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留给人们休闲、放松的景观场地越来越少,城市中留存的景观风貌也逐渐减少。但是,城市中的生态景观承担着许多人们生活中必要的功能,例如:生态、文化、休闲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问题。本文就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做出具体阐述。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引言:
目前来说,各个国家都有着十分强烈的保护生态意识以及改造环境意识。日本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理念的“多自然型”河道改造计划,德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了“近自然型”的河道改造计划,同样进行类似改造的还有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关注项目。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我国滨水区域生态水系景观的营造与设计是目前来说比较新的研究方向,更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与探索。
一、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城市滨水区也不例外。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水质、景观防护效果等方面。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自然也需要优美的生活环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所存在的问题就阻碍了人们。
第1,随着城市的扩张,自然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的多樣性随之降低。生态系统的循环是自然环境、植物、动物在长时间内形成的物质于能量的循环,自然形成的河道以及湖泊为水声的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但是,人类的交通发展阻隔了河流,同样也阻隔了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并且滨水区由于靠近人类城市环境破环十分严重,大量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第二,为防治病虫害,农民会大量使用化肥,再加上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目前我国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再加上某些企业为了私利而偷排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的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河道,直接导致了河道水质的污染,使河道丧失了原本的生态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二、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
随着我国的发展,城市的形象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关注视线内,滨水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以往的大多数设计手法都是对传统的古典园林进行借鉴,与现代的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景观营造逐渐重视,出现了大量的设计理论,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景观建设案例。例如:四川成都府难喝活水整治、大连的星海广场建设、大连的老虎滩建设等。
为真正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的植物景观建设,必须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水质为中心,努力创造出舒适的滨水职务景观系统。城市滨水区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系统的交汇地区,物种较为丰富,区域类型也比较复杂。为最大限度的展示自然滨水生态景观的功能性与美学行,必须保护滨水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模拟自然状态下湿地的剖面形态,模拟出自然状态下的水底空间,为水生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另外,植被缓冲带的存在也影响着滨水区生态景观的营造,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公园箩芭地滨水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所谓植被缓冲带,就是指能够被水体影响的一种水陆之间的植被区,大部分位于陆地与水面的交界地。植被缓冲带的设置对于改善水体的水质有一定的作用,是因为污染物在流经地面、植被缓冲带,最后才流入水体,而植被缓冲带能对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拦截与净化。并且,植被缓冲带的存在能够明显的提高城市的有氧率,减少热岛效应,改善附近的环境。但是,植被缓冲带中植物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类型,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大程度上恢复原生态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结合当地历史展现滨水植物景观的人文性
水是孕育一切的摇篮,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样,水也时一种载体,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与发展。人们创造出的历史文化与景观特点都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人文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江南的青石板街还是上海的风格迥异,都体现了不同地区各异的地域文化风情和城市景观。风格各异的城市景观与人文特点是每一个城市内部的巨大内在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才能真正的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我们在设计、营造植物景观时,要充分的理解并剖析当地的人文特色与历史发展过程,将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景观中,着重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目前来说,我们要应用各种不同的首发、方法,将历史的景象重新展现在群众的眼前,用这种方式保护以及延续当地的历史人文特点,赋予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当地特有的人文特色特征。
四、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的植物景观的建设是必需品之一。对于人们来说,忙碌生活的放松与休闲是建立在城市景观建设的前提上,因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作用的不断凸显,我们必须转变原本的设计与营造思路,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远,赵红霞,高祥斌,程佳.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
[2]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04)
[3]李保峰,刘伟毅.城市滨水区复兴——2012新西兰奥克兰滨水区发展规划[J].华中建筑.2013(06)
[4]周昊天,阎瑾,赵红红.滨水区活力营造策略探析——以英国布里斯托尔码头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7(02)
[5]王秀娟,陈雅轩.万州滨江环湖区域滨水区功能布局评析及提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
