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095-01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科学,也是便于自学的科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而将难以持久下去。兴趣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
一、充分利用生活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游戏、动物等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颗拟人化的太阳,学生觉得非常新奇,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这时老师唱了一首歌:“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唱完以后,便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在教室里面对虚拟的太阳指出东南西北。当学生基本掌握后,老师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对实际的太阳,指出学校的一些建筑物的方位,使学生从有趣的图画、歌谣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认识的乐趣。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中求知
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比如,在“约数和倍数”的复习课上,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从左边起,第一个数字即有约数3,也有约数6,第二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奇数,第三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第四个数字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非0的自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第六个数字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第七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最后一个数字是0。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用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电话号码创设问题情境,勾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使学生学习劲头高涨澎湃,探索欲望倍增。
三、调动学习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
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也暴露出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不足。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仔细想想,反过去问问“为什么?”培养他们多想善问的好习惯。美国的教育观也是主张把“没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有问题”,显然自己能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这样就尽可能避免再出现“小明身高145米”的笑話了。其次要恰当地把握好空间,也就是问题探究正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跳一跳”才摘得到。把传统教学中的封闭题改成开放题,让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比如:小明有5朵花,小红比小明多2朵,小红有几朵花?这是一道封闭题,所有的要素基本上完全确定,如果把这个题改变成:小明有5朵花…………………… (补充条件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开放题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就使学生容易下手。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也常常能找到一、两个答案。学生只要找到一个答案或一种解题的策略就能体验到一次成功。而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只要学生不断去追求成功,他们就会逐步树立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再如:在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老师给出下面的统计图:
1、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看了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3、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哪些建议?
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仅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照顾个体的差异,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和呵护。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科学,也是便于自学的科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而将难以持久下去。兴趣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
一、充分利用生活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游戏、动物等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颗拟人化的太阳,学生觉得非常新奇,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这时老师唱了一首歌:“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唱完以后,便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在教室里面对虚拟的太阳指出东南西北。当学生基本掌握后,老师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对实际的太阳,指出学校的一些建筑物的方位,使学生从有趣的图画、歌谣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认识的乐趣。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中求知
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比如,在“约数和倍数”的复习课上,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从左边起,第一个数字即有约数3,也有约数6,第二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奇数,第三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第四个数字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非0的自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第六个数字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第七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最后一个数字是0。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用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电话号码创设问题情境,勾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使学生学习劲头高涨澎湃,探索欲望倍增。
三、调动学习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
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也暴露出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不足。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仔细想想,反过去问问“为什么?”培养他们多想善问的好习惯。美国的教育观也是主张把“没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有问题”,显然自己能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这样就尽可能避免再出现“小明身高145米”的笑話了。其次要恰当地把握好空间,也就是问题探究正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跳一跳”才摘得到。把传统教学中的封闭题改成开放题,让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比如:小明有5朵花,小红比小明多2朵,小红有几朵花?这是一道封闭题,所有的要素基本上完全确定,如果把这个题改变成:小明有5朵花…………………… (补充条件并提出问题)。这样的开放题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就使学生容易下手。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也常常能找到一、两个答案。学生只要找到一个答案或一种解题的策略就能体验到一次成功。而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只要学生不断去追求成功,他们就会逐步树立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再如:在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老师给出下面的统计图:
1、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看了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3、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哪些建议?
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仅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照顾个体的差异,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