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的风驰雷掣,减震器支撑方能平稳运行。
行动于转型之路上的中国电信应考虑如何将产品、业务“减震系统”调至最优,继而在高速转型路上舒适地一往如前。
“有问题就问号码百事通!”徘徊于各大电台,广告女主角甜美之音不时入耳。作为中国电信的先锋业务和明星产品,“号码百事通”最初的独立现身始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通信展”的中国电信展台上。当这项被称为“语音Google”的业务犹抱琵琶半掩面进入大众视野,中国电信正式开始了转型路上的翩翩起舞。从2006年初至今,铺天盖地的市场宣传一直持续地向消费者传递着其全面信息服务功能:“知百事,通天下。”
很明显,号码百事通的闪亮登场是中国电信迈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角色重要的一记砝码,其平台依托于在互联网全面普及前我们耳熟能详的查号台—114,此番“改头换面”下,中国电信也赋予了号码百事通更多含义和使命。
114变脸
在ARPU直逐年滑坡的形势紧逼下,中国电信的转型之举势在必行,也注定前路艰辛。从组织定位、业务架构到网络建设,当惯东家的运营商不得不翻、滚、跌、爬,展开了一系列动作:一方面,运营商采取多种“捆绑”政策,如我的e家,守住传统业务阵脚;另一方,重点开拓高附加值增值服务,谋求转型突破口。从号码百事通的业务模式中,中国电信看到了一丝曙光。之所以圈定变脸后的114承担转型“先遣队”,据业内专家介绍,一是114稳定扎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号码资源的积累和品牌优势的传承。带着达到2010年非话务收入占主营收入45%左右的目标,中国电信对114进行了加工再完善,推出了号码百事通四类功能:行业首查、信息发布、查询转接和通信助理,一是向被查询用户提供行业首查、多条件查询、查询信息分析等;二是为查询者提供呼叫转移、短信报号、传真报号、指路服务等;三是对被查询企业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对查询者提供基于被查号码的信息查询服务;四是为企业、个人提供通信助理业务,具体包括:私有号码簿管理、企业总机、个人秘书、话务自动转接等。由此,114查号台在提供传统单一的号码查询业务功能外,还全面升级为以号码为主线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中国逾7.5亿移动、固话用户总数的规模优势来看,无此庞大市场无疑为114转型注入了强心剂,让中国电信转型路上信心倍增。号码百事通业务的火热市场攻势让原114平台的呼叫量一度井喷,其中,大多数是需求明确的信息查询者,也不乏一窥究竟的好奇者,在市场策略的强力驱动下,呼叫量水涨船高也是自然。但这种单一模式的信息查询离中国电信对号码百事通语音搜索服务的目标定位还有距离,于是,中国电信寻思借鉴互联网竞价排名模式,开展号码百事通业务的“招商引资”。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和广州电信114查号台签约的商户已达万家,在用户查询商户信息时,114查号台的推荐顺应“竞价排名”思路,遵循价高者优先原则。
遭遇滑铁轳
一项新的业务成功与否终归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在此过程中也多多少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号码百事通业务推广采取试点带动、规模扩张方式,在宽松的推广策略引导下,不同城市视市场情况,可“自主”进行,推广内容和方式的侧重不同,导致不同城市前台品牌认知和后台资源整合两方面的成效大相径庭,造成如此结果,前者是消费者了解业务,却获取信息脱节;后者是通道固然不错,消费者对业务不明究理。而另一方面,由于“竞价排名”方式必将牵涉运营商既得利益,114作为最初的社会公众资源、非赢利性平台,一旦在利益因素驱使下,可能出现因为经济目的而向用户传递不准确信息现象,公信力必定摇摇欲坠。
这种从盈利模式来看,直接的商业目的将号码百事通以及其运营者中国电信卷入了一场口水战,114平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垄断,一旦被打磨成赢利工具,势必难以平衡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的权益和利益矛盾,不利业务长期发展。此外,市场反馈暴露的另一问题是信息采集脱节。号码百事通定位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平台,在市场导入期,需要扩大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规模,培养用户习惯,而且在前景尚未明朗,SP/CP持观望态度时,中国电信应将自主信息运营作为基石,明确向前向客户提供的信息种类、范围、数量等,确保信息的完整度和可信度。从加速业务转型方面,平台、网络建设非常重要,后台支撑力是支撑业务转型的保障。由于客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语音交互,因而提高效率、精准度的关键是统一、强大的搜索引擎,能解决模糊查询能力不足、跨区域信息无法共享问题;提高话务接通率,降低人工成本,规范服务质量。号码百事通高度依赖于原114语音接入平台,因此在业务发展、推进过程中,接入平台和业务平台应逐渐分离、集中,加强对业务提供平台研发的控制力,通过制定两平台的标准接口,降低语音接入平台变化带来的风险。
总之,在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战略指导下,号码百事通定位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业务发展也需遵循商业社会信息服务产业普遍规律。中国电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转型战略知道下,协调发展,将产品、业务“减震系统”调至最优,在高速转型路上舒适地一往如前。
