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得到极大提升。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电梯的设计问题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电梯承载着人流的主要运输功能,它的安全流畅运行必须得到保有效障。鉴于此,我们在设计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设计电梯的运输能力,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人流运输问题。本文依据多项工程,分析了高层建筑中电梯的各类设计与控制要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电梯设计 运输能力
中图分类号:P4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过10层以上的建筑通常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高度超过100米以上,楼层高度超过40层的通常都被称为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太大,每日步行上下楼就显得不太现实,因此,高层建筑必须通过电梯才能保障人员与物品的正常流通。所以,高层建筑电梯的设计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它必须保障能够安全、环保、流畅的运行。因此,高层建筑电梯在设计时必须根据有关参数、配置需要以及成本控制综合考虑。
一、高层建筑电梯的选型
由于我国城市用地供不应求的现状,建筑物也变得往高处发展。因此为了方便人们与货物的运输电梯的存在十分有必要,并且电梯的设计一定要满足方便、安全、稳定、经济等各方面的要求。
电梯的安全稳定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总有电梯提供给乘客乘坐,即便是建筑内有一台电梯出现了异常或者是该电梯正处于维修状态,建筑还能够提供别的电梯来满足乘客的需要。相关规定指出,12层楼之上的高层建筑每一个单元至少要有2台以上正常运作的电梯,从而保证电梯的可靠性。往往经济性与方便性这两者是不能完全兼顾的,为了满足乘客的需要只能多设置电梯,但如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成本以及电梯的维修管理费用;反之,若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少设电梯也会对乘客造成许多的不便。有研究显示,不同的国家对于电梯设置的经济性与方便性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这一衡量标准也被称为服务水平,即在电梯工作的高峰时期,乘客等待电梯的平均时间,时间的多少也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根据不同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同,服务水平的规定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规定等候时间应该在65~95s之间;美国规定,电梯使用高峰期乘客等候时间60s为佳,60~70s为良,70~90s为差,120s为最差;在我国60s为舒适,80s为正常,100s为经济。[2]
想要在保证电梯方便的同时要能有一定的经济性,这就要求电梯能有良好的服务水平,使电梯客流量与承载能力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另外,坚决要杜绝压缩电梯数量的情況出现。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乘客候梯与电梯间隔的管理与设计
乘客的候梯时间与电梯间隔时间指的是轿厢从门厅出发后,乘客候梯的平均时间。最理想的电梯系统,应该是人们已经位于门厅的终点站时,已经有一轿厢停下,或者是乘客只需要等待60s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乘坐电梯。乘客等候的平均时间应该是间隔时间的一半。
进行乘客候梯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电梯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缩短乘客候梯时间,最终实现垂直交通组织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降低有关电梯的各项资金投入,使建筑空间得到最合理的运用。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电梯服务层可以分成许多个区间,这也包括高层运行与底层运行在内,分区则具有以下的特点:因为电梯服务层数的减少,使得电梯往返的时间相对缩短,并且在电梯往返一周的时间内,其运输能力转变为高速电梯服务层,这一转变使得高速电梯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层区和底层区的机房上部的空间,仍旧存在使用空间,高层建筑中对低层区进行人流分隔,从而防止了高层区乘客出现干扰现象。空中厅的设置,确保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电梯在空中与地面之间活动,人们则可以运用空中厅的转换而直接到达目的层。通常建筑物拥有超过40层以上就要考虑空中厅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实现电梯的高速性以及可靠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梯位于服务层时由于受到了高层的限制,使得两停靠站之间的时间距离不能符合加速距离,从而导致减速停站现象的发生。
三、高层建筑中电梯乘客人数的计算标准
通常,一栋超高层的建筑可以提供娱乐、商业、观光、办公等各式各样的服务,并且在该建筑的电梯设计时应该要充分结合建筑的用途,以此来作为分析电梯人流量的依据。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容纳的人流数也不尽相同。
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有关调查的资料显示,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有效净面积可以按9~12㎡来计算。而有效净面积指的是在总建筑面积中除去办公面积以及一些不具备娱乐功能的面积,这其中有:卫生间、楼梯、结构面积、公共走道、电梯井道、电梯厅等几个方面。
