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资源法是培养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者“德法兼备”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但因该部门法具有鲜明的公益性、技术性、趋同性特点,其课程思政教育容易被忽视。环境资源法教学应当融入“德法”兼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引领“全面育人”;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铺垫“全方位”育人;注重参与式、融合式等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效果。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实施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贯彻课程思政全程考核。
【基金项目】
: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2020xsxxkc297),巢湖学院“环境法综合实训”优质课程(CH18YK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资源法是培养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者“德法兼备”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但因该部门法具有鲜明的公益性、技术性、趋同性特点,其课程思政教育容易被忽视。环境资源法教学应当融入“德法”兼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引领“全面育人”;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铺垫“全方位”育人;注重参与式、融合式等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效果。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实施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贯彻课程思政全程考核。
其他文献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关注基础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浸润,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念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深化,在跨学科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阵地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科学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必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一、明意象,定基调 理解诗歌形象,可以从感受意象开始。意象虽然即诗中的人物形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多地是用来泛指诗中人物所写出来的景、物,它们都包含着创造性地表现出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诗人自己抒情言志的依据,是诗人自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 我先通过引导大家针对性地分析古诗词曲常见意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并对其中的几个具有深刻现实价值的素材,比如折柳表示惜别,梅子
心理学中对于个性有这样的描述:“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精彩的作文离不开有个性的表达。三年级正是指导写好习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引导学生“我笔写我心”的同时,若是能够遵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调动兴趣,激活习作的源头 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坚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治康 陈治康,1994年生于湖南怀化,现居武汉。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级研究生,师从陈孟昕先生。作品发表于《美术》《荣宝斋》等期刊。其作品《城南旧事》入展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獲优秀传承作品奖;《武汉记忆2020》入展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消逝的记忆》入展第八届青春心印——关山月青年工笔画展;《石头记》入展
思维导图是思考过程的记录,是学生思维的具体体现,思维导图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理清绘本内容的发展路线,能增强学生复述故事、联想词语、按一定句型组织句子的能力。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已在全球广泛得到应用,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它能帮助我们将扩散思维展开、梳理思路。 思维
读著名画家陈志精先生的山水民居画是一种享受.画中那种厚重的人文气息、浓郁的徽乡情怀、温润的秋浦情结、透彻的人文观照,通过精致浑厚的笔墨风韵、高雅秀丽的设色品位,以静穆的姿态打动着观者的心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并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厘清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分析议题式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探寻议题式教学实现路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厘定
书法发展到如今,时闻对楷书的认知,感觉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对唐楷的体认上,以为只有唐楷才代表中国书法楷书的最高水平.此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失之偏颇,只能说唐楷是中国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即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表达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点燃激情走进课文 语文课堂不但需要教师的热情,还需要教师的激情,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为例,我结合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实际,充满激情地讲解课文,特别是讲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
曹学佺是晚明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清兵破南明后,曹学佺自杀殉国,与黄道周同被称为明末双忠.曹学佺行草自书诗《题玉融塔寺南亭》卷存两件.本文作者根据行笔、钤印及清道光状元林鸿年的鉴定、收藏、钤印、题签等多方面的信息,鉴别“听松阁本”为真迹.由于清早期禁曹学佺著作达100年,此五首自作诗尚未见于目前出版的曹学佺诗集,故此卷存世对研究曹学佺诗作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