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块链已经不是当初走出实验室的技术“独行侠”,而是正以成熟的姿态朝着宽厚的产业地带强力穿透与辐射。在所能触达与纵横的行业空间中,财政与税收应当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最主要场景之一。通过区块链的赋能与加热,財税不仅可以实现管理方法与手段的重塑和更新,更能在财税治理现代化的时空中完成精彩的转身与强体。
区块链的秘密
区块链就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类似于一个账本,各个区块就是账本的每一页,区块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记账之人。通过区块,不仅可以看到每一笔(节点)最新的记账,而且可以查阅到任何一笔历史记录;同样,人们也可以由最新的区块记录追溯前一个区块的记录,从而生成了一条完整的交易链条,即区块链。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区块也会不断的增加。
简单概括,区块链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库是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即每个节点都负责数据的记录、储存,没有中心化或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同时,区块链上的参与者都会自动集体维护数据记录。可以说,区块链就是一个所有用户共同维护的“数据大家庭”。
去信任化。区块链依靠非对称加密和可靠数据库完成信用背书,所有的规则事先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述出来,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信用度,更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而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和达成共识。这样,尽管区块链参与方彼此之间的身份并不知晓,但也不影响双方或多方的信任。
去风险化。采取分布式记账的同时,区块链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交易信息备份,同时任何一个节点不能单独篡改数据,即便要篡改也须获得超过51%的区块认可,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能够影响全网51%算力所需投入的成本将远远大于篡改数据所获得的收益。正是如此,区块链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而且参与者越多,区块链的安全度将越高。
作为以上特征的有力支撑,区块链建立起了两大技术保障机制。一方面是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能够通过工作量证明、加密等途径达成共识,去认定一个记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因此,共识机制既是认定的手段,又是避免虚假交易和防止篡改的手段;另一个是智能合约,主要基于系统中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进行自动地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
与财税的天然对接
作为一种全球的“技术+”力量,区块链可以与众多的产业和行业实现深度对接并进行功能性植入,而相较其他领域而言,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去中心化、去风险化以及智能合约机制有着与财税更多天然相吸的成分,比如财税管理中的不可篡改、客观有效、信息对称等理念都与区块链技术的许多特征完美契合,后者也完全可以为财税构造出安全、真实、透明与高效的管理场景。
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财税信息的对称性分布与识别,进而达到利益相关者对财税政策的一致性认同。财政方面,不同于传统中心化管理模式下只有中央或者一定范围内领导者清楚与了解资金分布与配置,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下所有下级政府、企业和公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给状况。同样,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也不同于传统中心化模式下只有实际占有人才能知晓动态分布与实际进程,通过区块链网路,上级政府也可以真实掌控资金落地与运用方式以及效果;税收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除了让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层与税务部门能够掌握税源以及实际税收进程外,纳税人也可以看到自己以及相关企业、地区与整个国家的税收状态。当然,在信息对称享有的基础上,由于“去风险化”机制的作用,所有信息分享者还高度互信,也代表着对国家财税政策的一致性认同指向,从而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政策执行过程的认知分歧与摩擦阻力。
其次,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加强对财税资源的监控,防止和杜绝财税资金的违规博弈。对待中央与上级政府的财政资金使用,实际过程中常常发生骗补以及挪用等花样繁多的越轨行为,同时法人与自然人的偷税漏税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响应区块链智能合约,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会发生真实的及时记录,每一次企业与个人收入同样可以自动应时记账,而且区块链智能合约还能在税缴上实现自动执行,国家税源完全可以得到滴水不漏的锁定。另外,区块链由于实现了信息不可篡改并且可以追溯,对于公共财政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监管层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风险点,在迅速遏制与叫停违规行为的同时,还能做到精准问责与追责,全流程的完整闭环管理保证了有限财政资金的合理化与效用化配置。