四、高层建筑中电梯多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由于大多数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电梯系统为多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电梯群的有效使用,还能有效缩短候梯时间,尽可能的满足乘客的要求。微机电梯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能够精确判断出各台电梯的轿厢内呼叫、位置、开闭等状态以及站台内的呼叫信息,从而增强乘客的运输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电梯的微机群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点:
1.记录电梯内乘客的目的地,然后给出相应的信号,并在轿厢到达目的地之前消号、减速停车,另外还可以对候梯乘客的呼叫进行记录并给予应答信号。
2.轿厢在到站之前都要进行减速,且到达两端站台之前进行强迫式的停车与减速,避免冲底与撞顶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3.将指层器设置在各个站台的轿厢处,以便对乘客进行报告,有利于乘客了解轿厢的位置从而抵消焦急情绪。
4.乘客在对轿厢进行呼叫时,系统可以命令所有能够提供服务的电梯通过信号灯来作出答应。
5.到达站台时轿厢若呈空载状态,这时如果有另外的站台呼叫,那么这一轿厢则要与同方向的轿厢相比较,距离较近的轿厢可先到达站台同时取消信号。
6.当站台的呼叫被答应之后,轿厢到达呼叫的地点时要给予声音提示,提醒按下呼叫的乘客以及在轿厢内的乘客。
7.当轿厢满载之后,不会对其他的站台给予答应,当到达轿厢内乘客所预定的站台后方可停车。
相关规定指出,一般的超高层建筑内至少要设置20台的电梯群,多则可设置50台以上的电梯群。[3]对电梯群的管理除了分区管理调度外,还应该对建筑内的电梯实施统一的调配。在国外有一些公司已经研发出大厅预约的相关系统,但是能够控制的区域以及数量都不是绝对的。在目前所有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在空中大厅中设置过渡电梯。因此,在未来将对如何实现一次性预定目的层进行研究。
结语
从社会发展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对电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电梯将占据电梯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目前,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落后的技术已经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尤其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因此,未来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需要引入更加人性化、更高效节能、更安全可靠的设计新理念。
参考文献
[1]黄尚君.浅谈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34
[2]黄军威.高层建筑中电梯选型、配置与设计方法[J].甘肃科技.2010(11):199-123
[3]刘巍.超高层建筑电梯交通设计[J].四川建筑.2010(02):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电梯设计 运输能力
中图分类号:P4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过10层以上的建筑通常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高度超过100米以上,楼层高度超过40层的通常都被称为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太大,每日步行上下楼就显得不太现实,因此,高层建筑必须通过电梯才能保障人员与物品的正常流通。所以,高层建筑电梯的设计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它必须保障能够安全、环保、流畅的运行。因此,高层建筑电梯在设计时必须根据有关参数、配置需要以及成本控制综合考虑。
一、高层建筑电梯的选型
由于我国城市用地供不应求的现状,建筑物也变得往高处发展。因此为了方便人们与货物的运输电梯的存在十分有必要,并且电梯的设计一定要满足方便、安全、稳定、经济等各方面的要求。
电梯的安全稳定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总有电梯提供给乘客乘坐,即便是建筑内有一台电梯出现了异常或者是该电梯正处于维修状态,建筑还能够提供别的电梯来满足乘客的需要。相关规定指出,12层楼之上的高层建筑每一个单元至少要有2台以上正常运作的电梯,从而保证电梯的可靠性。往往经济性与方便性这两者是不能完全兼顾的,为了满足乘客的需要只能多设置电梯,但如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成本以及电梯的维修管理费用;反之,若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少设电梯也会对乘客造成许多的不便。有研究显示,不同的国家对于电梯设置的经济性与方便性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这一衡量标准也被称为服务水平,即在电梯工作的高峰时期,乘客等待电梯的平均时间,时间的多少也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根据不同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同,服务水平的规定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规定等候时间应该在65~95s之间;美国规定,电梯使用高峰期乘客等候时间60s为佳,60~70s为良,70~90s为差,120s为最差;在我国60s为舒适,80s为正常,100s为经济。[2]
想要在保证电梯方便的同时要能有一定的经济性,这就要求电梯能有良好的服务水平,使电梯客流量与承载能力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另外,坚决要杜绝压缩电梯数量的情況出现。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乘客候梯与电梯间隔的管理与设计
