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电影;县级;创新;发展
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电影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县级影院创新发展的瓶颈
1.突破资金筹集瓶颈:县级影院作为一方公共文化娱乐事业场所,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意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影院改造是行业内部的事,因此很容易被地方政府和公众所忽视。没有真正意义上能把影院改造列入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
2.完善扶持政策:从影院改造过程经历的酸甜苦辣情况来看,激励机制欠完善,扶持政策缺乏力度也是制约县级影院改造速度的一大瓶颈。
3.技术服务体系有待调整充实:完善的技术管理服务体系是县级影院获得技术咨询、信息流通和人才培训的主要保证。县级影院限于自身条件,不可能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开发和转化体系,必须借助上面各级力量和信息来满足其技术创新的嫁接和指导。
4.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由于历史原因县级影院从业人员结构成分复杂,文化修养偏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人才专业知识僵化,技能单一,技术人才的流失和青黄不接匮乏直接导致县级影院改造工程实施的一大瓶颈。
5.理顺上下信息联通是关键:信息不畅通也是制约县级影院改造普及力度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电影身首异位,上下不谐的领导体系,使国家政令到了省里就梗阻了,无法与时俱进接触到最前沿、最关键的产业信息和专业性公用服务信息。
二、县级电影业出现新的曙光
木质座椅、宽阔影厅、便宜票价——国有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曾红极一时。然而之后的十余年,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电影体质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相适应,再加上新娱乐方式的兴起,带来大众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导致我国电影市场整体出现衰退。县级城市的电影院或倒闭或转租,县级城市的电影消费市场一度近乎出现真空的情况。进入新世纪,国家越来越来重视电影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对县级电影业加大了投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启动了实施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程。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群众看电影的热情不断高涨,吸引大量资金涌向产业终端,一度沉寂的县级电影业开始强势复苏。
三、县级数字电影院的投资主体
过去在县级投资建造电影院,都是依靠政府投资,现在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有90%的影院是民营企业投资。各路民营资本在县级城市投资影院改造的热情越来越高,县级城市影院建设可谓遍地开花。他们带着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率先进入影院建设的行列。他们成为影院建设的有力支持者。他们的带头示范行为,也促进了国有影院的市场观念和意识的转变,纷纷加入到投资建造影院的行列,力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影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盘活资源,把原拥有的资源作为筹措改造资金的重要载体,根据新建影院的要求,改造成现代化标准的电影院,大大缩短了影院建设的周期,同时也降低了影院的投资成本,实现了县城影院的多功能化、超市化、数字化。有力的推进了县级电影市场的发展。
四、县级电影院的发展模式
县级影院需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如果按照主流院线的模式,每个放映厅都安装2K数字放映设备,那么成本就太高。县级影院一是没有上百万的设备投资资金,二是因为票房收入太低,影院实现的利润微薄,投资上百万设备,五至六年都难以收回。因此我们认为县级影院的多厅数字放映设备投资,应该是2K、 3D、1.3K,并以1.3K为主。这种模式最适应县级的多厅数字影院,也解决了县城居民能够和大城市影院一样,既能看到进口大片,又能看到优秀国产大片,还大大的节约了投资成本。依托主流院线在数字影院建设方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加大县级数字影院的新建设力度,发展规范影院和特色影院,并努力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影院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影院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影院经营服务水平。
县级影院的不断创新发展,标志着县级电影业从此上了新台阶,结束了县城人看数字电影要到大城市观影的历史,为县城解决人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这一轮的新建改造,振兴了电影业,挽救了频临倒闭的文化企业,是二级电影市场开拓发展又一成功典范。
关键词:电影;县级;创新;发展
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电影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县级影院创新发展的瓶颈
1.突破资金筹集瓶颈:县级影院作为一方公共文化娱乐事业场所,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意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影院改造是行业内部的事,因此很容易被地方政府和公众所忽视。没有真正意义上能把影院改造列入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
2.完善扶持政策:从影院改造过程经历的酸甜苦辣情况来看,激励机制欠完善,扶持政策缺乏力度也是制约县级影院改造速度的一大瓶颈。
3.技术服务体系有待调整充实:完善的技术管理服务体系是县级影院获得技术咨询、信息流通和人才培训的主要保证。县级影院限于自身条件,不可能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开发和转化体系,必须借助上面各级力量和信息来满足其技术创新的嫁接和指导。
4.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由于历史原因县级影院从业人员结构成分复杂,文化修养偏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人才专业知识僵化,技能单一,技术人才的流失和青黄不接匮乏直接导致县级影院改造工程实施的一大瓶颈。
5.理顺上下信息联通是关键:信息不畅通也是制约县级影院改造普及力度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电影身首异位,上下不谐的领导体系,使国家政令到了省里就梗阻了,无法与时俱进接触到最前沿、最关键的产业信息和专业性公用服务信息。
二、县级电影业出现新的曙光
木质座椅、宽阔影厅、便宜票价——国有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曾红极一时。然而之后的十余年,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电影体质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相适应,再加上新娱乐方式的兴起,带来大众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导致我国电影市场整体出现衰退。县级城市的电影院或倒闭或转租,县级城市的电影消费市场一度近乎出现真空的情况。进入新世纪,国家越来越来重视电影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对县级电影业加大了投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启动了实施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程。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群众看电影的热情不断高涨,吸引大量资金涌向产业终端,一度沉寂的县级电影业开始强势复苏。
三、县级数字电影院的投资主体
过去在县级投资建造电影院,都是依靠政府投资,现在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有90%的影院是民营企业投资。各路民营资本在县级城市投资影院改造的热情越来越高,县级城市影院建设可谓遍地开花。他们带着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率先进入影院建设的行列。他们成为影院建设的有力支持者。他们的带头示范行为,也促进了国有影院的市场观念和意识的转变,纷纷加入到投资建造影院的行列,力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影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盘活资源,把原拥有的资源作为筹措改造资金的重要载体,根据新建影院的要求,改造成现代化标准的电影院,大大缩短了影院建设的周期,同时也降低了影院的投资成本,实现了县城影院的多功能化、超市化、数字化。有力的推进了县级电影市场的发展。
四、县级电影院的发展模式
县级影院需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如果按照主流院线的模式,每个放映厅都安装2K数字放映设备,那么成本就太高。县级影院一是没有上百万的设备投资资金,二是因为票房收入太低,影院实现的利润微薄,投资上百万设备,五至六年都难以收回。因此我们认为县级影院的多厅数字放映设备投资,应该是2K、 3D、1.3K,并以1.3K为主。这种模式最适应县级的多厅数字影院,也解决了县城居民能够和大城市影院一样,既能看到进口大片,又能看到优秀国产大片,还大大的节约了投资成本。依托主流院线在数字影院建设方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加大县级数字影院的新建设力度,发展规范影院和特色影院,并努力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影院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影院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影院经营服务水平。
县级影院的不断创新发展,标志着县级电影业从此上了新台阶,结束了县城人看数字电影要到大城市观影的历史,为县城解决人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这一轮的新建改造,振兴了电影业,挽救了频临倒闭的文化企业,是二级电影市场开拓发展又一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