再次,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大节约财税监督成本,同时显著提高监督管理成效。对于财政资源使用的监督,传统模式下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事后审计,不仅费用成本大,而且在违规纠错上存在明显的时滞,甚至遭遇损失无法弥补的尴尬。但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随时对资金静态配置与动态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并及时纠错,从而完全可以免去事后审计环节与成本,同时有效控制损失程度的扩大化。同样,征税管理在传统模式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税收稽查人员,不仅可能存在征管盲点,还会发生权力滥用与人情税等越轨行为,而通过区块链,纳税主体届时自动缴纳,且真实透明,公共税收征缴成本由此可以得到空前削减。
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财税,引导财税治理阔步进入现代化轨道。除了自动记账、自动缴税、及时追踪以及迅疾纠错等等都是区块链嵌入给财政税收的智能化能量外,区块链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式记账取代传统的纸质化记账,在确保数据得到永续冗余保存的同时做到会计数据的先后时间排序,这样也大大降低了财政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随着企业与个人信息上链,且信息都真实有效与唯一,同时区块链电子发票上链,这样,纳税人的每一笔业务将不再需要用发票来证明真实性,所有交易信息的记录均真实完整,从而可以实现以数据管税取代以票据管税,税收征管进入“无票时代”。
区块链发票是个好东西
作为区块链技术在财税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自深圳税务局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以来,截至目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深圳市注册使用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企业超过7500家,共开票980多万张,涉及金额超过70亿元。按照计划,在前海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起区块链电子发票将在全国逐步分批推广。
对于消费者来说,区块链发票不仅可以帮助自己降低资源配给成本,还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快捷服务体验。一般而言,若存在发票需求,购买商品与服务后,消费者须向商家提供本人姓名或单位票号,然后再花费一定时间等待对方开出发票;一旦遇上开票人数较多,又要耐着性子安静等候;拿到纸质发票后,按照规定仔细地粘贴到底单上,继而到单位申请大小领导层层签字,接着便是小心翼翼地将背书完毕的发票交到财务人员手上,之后便要等待半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报账资金返还到自己的账户。不仅如此,如果发票不慎遗失,当事人要么承担无法报销的消费成本,要么补开新票而承担商家附加税点的损失。不过,区块链电子发票代表的是“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消费者再也无须像先前那样排队开票,也不用担心发票丢失,既没有粘贴发票之烦,也没有恳求签字之忐忑,更没有等待返款之焦虑。一气呵成的电子发票自运行程序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消费体验。
对于企业等组织而言,区块链电子发票除了极大节省财务开支外,更能有效地隔离与屏蔽财务风险。作为发票开出方,企业获取传统发票都是通过购买方式进行的,拿到发票后,为了支持发票的开出,还须购置打字机、打字纸等专用硬件设备,而在消费者与采购人结账后,又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单独负责开具发票,其中投入的耗材成本与人力成本定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外,作为发票的收取单位,需要设立多重岗位与财务专业人员对申请报销的发票进行审核,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人力资源受限,企业等组织本身其实根本无法完成对发票真伪的勘验判断,虚假发票往往造成企业为数不小的风险支出与财产流失。但是,区块链电子发票产生后,上述所有的痛点与盲点都将得到彻底根治与消除。对于发票开出方而言,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最大效益就是大大节省开票时间、硬件和人工成本;对发票收取单位来说,区块链电子发票带有时间戳,而且区块链的去信任化共识机制保证了电子发票的真实性,既不需要支付繁琐与厚重的发票查验成本,更能有效根除发票造假与欺诈形成的财务风险。
对于税务机关而论,区块链电子发票既能让监管自动“长牙”,更能为国家与纳税人守护好财富“家园”。传统纸质发票造假贩卖成灾不说,即便是时下有了税控码的电子发票,同样可以达到一票多开与一票多用(多人共用一张电子发票)这种形真实假的效果,同时我国的电子发票分布在第三方服务商平台或自建平台,发票数据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税务机关不仅监管困难,而且只要报销者需要,完全可以自买税点从开票方获得金额弹性極大的发票,使发票有名无实。另外,为了避税,商家不开或者少开发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各种随意篡改、任意捏造的违规发票行为不仅使得稀缺的公共财政资金被暗中套出,同时也造成国家税源的大量流失。
然而,借助于区块链发票,税务机构便可自动封堵各种程序漏洞,同时湮灭各种非法违规行为,实现对国家税收的高效治理。一方面,根据分布式账本要求,区块链发票由税务机关、开票方、流转方、报销方多方参与共同记账,且共识机制确保了只有税务机关写出的发票才能得到校验与认可,其他任何节点写出的发票都不能得到确认,从而保证了发票源头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与发票同时发生,消费支付与发票开具无缝进行,实物流与资金流、资金流与发票流做到二流合一,由此保证了发票的唯一性。这种全新的信用体系完全可以将一票多开、一票多用以及虚报虚抵的违规行为消弭于无形。不仅如此,区块链具有溯源性,区块链电子发票上的每一个干系人都能够追溯到发票真伪的来源,税务机关更可做到无界和跨界监控,这种发票信息的全场景透明完全可以让使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