章结合工程建设具体情况,介绍了相应的施工现场技术,并提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希望能为工程施工具体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现场管理对策;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是人们的不断追求和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摘要】本文在总结阐释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裂缝探索的提出修补对策与方法;以期对促进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修补对策  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由于混凝土本身特性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裂缝,其可能会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物的使用,甚至需要进行局部返工或者导致工程构件报废。水利工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扩大,因此高效和高产的采煤成为我国采煤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井下开采过程中,依然存在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
【摘要】市政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状态。在降雨天气如果排水不畅,会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行以及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应该加强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由于市政排水工程基本为地下工程,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制,一方面要避免破坏地下管线,另一方面还要保证道路交通的运行,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施工质量会有
【摘要】机械技术是当前机电控制系统中关键的基本技术之一。在经济社会中机械制造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技术无法满足目前机械制造的需求,因此更新或引进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成为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急切需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与精密加工技术。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精密加工;自动化机械  伴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产出来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土状壤土隧洞短进尺、勤支护、横断面分区开挖及结合钢筋格栅拱架喷射混凝土支护措施等特殊的开挖支护方法及施工工艺,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黄土状壤土;开挖;支护  1、工程基本情况  延安黄河引水工程芦草梁隧洞地处延安市宝塔区与延川县交界处,全长679.1m。隧洞成型标准横断面为直墙城门洞型,设计开挖断面尺寸为宽×高=3.7×4.35m,成型尺寸为宽×高= 2.5×3.
【摘要】为保证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改造期间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改扩建工程中涉及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方面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变电站;改扩建;问题分析;控制对策  随着用电负荷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原有旧变电站的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越来愈多。相比于新建项目,改扩建工程施工情况复杂,设计与施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和改扩建期间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现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做
【摘要】探究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内的行波传播规律,并进行参数分析,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在对波动电路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判断以行波电流零模量的高频分量作为差动保护故障依据的可行性,并利用电流模量特征进行故障选相。目前,我国关于行波故障分析在大型发电机故障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很多研究理论缺乏可行性,本文将深入地研究行波的故障分析在水轮发电机差动保护中的应用,并通过建模仿真验证故障定位的可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