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之家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生在广州,目睹街坊邻里富有富的吃法,穷有穷的吃法,大家总有本事把平凡的一日三餐搞得花样叠出,让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到农贸市场,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买菜的阿姨跟小贩讨论怎么加工食材,小贩会津津乐道地讲述烹饪诀窍,说着说着,竟然有旁人插嘴,把自己的经验一块加进来,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听着听着你就会觉得,到处卧虎藏龙。
  长大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无论白天黑夜,都会看到满街生猛的食相:长幼绕桌,分享美食乐也融融,一派万民安享的样子。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一个聪明人会发现食是第一样。”广州人都发现了,我喜欢这些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只是不知这种对美食的劲头是哪儿来的?
  1999年,香港出版界的朋友推荐我读一本书,她说:“有位著名的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你知道吗?《南海十三郎》的话剧、电影都在香港热播。十三郎的父亲原来是广州首席美食家,这本书讲的就是他们家族的美食盛事!”
  这就是《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我细读之下,唏嘘不已。
  在江太史公身上,我发现了粤人那种执着于美食的精神源泉。一百年前,江家曾以罕有的热情和创造力,倾力打造一个美食王国,把食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家族传记。
  俗话说,吃在广州。粤菜在民国初年达到一个鼎盛期。当时最负盛名的有两个代表性的家族,一个是谭家菜,一个是江家菜。这两个家族都诞生于广东南海。谭家菜北迁之后,已经融合各菜系而成为顶级官府菜,只有江太史菜恪守粤菜特点并发扬光大,成为羊城食坛第一家。江太史菜由南海绅士江太史公创出,他是民国初年羊城食坛的首席美食家。
  江太史公名江孔殷,出生于同治四年。三代富贵方知饮食。江家祖上是号称“江百万”的巨富茶商。江孔殷本人则是清末最后一科进士,点翰后,官衔太史,后来当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华南总代理。
  江太史公精研饮食,几近出神入化之境。他的嘴巴刁钻无比,鞭策着江家大厨精益求精。可以说,江家菜是在江太史公的百般挑剔和亲自参与下定形的。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江家大厨煮了礼云子(蟛蜞的卵子)炒蛋,火候稍欠,江太史公就说:“蛋太嫩,油太多,再炒一碟。”谁知大厨一紧张,矫枉过正,第二次端上的礼云子过火了。太史公说:“这回炒得太老了,再来!”第三次才过了关。第一次第二次煮坏了的礼云子,太史公让大厨用来炒饭给大家吃,饭被礼云子染红了,再洒上葱花,这下蛋黄葱绿混合着礼云子的红,斑斓一片。江家孩子想不到:这般美味异常的礼云子,在太史公那儿竟然是次品!
  20世纪初,江太史菜领导广州食坛,各大酒家唯江家马首是瞻,江家每推出新菜,各大酒家立即盗版,冠以“太史”之名招徕食客。凡冠上“太史”二字的新菜,不胫而走,风靡一时。当时的军政要员,中外使节,富商巨贾,骚人雅士,各路英雄好汉,都以登临太史第宴席为荣。
  江太史公为人侠义豪爽,以食结缘,广交三教九流,同情革命党。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他力担风险,协助革命党人潘达微把七十二烈士收葬于黄花岗,成为一大义举。作为广东清乡督办,江太史公不但不去剿匪,还与三山五岳的草莽在杯筹交错之间结成莫逆,结果乡匪不剿而自清。
  本书作者江献珠正是江太史公的孙女。她的文字温婉而节制,书中追述的一段段美食往事,让人迷醉。1999年夏末秋初,一个阴雨如晦的午后,我和同事孙虹一起到广州同德路,按图索骥,寻找江家大院。20世纪初,江太史第位于广州河南同德里,占了四条街,在海幢公园附近,是河南的第三大宅,仅次于广州四大首富中伍家、卢家的府邸。我们从西走到东,从东走到西,对着大街小巷的招牌看了又看,同德里渺无踪影。只好从街上找一些老得双耳失聪的长者,希望从他们零星的回忆里拾回一点点往昔的概念,无奈,同德里三个字在他们嘴里艰难地嚅动,咀嚼半天,还是云里雾里的。路上的热心人说,到派出所吧。我们跑了两个派出所,在解放前旧街巷名册上,终于找到了同德里的今天所在。傍晚,拐过七弯八曲的小巷,我们抵达江家旧宅,今为区属党校。正是寻常巷陌,王谢堂前燕,里面矗立着石米外墙的大楼,还有蓝球场,全换了天地。只有用水坭基围起来的两棵老树是江家唯一的遗眷,如今像一对孤寡老人,在越来越深的暮色中茫然四顾,突兀地立着。幸得守门的老人知道江家,告诉我们:这里拆建前曾有江孔殷的孙女江献珠自海外回来,包走了两块旧砖。
  往昔的太史第早已消失,江家雄踞羊城食坛的岁月也已黯淡。江太史公,这位羊城食坛的风流人物,以精研美食闻名,以两包大米丧节,晚年皈依密宗戒绝生杀依然难逃劫数,终因抗拒审讯而绝食身亡。一生充满戏剧性和悲剧色彩,江献珠因而扼腕感叹:“人生薤露,一至于此!”
