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利在这些年能够快速崛起,离不开其成功的模仿战略。不过,在如今“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达利的经营方式似乎与“创新”背道而驰。但其实,在模仿与创新的问题上,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少误区。
第一,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创新。创新不仅是新的想法或者发明,而是把这些新的要素投入到市场,并符合市场的需求。创新也不只包括新产品或者新技术,最早在经济学中提出“创新”观点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新的组织形式和开拓新的市场同样属于创新。
达利能够取得高额利润,与它一系列优化经销渠道的策略不无关系。派出8 000多名专职人员维护经销商网络,并给予经销商较高的利润空间,以鼓励经销商为达利的产品做推广,这些都是在竞争者身上较少见到的。同时达利将销售渠道延伸到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地区,大大拓展了市场规模。这种将销售渠道下沉到乡镇基层地区的策略,已经成为近两年不少企业崛起的秘诀。
第二,模仿并非完全与创新对立。如今许多创新性企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后进入市场的企业,或者在技术上和市场份额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市场领先者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灵感并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同时能够降低风险和成本,发挥后发优势。
达利食品集团从2002年达利园蛋黄派模仿韩国的好丽友派,到2003年可比克薯片模仿品客和乐事等跨国品牌,无不是在走模仿路线。对于“后进者”来说,模仿可以说是最迅速、性价比最高的经营战略。相反,盲目“创新”,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而进行的研发,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
在理想的状态下,模仿可以带来创新,企业利用知识外溢效应提高自身的研发潜力,在获得了一定资产和科研实力之后,再投入到更大的创新活动中去。这一点不仅对企业,对于经济体来说同样如此,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后来的中国大陆,都是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模仿先进国家的技术从而实现本地区的崛起。而每个经济体崛起的背后,又是由许多实现从模仿到创新跨越的企业组成的。
第三,一味的模仿并不应该成为常态,模仿终究要转变到真正的创新上来,而且要提早做好准备,因为从模仿到吸收学习,再到创新这一条路径,每一个阶段的转换都不容易,稍有懈怠,很容易陷入到“路径依赖”当中,阻碍进一步的跨越和提升。达利将20%的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这一点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而言,当前方已经没有競争对手可以再模仿,同时在需求端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时,加大创新投入就势在必行了。
第一,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是创新。创新不仅是新的想法或者发明,而是把这些新的要素投入到市场,并符合市场的需求。创新也不只包括新产品或者新技术,最早在经济学中提出“创新”观点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新的组织形式和开拓新的市场同样属于创新。
达利能够取得高额利润,与它一系列优化经销渠道的策略不无关系。派出8 000多名专职人员维护经销商网络,并给予经销商较高的利润空间,以鼓励经销商为达利的产品做推广,这些都是在竞争者身上较少见到的。同时达利将销售渠道延伸到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地区,大大拓展了市场规模。这种将销售渠道下沉到乡镇基层地区的策略,已经成为近两年不少企业崛起的秘诀。
第二,模仿并非完全与创新对立。如今许多创新性企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后进入市场的企业,或者在技术上和市场份额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市场领先者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灵感并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同时能够降低风险和成本,发挥后发优势。
达利食品集团从2002年达利园蛋黄派模仿韩国的好丽友派,到2003年可比克薯片模仿品客和乐事等跨国品牌,无不是在走模仿路线。对于“后进者”来说,模仿可以说是最迅速、性价比最高的经营战略。相反,盲目“创新”,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而进行的研发,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
在理想的状态下,模仿可以带来创新,企业利用知识外溢效应提高自身的研发潜力,在获得了一定资产和科研实力之后,再投入到更大的创新活动中去。这一点不仅对企业,对于经济体来说同样如此,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后来的中国大陆,都是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模仿先进国家的技术从而实现本地区的崛起。而每个经济体崛起的背后,又是由许多实现从模仿到创新跨越的企业组成的。
第三,一味的模仿并不应该成为常态,模仿终究要转变到真正的创新上来,而且要提早做好准备,因为从模仿到吸收学习,再到创新这一条路径,每一个阶段的转换都不容易,稍有懈怠,很容易陷入到“路径依赖”当中,阻碍进一步的跨越和提升。达利将20%的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这一点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而言,当前方已经没有競争对手可以再模仿,同时在需求端对产品要求越来越高时,加大创新投入就势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