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北省茶园主要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酸度与土层深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客沙改良、建立复合茶园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园;土壤状况;培肥途径;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S15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232-02
湖北省现有茶园面积12.2万公顷,其中采茶面积8.7 hm2,产量6.5万吨,在全国列第4位。其主要产区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该区处于中亚热带北缘,土壤主要为棕红壤或红黄壤,年均气温16~17℃,>10℃积温5 300~5 400℃,无霜期255~270d,年降雨达1 400~1 500mm,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该区降雨分布不均,上半年降雨达65%~75%,而茶树生长的需水高峰期在7~9月,降雨仅为15%~25%,水旱灾害频繁,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尤其伏旱、秋旱发生频繁,甚至出现伏秋连旱,加上受土壤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上的限制,目前,该区茶叶在单产、尤其品质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培肥茶园土壤状况将有利于提高湖北省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该区茶园土壤状况与培肥途径总结如下。
1采样与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茶区采样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耕层采样为0~20cm,对同一种植区采样不少于5个样本,并兼顾坡顶、坡腰与坡底。土壤剖面样本深度1m。土样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
2茶园土壤状况
2.1 土壤养分
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g/kg的茶园面积占49%,高于20g/kg的占15%,其中鄂西南以恩施、宜昌、五峰、竹溪较高,鄂东南以英山、蒲圻、大悟较高。同一种植区内,土层深厚的比土层浅薄的要高,坡底比坡顶高,这可能与雨水及人类种植活动使表土由高向低处流失有关。磷、钾方面,土壤速效磷及速效钾均较低,40%的茶园速效磷低于7mg/kg,低于70mg/kg速效钾的茶园占到37%。据养分测定结果统计,茶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在0~20cm土层内,20cm以下的土层中,养分含量急速下降,50cm深度的土层养分只相当于表面的1/3~1/2, 80cm以下养分含量已甚微。分析103个茶园耕层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有机质与速效磷及速效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提高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途径也势必能提高茶园其他养分含量。
2.2土壤物理性状
据68个土样分析结果表明,粒径<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高达52%~58%或以上,其中<0.001mm的粒径占27%左右,而>0.05mm粒径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仅为12%~18%,土壤总孔隙度平均为37%,土壤容重为1.28 g/cm2。由此可见,土壤的黏性大,土体紧密,孔隙度小,物理性状较差。
2.3土壤酸度
据研究,茶园土壤的最适pH值在5.0~6.5,但据103个土样分析结果,茶园土壤,pH值<5.0的占47%,其中<4.0的占10.2%,而最适茶树生长的pH值在5.0~6.5的茶园面积仅占29%。
2.4土层厚度
根据11个茶园土壤剖面统计可知,耕层厚度平均为18.5cm,普遍表现在幼龄茶园比中龄茶园和老龄茶园耕层薄,同一种植区内,坡顶比坡腰和坡底耕层薄;有面积达19%的茶园在60cm土层内出现网纹层等障碍层。
3茶园培肥途径
3.1深翻茶园,加厚土层
由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的茶园土层普遍较薄,部分茶园在60cm内即出现障碍层,严重影响了茶树根系生长,因此茶园在配合施用有机肥的同时,不断深翻土壤,增加耕层深度。对较高位(<60cm)出现的障碍层,要因地制宜地打破障碍层。
3.2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有机质不仅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还具有促进土体团粒结构形成和土壤潜在养分转化,减少淋失和土壤侵蚀以及消除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等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是茶园名优化茶生产的当务之急。湖北省有机肥源丰富,有家畜、禽类、秸秆、饼肥、沼液和残渣、绿肥等,均能提供较丰富的氮、磷、钾、镁肥。在腐熟有机肥时,应选择堆腐法,加入EM等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它们能除臭、杀虫、杀菌、净化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用其处理人畜粪便作堆肥,可以起到无害化作用;同时注意多种有机肥配合使用,泥土肥粪与厩肥混合使用,可降低氮素损失10%~25%,还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沼气池发酵,做到一物多用。茶园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时,应做到“多、早、深”,即施用数量多,一般不低于15t/hm2;施用时间要早,一般茶区在10月底前施完较好;施用深度要深,茶园施肥深度要超过20cm。
3.3平衡施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在氮、磷、钾三大元素中,茶树对氮的需求量最多,施肥时要以施氮肥为主。氮肥的施用宜在立冬前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或在2月下旬以前作追肥施用。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的茶园中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也不丰富,应注意多施用磷肥、钾肥,以改善土壤肥力的平衡,同时还应该注意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4增加茶园覆盖,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温
