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谈起,分析了目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问题 对策
校企合作主要指职业院校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将学校教育引入市场体系中,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及企业的社会环境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通过校企合作,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
目前,在校企合作进程中,所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通常是由较早期的行政部门发展而来,其发展模式主要遵循计划经济体制,与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偏差较大。且其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不科学,难以适应企业运行机制。因而无法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进展。
2.缺乏运行的保障机制
在校企合作进程中,一些政府部门虽然表面上十分支持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但在人力、财力以及制度方面并未给予支持。还有许多地方政府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只是充当“看客”的角色,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阻碍校企合作的发展。
3.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方面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推动校办产业升级,对院校人才培养也有益处。因此应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方面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4.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虽然职业院校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但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依然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其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育阶段,在校企合作中呈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一些教师由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储备不够,在校企合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还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论阶段,远没有达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结合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化,使校企合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首先呼吁各高校和企业界重视校企合作,这是校企合作发展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相关的政府部门、媒体要加大校企合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和经验,少走弯路,再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特点,进行实践,不能盲目跟风。建议推行“产﹑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多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按照企业要求,学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的水平和生产安全,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专业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2006(2).
[2]霍晓光.校企合作 产学互动 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2006(2).
[3]李忠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4]庄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问题 对策
校企合作主要指职业院校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将学校教育引入市场体系中,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及企业的社会环境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通过校企合作,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
目前,在校企合作进程中,所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通常是由较早期的行政部门发展而来,其发展模式主要遵循计划经济体制,与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偏差较大。且其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不科学,难以适应企业运行机制。因而无法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进展。
2.缺乏运行的保障机制
在校企合作进程中,一些政府部门虽然表面上十分支持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但在人力、财力以及制度方面并未给予支持。还有许多地方政府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只是充当“看客”的角色,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阻碍校企合作的发展。
3.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方面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推动校办产业升级,对院校人才培养也有益处。因此应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方面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4.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虽然职业院校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但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依然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其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育阶段,在校企合作中呈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一些教师由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储备不够,在校企合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还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论阶段,远没有达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结合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化,使校企合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首先呼吁各高校和企业界重视校企合作,这是校企合作发展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相关的政府部门、媒体要加大校企合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和经验,少走弯路,再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特点,进行实践,不能盲目跟风。建议推行“产﹑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多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按照企业要求,学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的水平和生产安全,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专业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2006(2).
[2]霍晓光.校企合作 产学互动 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2006(2).
[3]李忠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4]庄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