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医院内科新疆 哈密839202)【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38-01 目前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者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數。因为高血压会引起多种相关并发症,致死、致残率较高,所以控制高血压是当务之急。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首选。多项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效果显着,笔者总结分析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及确切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公布的《高血压指南》和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10月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I、II 级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28例,女12例,年龄31~83岁,平均59±5岁,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2级27例,病程1~38年。
1.2 方法:入选病例停服所有降压药物,并口服2周安慰剂后开始治疗,于每天7:00-9:00服用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疗程4-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每周测血压3-4次,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休息15 min后坐位测右上肢血压3次,取平均值,治疗开始后每周随访1次,以第4、8周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治疗前1周和治疗4周后血压平均值进行比较,按卫生部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2)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2 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88mmHg,平均舒张压为116mmHg。经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8mmHg,平均舒张压为88mmHg。根据降压药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23例(占57.5.0%),有效13例(占32.5%),无效4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服药8周后.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头痛3 例,踝部轻度水肿1 例,面部潮红2 例,均未影响治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治疗前后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具有水、脂双重溶解特性,口服后缓慢吸收,6~12h达到血药高峰浓度(8~12ng/ml);生物利用度较高,达64%~90%,而且不受进食影响;分布容积较大(21L/kg);血浆半减期长达30~50h。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①扩张外周血管,在血压下降的同时能增加脑、冠脉、肾的血液灌注,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2];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③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量临床实验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较强、起效和缓、平稳持久的特点,同时该药以代谢产物的形式被清除,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由于其长效安全,服用方便,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适用于高血压病人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局.20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
[2] 刘国仗.高血压病的现代治疗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9,38:64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公布的《高血压指南》和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10月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I、II 级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28例,女12例,年龄31~83岁,平均59±5岁,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2级27例,病程1~38年。
1.2 方法:入选病例停服所有降压药物,并口服2周安慰剂后开始治疗,于每天7:00-9:00服用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疗程4-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每周测血压3-4次,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休息15 min后坐位测右上肢血压3次,取平均值,治疗开始后每周随访1次,以第4、8周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治疗前1周和治疗4周后血压平均值进行比较,按卫生部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2)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2 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88mmHg,平均舒张压为116mmHg。经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为128mmHg,平均舒张压为88mmHg。根据降压药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23例(占57.5.0%),有效13例(占32.5%),无效4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服药8周后.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头痛3 例,踝部轻度水肿1 例,面部潮红2 例,均未影响治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治疗前后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具有水、脂双重溶解特性,口服后缓慢吸收,6~12h达到血药高峰浓度(8~12ng/ml);生物利用度较高,达64%~90%,而且不受进食影响;分布容积较大(21L/kg);血浆半减期长达30~50h。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①扩张外周血管,在血压下降的同时能增加脑、冠脉、肾的血液灌注,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2];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③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量临床实验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较强、起效和缓、平稳持久的特点,同时该药以代谢产物的形式被清除,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由于其长效安全,服用方便,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适用于高血压病人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局.20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
[2] 刘国仗.高血压病的现代治疗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9,38: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