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春季低温多雨,盛夏高温,伏秋干旱,另外茶园都处在坡度5~30°,易造成水土流失。在茶树行间铺青草、稻草豆秸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入渗透,既可以防止地表水、土、肥的流失,又可以增加土层的蓄水量,调节地温,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此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它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可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以保暖防止冻害,一般每年用量约15 t/hm2。茶园行间覆草可一举多得,是茶园培肥途径中最佳措施之一。
3.5间作绿肥,用养培合
茶园也可合理间作绿肥来培肥土壤。茶园种植绿肥时,要注意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发生,应根据绿肥习性、茶园土壤特点、树龄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适合的品种。一是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冬季雨水偏少,气温偏低,因而茶园冬季绿肥要力争早播,一般于寒露前播种完,这样有利于绿肥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二是不得影响茶树生长,合理密植。茶园间作绿肥宜采用绿肥行间适当密植,绿肥与茶树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与茶树之间的矛盾。一般3年以下茶园可以间作绿肥,四年生以后茶园,不再间作绿肥。山地梯壁、坎边、路边可全年种植绿肥;三是要及时刈青。任何绿肥,尤其是夏季绿肥中的高杆绿肥,植株高大,后期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园正常生长,必须采用刈青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质量;四是要选择适宜品种,对一至二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葡萄型的绿肥,如茯花生、绿豆等,对三至四年生的茶园或台刈、嫁接茶园,可以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梯壁、坎边、路边可以选用多年生绿肥,如紫穗槐、知風草、霜落、大叶胡枝等。
3.6調节土壤酸度,防止土壤继续酸化
茶园土壤耕层pH值为4.5甚至4.0以下时,应在秋冬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年或隔年在茶树行间施白云石粉、石灰、土壤调节剂等用以调节土壤酸度,当pH值上升到5.0~5.5时即可停止使用。
3.7适量客沙改良土壤质地
湖北省有近1/2的茶园分布在丘陵红壤上,而红壤的黏性是限制茶叶产量提高和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陆羽《茶经》中就有“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论述,各地茶区也有“带砂土壤出好茶”的说法。因此,黏性茶园可以结合耕作或施肥时,参入适量河沙,进行客沙改良土壤质地。总参沙量以750~900t/hm2为宜,而且最好分2~4年逐步实施。
3.8建立复合茶园,改善生态环境
茶树是耐阴、喜漫射光的植物。低丘红黄壤地区植被稀少,气候条件差,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优质茶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需普遍营造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复合立体生态茶园,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发挥综合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宗庆波,匡胜.湖北省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J].茶叶,2002,28(2):62-64.
[2] 杨利,姚其华,赵书军,等.湖北省红黄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对策[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8,7(3):224-227.
[3]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 董德贤,袁芳亭.硫酸铝和硫酸酸化拟建茶园土壤的初步研究[J].茶叶科学,1996,16(2):111-114.
[6] 李庆康,丁瑞兴.种植茶树对黄棕壤有机铝富集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5(2):61-66.
[7] 宋木兰,丁瑞兴.江苏宜兴丘陵区茶园土壤肥力特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4):49-57.
[8] SHIGEKI K. Promotive effects of aluminium on tea plant[J].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1992,26(1):26-33.
[9] 宋木兰,刘龙林.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0,10(2):19-26.
[10] 林智,吴旬,余永明.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0,10(2):27-30.
[11] 余正江,杨秀才,韦长流.茶园施用氮磷钾复混肥对春茶新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茶叶,1997,23(4):16-18.
[12] 梁月荣,赵启泉,陆建良,等.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J].茶叶,2000,26(4):205-208.
[13] 彭福元,刘继尧,张亚莲,等.客沙对红壤茶园土壤及茶树生长的影响[J].茶叶通讯,1997(2):16-19.
[14] 杨红芸,林其文,张久成.绿色无公害茶园土壤培肥措施与施肥技术[J].汉中科技,2006(4):27-28.
[15] 余舜尧,陈星.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4(2):33.
[16] 杨利,范先鹏,赵书军,等.湖北红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3(6):42-44.
[17] 危天进.武平县山地茶园土壤肥力状况与培肥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9(3):9-11.
[18] 刘义平.福安市茶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福建茶叶,2005(3):29-30.