其他文献
宫廷素菜的精细,寺院素菜的纯正,民间素菜的浓郁,这是素菜的三种基本分类。一直以来,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常以仿膳,也即是仿荤的形式出现在食客面前;对作为素菜精髓的天然与纯正,反而表现不够。  素菜应亦有禅机。寺院素菜在食客日益升腾的健康、绿色饮食观念需求下,将很有可能走上前台。因为又称香积厨的寺院素菜,坚持食材与调料的全素原则,不使用“五辛”、“五荤”,全用植物油,锅鼎专用,口味以清淡为主,按照佛教规
期刊
北京  楼尚楼  主打“雪龙黑牛”火锅。其特点是将宰杀后的整头和牛,直接从大连“雪龙”牧场低温空运到北京,经由本店香港技师在可供观赏的冷库里精细分割每个部位,其肉质鲜嫩爽滑,外观美妙,入口即溶,体现出高档的牛肉品质。“雪龙黑牛”不只口感好,它的营养价值也高,某些营养成分已超过了国际上著名的高档肉牛品种,突出特点是脂肪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低、不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含量也低。只有这样的牛肉,才能同时以火
期刊
导语:  苏州御庭精品酒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入住的客人提供两道最美的风景显线:享受湖中小岛的宁静致远和食物的好滋好味。    夏日的假期,总想寻觅一个城市周边的清凉之地,让疲劳身心彻底放松,苏州应该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这是一个从上海驱车一个多小时便能到达的小城市,难怪有人说对于上海人而言,游苏州如同逛花园,想象闲逛于这般自然优雅的园林之中,实在是乐不可支的事情。    御庭精品酒店坐落于著
期刊
曲日晶,国内第一位通过美国ISG侍酒师资格认证的职业侍酒师,2009年中国侍酒师大赛冠军。    回忆毕业后的前6年生活时,曲日晶喜欢重复一句话,“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18岁从职业中专毕业后,小伙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酒店客房服务,铺床、送开水、摆好拖鞋……每天的作息是下午四点钟上班,早上八点钟下班。中间只可以睡两三个钟头,每周休息一天,这样的生活熬了半年后,他到了一家酒吧,经理对他说:“我只
期刊
早5年是鲍鱼的天下,这5年是海参挑大梁,未来5年,很可能是花胶唱主角。    花胶的“北漂”之路    花胶鱼肚,是海鱼鱼鳔的干制品,富含胶质,故名花胶。中国人吃花胶,并不是这几年才有。花胶自古便属于“海八珍”,中国人从鱼中剖摘鱼肚食用,可追溯至汉朝之前。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时的《齐民要术》就已经有所记载了,唐代鱼肚已列为贡品。在当代,对香港人和广东人来说,花胶并不陌生,但做法却有点单一,多是配
期刊
古文字的世字,像树枝带叶之形,当即“叶”的初文,引申为世代之义。金文字形写作,“止”字上加三个圆点。“止”表示到此为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代,人的一生也称为一世,《说文解字》对“世”的第一解释即为“三十年为一世”。篆文则将三个点演变为三个短横,写作,隶变后楷书写作世。“世”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一部。凡从“世”取义的字皆与岁月、延续等义有关。    有学者从“世”这个字
期刊
白茶入口爽而不燥、味道淡而不寡,最适合夏天。    第一次品茶经历  多年以前在闽西的一个渡口,我和几个口干舌燥的驴友在一间小茶棚里头一次听说白水茶。红茶泡来是红色、黑茶则黑色,所以当发现白水茶不是白色时,哥儿几个都很失望。其时杯中茶汤色泽清浅,几乎是透明的,生着白毫的大叶片儿在蓝边碗里很清新,并无滚煮过的迹象。恰巧一阵清风路过,一干人等暑气大消,平日附庸风雅的酸气大盛。我装模作样地端起茶碗,吹了
期刊
水也可以无限好喝。清朗如风,绵软如云,微甜如初吻,淡香如落英,虽然每杯水看起来都是透明的,个中滋味却各需慢饮细尝。品茶、品酒,现在,不妨试试品水。    FIJI® Water斐泉  关键字:天然自流水  口感:爽滑柔软  产地:斐济  自流水是指来自地球深层并受到多层粘土和岩石保护的水。在地表上没有任何开口,这种水从未接触过空气,因而免受环境污染和其他污物的影响。在斐济Viti Levu
期刊
“Time after time,She is waiting in dance floor。She is smooth she’s so lonely。”  新裤子乐队的经典曲目《Byebye Disco》在2008年的某一天生成了南锣鼓巷的一个商店,由键盘手庞宽的女友配配坐镇,专卖跟八零年代记忆有关的一切商品。时隔两年,Byebye Disco又衍生出一个同名酒吧,紧邻原Byebye Disc
期刊
<匆匆从日比谷线地铁站钻出地面,扑面而来的是东京闷热潮湿的空气。看看表,已经快到午饭时间。按照蔡澜先生的指引,穿过马路,前面这片建筑就应该是著名的筑地市场了,我们一家四口倒了两次电车,就为了来这里吃一顿正宗的日本拉面。    蔡先生推荐的拉面店名叫井上,就在路边,黑底金字招牌,比招牌更醒目的是人行道上排起的长队。日本人很安静,西服革履目不斜视,那场景虔诚得很像教徒,排队等着活佛摸顶。拉面的师傅神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