[6]姚文萃,叶得富,曹秀阳,关中美.基于色彩景观理论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北方园艺.2014(06)
[7]王海壮,栾维新.国外港城滨水区再开发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4)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引言:
目前来说,各个国家都有着十分强烈的保护生态意识以及改造环境意识。日本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理念的“多自然型”河道改造计划,德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了“近自然型”的河道改造计划,同样进行类似改造的还有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关注项目。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我国滨水区域生态水系景观的营造与设计是目前来说比较新的研究方向,更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与探索。
一、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城市滨水区也不例外。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水质、景观防护效果等方面。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自然也需要优美的生活环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所存在的问题就阻碍了人们。
第1,随着城市的扩张,自然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的多樣性随之降低。生态系统的循环是自然环境、植物、动物在长时间内形成的物质于能量的循环,自然形成的河道以及湖泊为水声的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但是,人类的交通发展阻隔了河流,同样也阻隔了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并且滨水区由于靠近人类城市环境破环十分严重,大量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第二,为防治病虫害,农民会大量使用化肥,再加上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目前我国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再加上某些企业为了私利而偷排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的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河道,直接导致了河道水质的污染,使河道丧失了原本的生态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二、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
随着我国的发展,城市的形象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关注视线内,滨水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以往的大多数设计手法都是对传统的古典园林进行借鉴,与现代的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景观营造逐渐重视,出现了大量的设计理论,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景观建设案例。例如:四川成都府难喝活水整治、大连的星海广场建设、大连的老虎滩建设等。
为真正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的植物景观建设,必须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水质为中心,努力创造出舒适的滨水职务景观系统。城市滨水区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系统的交汇地区,物种较为丰富,区域类型也比较复杂。为最大限度的展示自然滨水生态景观的功能性与美学行,必须保护滨水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模拟自然状态下湿地的剖面形态,模拟出自然状态下的水底空间,为水生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另外,植被缓冲带的存在也影响着滨水区生态景观的营造,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公园箩芭地滨水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所谓植被缓冲带,就是指能够被水体影响的一种水陆之间的植被区,大部分位于陆地与水面的交界地。植被缓冲带的设置对于改善水体的水质有一定的作用,是因为污染物在流经地面、植被缓冲带,最后才流入水体,而植被缓冲带能对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拦截与净化。并且,植被缓冲带的存在能够明显的提高城市的有氧率,减少热岛效应,改善附近的环境。但是,植被缓冲带中植物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类型,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大程度上恢复原生态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结合当地历史展现滨水植物景观的人文性
水是孕育一切的摇篮,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样,水也时一种载体,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与发展。人们创造出的历史文化与景观特点都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人文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江南的青石板街还是上海的风格迥异,都体现了不同地区各异的地域文化风情和城市景观。风格各异的城市景观与人文特点是每一个城市内部的巨大内在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才能真正的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我们在设计、营造植物景观时,要充分的理解并剖析当地的人文特色与历史发展过程,将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景观中,着重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目前来说,我们要应用各种不同的首发、方法,将历史的景象重新展现在群众的眼前,用这种方式保护以及延续当地的历史人文特点,赋予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当地特有的人文特色特征。
四、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的植物景观的建设是必需品之一。对于人们来说,忙碌生活的放松与休闲是建立在城市景观建设的前提上,因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作用的不断凸显,我们必须转变原本的设计与营造思路,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远,赵红霞,高祥斌,程佳.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
[2]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04)
[3]李保峰,刘伟毅.城市滨水区复兴——2012新西兰奥克兰滨水区发展规划[J].华中建筑.2013(06)
[4]周昊天,阎瑾,赵红红.滨水区活力营造策略探析——以英国布里斯托尔码头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7(02)
[5]王秀娟,陈雅轩.万州滨江环湖区域滨水区功能布局评析及提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
[6]姚文萃,叶得富,曹秀阳,关中美.基于色彩景观理论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北方园艺.2014(06)
[7]王海壮,栾维新.国外港城滨水区再开发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