关键词茶园;土壤状况;培肥途径;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S15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232-02
湖北省现有茶园面积12.2万公顷,其中采茶面积8.7 hm2,产量6.5万吨,在全国列第4位。其主要产区分布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该区处于中亚热带北缘,土壤主要为棕红壤或红黄壤,年均气温16~17℃,>10℃积温5 300~5 400℃,无霜期255~270d,年降雨达1 400~1 500mm,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该区降雨分布不均,上半年降雨达65%~75%,而茶树生长的需水高峰期在7~9月,降雨仅为15%~25%,水旱灾害频繁,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尤其伏旱、秋旱发生频繁,甚至出现伏秋连旱,加上受土壤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上的限制,目前,该区茶叶在单产、尤其品质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培肥茶园土壤状况将有利于提高湖北省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该区茶园土壤状况与培肥途径总结如下。
1采样与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茶区采样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耕层采样为0~20cm,对同一种植区采样不少于5个样本,并兼顾坡顶、坡腰与坡底。土壤剖面样本深度1m。土样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
2茶园土壤状况
2.1 土壤养分
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g/kg的茶园面积占49%,高于20g/kg的占15%,其中鄂西南以恩施、宜昌、五峰、竹溪较高,鄂东南以英山、蒲圻、大悟较高。同一种植区内,土层深厚的比土层浅薄的要高,坡底比坡顶高,这可能与雨水及人类种植活动使表土由高向低处流失有关。磷、钾方面,土壤速效磷及速效钾均较低,40%的茶园速效磷低于7mg/kg,低于70mg/kg速效钾的茶园占到37%。据养分测定结果统计,茶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在0~20cm土层内,20cm以下的土层中,养分含量急速下降,50cm深度的土层养分只相当于表面的1/3~1/2, 80cm以下养分含量已甚微。分析103个茶园耕层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有机质与速效磷及速效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提高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途径也势必能提高茶园其他养分含量。
2.2土壤物理性状
据68个土样分析结果表明,粒径<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高达52%~58%或以上,其中<0.001mm的粒径占27%左右,而>0.05mm粒径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仅为12%~18%,土壤总孔隙度平均为37%,土壤容重为1.28 g/cm2。由此可见,土壤的黏性大,土体紧密,孔隙度小,物理性状较差。
2.3土壤酸度
据研究,茶园土壤的最适pH值在5.0~6.5,但据103个土样分析结果,茶园土壤,pH值<5.0的占47%,其中<4.0的占10.2%,而最适茶树生长的pH值在5.0~6.5的茶园面积仅占29%。
2.4土层厚度
根据11个茶园土壤剖面统计可知,耕层厚度平均为18.5cm,普遍表现在幼龄茶园比中龄茶园和老龄茶园耕层薄,同一种植区内,坡顶比坡腰和坡底耕层薄;有面积达19%的茶园在60cm土层内出现网纹层等障碍层。
3茶园培肥途径
3.1深翻茶园,加厚土层
由于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的茶园土层普遍较薄,部分茶园在60cm内即出现障碍层,严重影响了茶树根系生长,因此茶园在配合施用有机肥的同时,不断深翻土壤,增加耕层深度。对较高位(<60cm)出现的障碍层,要因地制宜地打破障碍层。
3.2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有机质不仅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还具有促进土体团粒结构形成和土壤潜在养分转化,减少淋失和土壤侵蚀以及消除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等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是茶园名优化茶生产的当务之急。湖北省有机肥源丰富,有家畜、禽类、秸秆、饼肥、沼液和残渣、绿肥等,均能提供较丰富的氮、磷、钾、镁肥。在腐熟有机肥时,应选择堆腐法,加入EM等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它们能除臭、杀虫、杀菌、净化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用其处理人畜粪便作堆肥,可以起到无害化作用;同时注意多种有机肥配合使用,泥土肥粪与厩肥混合使用,可降低氮素损失10%~25%,还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沼气池发酵,做到一物多用。茶园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时,应做到“多、早、深”,即施用数量多,一般不低于15t/hm2;施用时间要早,一般茶区在10月底前施完较好;施用深度要深,茶园施肥深度要超过20cm。
3.3平衡施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在氮、磷、钾三大元素中,茶树对氮的需求量最多,施肥时要以施氮肥为主。氮肥的施用宜在立冬前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或在2月下旬以前作追肥施用。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的茶园中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也不丰富,应注意多施用磷肥、钾肥,以改善土壤肥力的平衡,同时还应该注意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4增加茶园覆盖,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温
