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喻甘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吕腾崟(1998.4-),男,汉族,浙江衢州人,2016级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中文)基地班汉语言文学专业。
  世间难得这么一块净土。白云苍狗,青原苍茫。东日出,西山落,寂静啮草的白马牛羊。即便是语言不通,燦烂的微笑、深躬的身姿和真挚的翻手礼,都让你深切地感受到此地人民的愉悦与安详。金刚萨埵心咒的愿力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一花一草都在治疗并净化着静躁不同的过客。
  前译绒戈雪域学校,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绒娘村,在十年前由当地藏传寺庙中的师父发心建成。学校的学费和餐饮费全免,并且不时常有物资发送给每位孩子。学校只有两位常驻的喇嘛师父,并且每年更换一次人员;没有常驻的汉文老师,因而学校只能教授藏文,少有语数英,鲜谈政史地。
  由于师资薄弱,课程不全,学校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教育局的认可,更不具备进行义务教育的资格。绒戈学校设施简陋,一眼就可以望到边界:一间佛堂、一间卧房,一处厨房、三块教室。佛堂内供奉着文殊师利菩萨,在佛教体系中他以智慧著称,我的住处即在佛堂内,每日与菩萨共处相知,世外法与世间法皆突飞猛进,真是不亦乐乎。
  人生最大的福报是心无挂碍、照见五蕴皆空。甘孜的当地时间晚于北京时间一小时,海拔高于天安门三千五百余米,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慈悲道场。八月的七点,天色初亮,便可起床去转山,一路上白塔、玛尼堆、六字大明咒印应接不暇。藏民的纯粹安定与以诚待人的初心不知道要比我们手中紧握的钱财和在意的荣誉要宝贵多少。初次见面的孩子,会献出他仅有的帽子来为你遮挡高原烈烈灼面的日光;上完课衣裤上都会落满灰尘,孩子们会比你还焦急地帮忙拭衣;你准备了一袋鸡蛋的薄礼去家访,藏民却回赠你佛像和转经筒;你乘摩托呼啸而过给自己的学生打个招呼,转经房下其他三位老藏民就停下念词躬身祝你吉祥如意;就算是拜访已经结束、摩托已经发动了,隔壁屋顶上的夫妇还要你留步,从房中着急拿出一瓶冷饮。檐下的老奶奶用藏袍接住,缓缓递给你才放心地用目光送你的身影离开……
  这些孩子很有天赋,如果给他们更好的教育,他们不仅会表现得更努力,并且会更珍惜获得的教育。一日下午,蓝天衬白云,孩子们有机会赴草原游戏,踢足球,丢手绢,唱歌跳舞十足欢喜。一个小男生玩累了,就躺在我的身上,我们以蓝天为被,共赏流云。白云流转,时有苍鹰,本来很悠远的时光,他突然幽幽地问我一句:“老师,你有没有很好的爸爸妈妈呀?我想他们。”
  我知道这个小男孩家里的情况,他是一个孤儿,也只能到绒戈学校来接受免费的教育。像这些孩子内心的波澜与疑问,很有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因为他们的年龄增长,却永远只能上到小学。他们的归宿,就是年龄大到已经不能在绒戈学校上学了,随后不得不自己赚取的生活费,放几头牦牛再把他们儿时学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天然的山川屏障给了这片土地一份宁静,也增添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难度。自古地理交通决定一方水土的经济状况。藏地的教育资源十分紧缺。下至五岁学前小童,上至十七岁的六年级毕业学生都在一起上课、一起用餐。要是没有在外求学的机会,这里的人基本不会掌握汉语,没有机会领阅世界的全貌。朋友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接受汉地的教育呢?让他们继续跟随着藏地的生活轨迹,他们的一生也很满足啊。”我却要说,我不仅不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模式就一定比藏地的模式更优越,反而认为很多现代社会的精英还不如藏地的牧民来得安详和开心快乐。但是,教育一定要给展现给所有受教育者道路选择的全貌,而决定受教育者的道路已经超出了教育的义务范畴。在藏地也有外出求学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这些同龄人和我流露出的最大的烦恼就是学习汉语和英语过程中的力不从心——他们小时候只能接触到藏语。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历史上,这样的故事重复了很多次。
  佛陀曾从广大甚深三摩地中安详而起,在《中阿含经》里开示:“我于彼岸有事欲度。当以何方便。令我安隐至彼岸耶。复作是念。我今宁可于此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栰。乘之而度。彼便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栰。乘之而度。安隐至彼。便作是念。”昔者佛陀以佛法为众生缚作椑栰之资,今日西赴甘孜,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民,莫不是“今我此栰多有所益。乘此栰已,令我安隐”,最终让所有的生死过客“从彼岸来,度至此岸”。
  我曾在这片土地上见证过日晕、月晕、流星雨、正午弯月、雨后长虹,但都不如在人身上感受到的震撼来得巨大。不祈此间学生人人都智慧如海、得证般若三昧,只愿他们有追求自己未来生活的权力,可以获得尘世中的幸福。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何华东,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文学学士,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学、电影、艺术、社会科学。  这次社会实践,选择的第一景点是明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京郊昌平的群山之中,峰卧如虎,脉走长龙,几乎没有葳嵬险峻的崖壁;溪川平阔,山如馒状,已成天然茔丘之势,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埋葬着明朝自成祖朱棣到崇祯帝朱由检十三位皇帝。明王朝共有十六位国君,朱元璋的孝陵
期刊
时间与空间相对存在。正因为空间的存在,时间才有了意义。我们共同生活在这颗星球上,有每个人内心牵挂的东西,正因为有了这些微妙的联系,我们才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也因为有了这些微妙的联系,孤独才有了归宿。  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条直线,有的直线重合,有的直线相交,有的直线相互平行。那些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父母、亲人,与我们的直线有很长一段的重合;那些擦肩而过的人,与我们的直线唯有“遇见”这一
期刊
目的:冻干日本医蛭是一种经低温干燥得到的新型炮制品。本研究通过考察其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毒理和药效学,最终建立冻干日本医蛭质量标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同时,通过对日本医蛭卵茧和种苗进行研究,建立日本医蛭卵茧质量分级标准和种苗质量标准,有利于发展日本医蛭的生产,保证冻干日本医蛭具有可靠的资源供应,对中药材水蛭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方法:1)通过一系列的适用性实验来建立冻干日本医蛭的微生物
作者简介:梅涵姿(2000.4-),女,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18级(1)班在读。  在少年时代,对于成长,我曾经是那么的急切,然而,当慢慢长大之后才发现,成长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美丽的痛。任何人都无法在与时间的“捉迷藏”中取胜,时间不会忘掉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也希望我能够勇敢的面对,而不是因为害怕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呱呱坠地的我并不记得许多,仅有的模糊印
期刊
陌上相逢,不问花期几许,不诺沧海桑田;人生如梦,身处浮华世间,不知初心何显。你瞧,这万人空巷,几处灯火耀人眼;你瞧,这十里长街,几声欢笑何人眠。在这繁华的都市,通明的街道,我们已经习惯了脚步匆匆,人来人往。只是今夜,在这城市的一角,一缕书香随风逸,随着夜色入人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更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座座高楼大厦冲天而起,一吨吨钢铁水泥潜入地表。由于中国的人口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