乘客的候梯时间与电梯间隔时间指的是轿厢从门厅出发后,乘客候梯的平均时间。最理想的电梯系统,应该是人们已经位于门厅的终点站时,已经有一轿厢停下,或者是乘客只需要等待60s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乘坐电梯。乘客等候的平均时间应该是间隔时间的一半。
进行乘客候梯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电梯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缩短乘客候梯时间,最终实现垂直交通组织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降低有关电梯的各项资金投入,使建筑空间得到最合理的运用。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电梯服务层可以分成许多个区间,这也包括高层运行与底层运行在内,分区则具有以下的特点:因为电梯服务层数的减少,使得电梯往返的时间相对缩短,并且在电梯往返一周的时间内,其运输能力转变为高速电梯服务层,这一转变使得高速电梯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层区和底层区的机房上部的空间,仍旧存在使用空间,高层建筑中对低层区进行人流分隔,从而防止了高层区乘客出现干扰现象。空中厅的设置,确保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电梯在空中与地面之间活动,人们则可以运用空中厅的转换而直接到达目的层。通常建筑物拥有超过40层以上就要考虑空中厅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实现电梯的高速性以及可靠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梯位于服务层时由于受到了高层的限制,使得两停靠站之间的时间距离不能符合加速距离,从而导致减速停站现象的发生。
三、高层建筑中电梯乘客人数的计算标准
通常,一栋超高层的建筑可以提供娱乐、商业、观光、办公等各式各样的服务,并且在该建筑的电梯设计时应该要充分结合建筑的用途,以此来作为分析电梯人流量的依据。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容纳的人流数也不尽相同。
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有关调查的资料显示,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有效净面积可以按9~12㎡来计算。而有效净面积指的是在总建筑面积中除去办公面积以及一些不具备娱乐功能的面积,这其中有:卫生间、楼梯、结构面积、公共走道、电梯井道、电梯厅等几个方面。
四、高层建筑中电梯多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由于大多数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电梯系统为多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电梯群的有效使用,还能有效缩短候梯时间,尽可能的满足乘客的要求。微机电梯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能够精确判断出各台电梯的轿厢内呼叫、位置、开闭等状态以及站台内的呼叫信息,从而增强乘客的运输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电梯的微机群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点:
1.记录电梯内乘客的目的地,然后给出相应的信号,并在轿厢到达目的地之前消号、减速停车,另外还可以对候梯乘客的呼叫进行记录并给予应答信号。
2.轿厢在到站之前都要进行减速,且到达两端站台之前进行强迫式的停车与减速,避免冲底与撞顶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3.将指层器设置在各个站台的轿厢处,以便对乘客进行报告,有利于乘客了解轿厢的位置从而抵消焦急情绪。
4.乘客在对轿厢进行呼叫时,系统可以命令所有能够提供服务的电梯通过信号灯来作出答应。
5.到达站台时轿厢若呈空载状态,这时如果有另外的站台呼叫,那么这一轿厢则要与同方向的轿厢相比较,距离较近的轿厢可先到达站台同时取消信号。
6.当站台的呼叫被答应之后,轿厢到达呼叫的地点时要给予声音提示,提醒按下呼叫的乘客以及在轿厢内的乘客。
7.当轿厢满载之后,不会对其他的站台给予答应,当到达轿厢内乘客所预定的站台后方可停车。
相关规定指出,一般的超高层建筑内至少要设置20台的电梯群,多则可设置50台以上的电梯群。[3]对电梯群的管理除了分区管理调度外,还应该对建筑内的电梯实施统一的调配。在国外有一些公司已经研发出大厅预约的相关系统,但是能够控制的区域以及数量都不是绝对的。在目前所有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在空中大厅中设置过渡电梯。因此,在未来将对如何实现一次性预定目的层进行研究。
结语
从社会发展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对电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电梯将占据电梯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目前,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落后的技术已经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尤其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因此,未来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需要引入更加人性化、更高效节能、更安全可靠的设计新理念。
参考文献
[1]黄尚君.浅谈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34
[2]黄军威.高层建筑中电梯选型、配置与设计方法[J].甘肃科技.2010(11):199-123
[3]刘巍.超高层建筑电梯交通设计[J].四川建筑.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