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春季低温多雨,盛夏高温,伏秋干旱,另外茶园都处在坡度5~30°,易造成水土流失。在茶树行间铺青草、稻草豆秸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入渗透,既可以防止地表水、土、肥的流失,又可以增加土层的蓄水量,调节地温,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此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它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可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以保暖防止冻害,一般每年用量约15 t/hm2。茶园行间覆草可一举多得,是茶园培肥途径中最佳措施之一。
3.5间作绿肥,用养培合
茶园也可合理间作绿肥来培肥土壤。茶园种植绿肥时,要注意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发生,应根据绿肥习性、茶园土壤特点、树龄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适合的品种。一是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西南山地冬季雨水偏少,气温偏低,因而茶园冬季绿肥要力争早播,一般于寒露前播种完,这样有利于绿肥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二是不得影响茶树生长,合理密植。茶园间作绿肥宜采用绿肥行间适当密植,绿肥与茶树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与茶树之间的矛盾。一般3年以下茶园可以间作绿肥,四年生以后茶园,不再间作绿肥。山地梯壁、坎边、路边可全年种植绿肥;三是要及时刈青。任何绿肥,尤其是夏季绿肥中的高杆绿肥,植株高大,后期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园正常生长,必须采用刈青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质量;四是要选择适宜品种,对一至二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葡萄型的绿肥,如茯花生、绿豆等,对三至四年生的茶园或台刈、嫁接茶园,可以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梯壁、坎边、路边可以选用多年生绿肥,如紫穗槐、知風草、霜落、大叶胡枝等。
3.6調节土壤酸度,防止土壤继续酸化
茶园土壤耕层pH值为4.5甚至4.0以下时,应在秋冬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年或隔年在茶树行间施白云石粉、石灰、土壤调节剂等用以调节土壤酸度,当pH值上升到5.0~5.5时即可停止使用。
3.7适量客沙改良土壤质地
湖北省有近1/2的茶园分布在丘陵红壤上,而红壤的黏性是限制茶叶产量提高和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陆羽《茶经》中就有“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论述,各地茶区也有“带砂土壤出好茶”的说法。因此,黏性茶园可以结合耕作或施肥时,参入适量河沙,进行客沙改良土壤质地。总参沙量以750~900t/hm2为宜,而且最好分2~4年逐步实施。
3.8建立复合茶园,改善生态环境
茶树是耐阴、喜漫射光的植物。低丘红黄壤地区植被稀少,气候条件差,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优质茶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需普遍营造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复合立体生态茶园,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发挥综合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宗庆波,匡胜.湖北省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J].茶叶,2002,28(2):62-64.
[2] 杨利,姚其华,赵书军,等.湖北省红黄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对策[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8,7(3):224-227.
[3]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 董德贤,袁芳亭.硫酸铝和硫酸酸化拟建茶园土壤的初步研究[J].茶叶科学,1996,16(2):111-114.
[6] 李庆康,丁瑞兴.种植茶树对黄棕壤有机铝富集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5(2):61-66.
[7] 宋木兰,丁瑞兴.江苏宜兴丘陵区茶园土壤肥力特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4):49-57.
[8] SHIGEKI K. Promotive effects of aluminium on tea plant[J].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1992,26(1):26-33.
[9] 宋木兰,刘龙林.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0,10(2):19-26.
[10] 林智,吴旬,余永明.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0,10(2):27-30.
[11] 余正江,杨秀才,韦长流.茶园施用氮磷钾复混肥对春茶新梢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茶叶,1997,23(4):16-18.
[12] 梁月荣,赵启泉,陆建良,等.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J].茶叶,2000,26(4):205-208.
[13] 彭福元,刘继尧,张亚莲,等.客沙对红壤茶园土壤及茶树生长的影响[J].茶叶通讯,1997(2):16-19.
[14] 杨红芸,林其文,张久成.绿色无公害茶园土壤培肥措施与施肥技术[J].汉中科技,2006(4):27-28.
[15] 余舜尧,陈星.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4(2):33.
[16] 杨利,范先鹏,赵书军,等.湖北红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3(6):42-44.
[17] 危天进.武平县山地茶园土壤肥力状况与培肥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9(3):9-11.
[18] 刘义平.福安市茶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福建茶叶,2005(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