行动于转型之路上的中国电信应考虑如何将产品、业务“减震系统”调至最优,继而在高速转型路上舒适地一往如前。
“有问题就问号码百事通!”徘徊于各大电台,广告女主角甜美之音不时入耳。作为中国电信的先锋业务和明星产品,“号码百事通”最初的独立现身始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通信展”的中国电信展台上。当这项被称为“语音Google”的业务犹抱琵琶半掩面进入大众视野,中国电信正式开始了转型路上的翩翩起舞。从2006年初至今,铺天盖地的市场宣传一直持续地向消费者传递着其全面信息服务功能:“知百事,通天下。”
很明显,号码百事通的闪亮登场是中国电信迈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角色重要的一记砝码,其平台依托于在互联网全面普及前我们耳熟能详的查号台—114,此番“改头换面”下,中国电信也赋予了号码百事通更多含义和使命。
114变脸
在ARPU直逐年滑坡的形势紧逼下,中国电信的转型之举势在必行,也注定前路艰辛。从组织定位、业务架构到网络建设,当惯东家的运营商不得不翻、滚、跌、爬,展开了一系列动作:一方面,运营商采取多种“捆绑”政策,如我的e家,守住传统业务阵脚;另一方,重点开拓高附加值增值服务,谋求转型突破口。从号码百事通的业务模式中,中国电信看到了一丝曙光。之所以圈定变脸后的114承担转型“先遣队”,据业内专家介绍,一是114稳定扎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号码资源的积累和品牌优势的传承。带着达到2010年非话务收入占主营收入45%左右的目标,中国电信对114进行了加工再完善,推出了号码百事通四类功能:行业首查、信息发布、查询转接和通信助理,一是向被查询用户提供行业首查、多条件查询、查询信息分析等;二是为查询者提供呼叫转移、短信报号、传真报号、指路服务等;三是对被查询企业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对查询者提供基于被查号码的信息查询服务;四是为企业、个人提供通信助理业务,具体包括:私有号码簿管理、企业总机、个人秘书、话务自动转接等。由此,114查号台在提供传统单一的号码查询业务功能外,还全面升级为以号码为主线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中国逾7.5亿移动、固话用户总数的规模优势来看,无此庞大市场无疑为114转型注入了强心剂,让中国电信转型路上信心倍增。号码百事通业务的火热市场攻势让原114平台的呼叫量一度井喷,其中,大多数是需求明确的信息查询者,也不乏一窥究竟的好奇者,在市场策略的强力驱动下,呼叫量水涨船高也是自然。但这种单一模式的信息查询离中国电信对号码百事通语音搜索服务的目标定位还有距离,于是,中国电信寻思借鉴互联网竞价排名模式,开展号码百事通业务的“招商引资”。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和广州电信114查号台签约的商户已达万家,在用户查询商户信息时,114查号台的推荐顺应“竞价排名”思路,遵循价高者优先原则。
遭遇滑铁轳
一项新的业务成功与否终归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在此过程中也多多少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号码百事通业务推广采取试点带动、规模扩张方式,在宽松的推广策略引导下,不同城市视市场情况,可“自主”进行,推广内容和方式的侧重不同,导致不同城市前台品牌认知和后台资源整合两方面的成效大相径庭,造成如此结果,前者是消费者了解业务,却获取信息脱节;后者是通道固然不错,消费者对业务不明究理。而另一方面,由于“竞价排名”方式必将牵涉运营商既得利益,114作为最初的社会公众资源、非赢利性平台,一旦在利益因素驱使下,可能出现因为经济目的而向用户传递不准确信息现象,公信力必定摇摇欲坠。
这种从盈利模式来看,直接的商业目的将号码百事通以及其运营者中国电信卷入了一场口水战,114平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垄断,一旦被打磨成赢利工具,势必难以平衡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的权益和利益矛盾,不利业务长期发展。此外,市场反馈暴露的另一问题是信息采集脱节。号码百事通定位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平台,在市场导入期,需要扩大前向客户和后向客户规模,培养用户习惯,而且在前景尚未明朗,SP/CP持观望态度时,中国电信应将自主信息运营作为基石,明确向前向客户提供的信息种类、范围、数量等,确保信息的完整度和可信度。从加速业务转型方面,平台、网络建设非常重要,后台支撑力是支撑业务转型的保障。由于客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语音交互,因而提高效率、精准度的关键是统一、强大的搜索引擎,能解决模糊查询能力不足、跨区域信息无法共享问题;提高话务接通率,降低人工成本,规范服务质量。号码百事通高度依赖于原114语音接入平台,因此在业务发展、推进过程中,接入平台和业务平台应逐渐分离、集中,加强对业务提供平台研发的控制力,通过制定两平台的标准接口,降低语音接入平台变化带来的风险。
总之,在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战略指导下,号码百事通定位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业务发展也需遵循商业社会信息服务产业普遍规律。中国电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转型战略知道下,协调发展,将产品、业务“减震系统”调至最优,在高速转型路上舒适地一往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