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为“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此前3月26日,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对于目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的东亚合作来说,其象征意义巨大。
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爆发产生的危机驱动力作用下,东亚合作自1997年启动以来,虽然在东盟主导的“10+N”框架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地区大国之间的主导权与影响力之争,实际上一直阻碍着东亚合作的制度安排迈向深入。2008年开始的中日韩自贸区倡议使人们看到了中日两国迈向制度化合作的曙光,但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给两国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又不可避免地给中日韩自贸区合作蒙上阴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在2012年底东亚峰会期间还是宣布将在2013年初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然而,此后中日之间针对钓鱼岛问题的争执似乎有增无减,特别是日本安倍政权上台以来采取的强硬政策,更使人们对于中日韩合作前途悲观。正因如此,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的举行才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说明促进合作谋求共赢依然是各国的共识,合作的信念在冷淡的政治氛围中依然保持着活力。
原因在于,以邻为壑不符合地区各国的利益要求。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能源资源约束提升、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人口红利消失、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因素,都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可以预见,中国将不得不逐步实现向内需型增长模式的转变,稳定的国际市场支持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平稳过渡的重要条件。东亚地区作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论是规模庞大的区内贸易,还是以国际直接投资为纽带的成熟地区生产网络,都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普遍下调,加重了亚洲国家对于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需求。即使作為美国盟友的日本,虽说随时会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也不可能完全甩开东亚、尤其是其企业直接投资利润最高的中国。目前,日本在华投资占其对外投资的份额为13%左右,对华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则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同样作为美国盟友的韩国,虽说也提出要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它只能采取加强与美国、欧洲的经济合作安排,分散市场。东盟近年来从东亚合作中的获益更不必说,单是与中国双边贸易投资的巨大增长,对东盟维持和深化东亚合作来说就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尽管各方加强合作的内在利益需求依然存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东亚合作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有观点认为东亚合作处在十字路口,毋庸讳言,中国崛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崛起改变了亚太、东亚合作的力量格局,因为无论在哪个合作框架下,各国都不能无视中国的诉求与影响。而对中国制度框架等因素的拒斥则使这种急速变化尤其无法接受,因此我们看到日本提出了“10+6”合作框架来化解中国可能的主导,美国全力推动TPP合作制约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影响。
但是,中国崛起具有很强的内向性,这点被很多人忽视了。其实,去年年底结束的十八大已经发出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明确信号。十八大做出的判断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仅是对未来国际、地区形势的积极判断,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将坚持和平、合作的决心。这个判断再次说明,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是服务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这一主要目标的,而不是寻求主导东亚、建立中国的势力范围。
当然,要将对加强合作的共同需求,转化为实践,还需各方加强沟通,培育互信。目前,东盟已经提出了加强东亚合作的新框架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围绕这个倡议的谈判工作马上就要展开,它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互相促进,将为东亚合作塑造新的合作框架。对此,各方都应给予热情支持,推动RCEP的发展。而对于TPP,我们应该放下应对之心,把它作为促进东亚合作的外部动力,在实践上取其长、避其短,完善东亚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
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爆发产生的危机驱动力作用下,东亚合作自1997年启动以来,虽然在东盟主导的“10+N”框架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地区大国之间的主导权与影响力之争,实际上一直阻碍着东亚合作的制度安排迈向深入。2008年开始的中日韩自贸区倡议使人们看到了中日两国迈向制度化合作的曙光,但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给两国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又不可避免地给中日韩自贸区合作蒙上阴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在2012年底东亚峰会期间还是宣布将在2013年初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然而,此后中日之间针对钓鱼岛问题的争执似乎有增无减,特别是日本安倍政权上台以来采取的强硬政策,更使人们对于中日韩合作前途悲观。正因如此,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的举行才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说明促进合作谋求共赢依然是各国的共识,合作的信念在冷淡的政治氛围中依然保持着活力。
原因在于,以邻为壑不符合地区各国的利益要求。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能源资源约束提升、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人口红利消失、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因素,都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可以预见,中国将不得不逐步实现向内需型增长模式的转变,稳定的国际市场支持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平稳过渡的重要条件。东亚地区作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论是规模庞大的区内贸易,还是以国际直接投资为纽带的成熟地区生产网络,都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普遍下调,加重了亚洲国家对于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需求。即使作為美国盟友的日本,虽说随时会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也不可能完全甩开东亚、尤其是其企业直接投资利润最高的中国。目前,日本在华投资占其对外投资的份额为13%左右,对华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则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同样作为美国盟友的韩国,虽说也提出要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它只能采取加强与美国、欧洲的经济合作安排,分散市场。东盟近年来从东亚合作中的获益更不必说,单是与中国双边贸易投资的巨大增长,对东盟维持和深化东亚合作来说就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尽管各方加强合作的内在利益需求依然存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东亚合作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有观点认为东亚合作处在十字路口,毋庸讳言,中国崛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崛起改变了亚太、东亚合作的力量格局,因为无论在哪个合作框架下,各国都不能无视中国的诉求与影响。而对中国制度框架等因素的拒斥则使这种急速变化尤其无法接受,因此我们看到日本提出了“10+6”合作框架来化解中国可能的主导,美国全力推动TPP合作制约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影响。
但是,中国崛起具有很强的内向性,这点被很多人忽视了。其实,去年年底结束的十八大已经发出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明确信号。十八大做出的判断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仅是对未来国际、地区形势的积极判断,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将坚持和平、合作的决心。这个判断再次说明,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是服务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这一主要目标的,而不是寻求主导东亚、建立中国的势力范围。
当然,要将对加强合作的共同需求,转化为实践,还需各方加强沟通,培育互信。目前,东盟已经提出了加强东亚合作的新框架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围绕这个倡议的谈判工作马上就要展开,它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互相促进,将为东亚合作塑造新的合作框架。对此,各方都应给予热情支持,推动RCEP的发展。而对于TPP,我们应该放下应对之心,把它作为促进东亚合作的外部动力,在实践上取其长、避其短,完善东亚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