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育构建的重要内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传统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但是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则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中生主体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出发,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高中物理课堂的创新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78-01
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情感交流,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师更多的还是将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认知水平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人格培养与价值塑造。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重新定位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
一、优化教学目标,确定情感教育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基本指导。确定并表达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规划能力,更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引。情感态度与价值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优化。例如在“时间和位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情感态度目标,即利用物理量表示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领会物理世界的奥秘,并基于物理知识的严密性形成良好的观察与表述习惯。再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完成度,还应结合实验操作为学生设计情感目标,即通过实验设计锻炼独立思考与逻辑表述;结合实验探究发展合作意识;结合实验数据发展创新精神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塑造。
二、优化师生关系,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是情感氛围的构建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以及情感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真诚的态度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还应构建自主探究空间,允许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并在师生平等交流中,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前面已经叙述,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厚此薄彼,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矛盾,更会增加师生矛盾。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课堂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中实现个性的展现,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渗透道德理念,凸显学科人文价值
道德理念的塑造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常我们在提到道德理念培养时,都会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但是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学科交叉的推进,德育在其他学科中也实现了渗透与构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在知识学习与实验探究中展示出的人文情感,却是学生道德理念塑造的重要情感资源。在高中物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熏陶。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构建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理解伽利略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执着,从历史人物身上体验科学精神,理解追求理性的重要,从而感受物理学科的人文色彩,并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引导与塑造。
四、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在高考的压力下如何面对知识学习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如何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在强调整齐划一的情况下发展自我个性;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等等。针对这些困惑,教师在物理课堂构建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例如在探寻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自主体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发展情感,进而结合个人思考结果与合作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塑造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情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在高中物理课堂构建中,教师应主动打破传统围绕理论讲解与实验探究形成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渗透思想道德理念,为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提供情感支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13):52.
[2]苏永利.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4):155.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78-01
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情感交流,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师更多的还是将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认知水平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人格培养与价值塑造。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重新定位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
一、优化教学目标,确定情感教育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基本指导。确定并表达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规划能力,更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引。情感态度与价值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优化。例如在“时间和位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情感态度目标,即利用物理量表示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领会物理世界的奥秘,并基于物理知识的严密性形成良好的观察与表述习惯。再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完成度,还应结合实验操作为学生设计情感目标,即通过实验设计锻炼独立思考与逻辑表述;结合实验探究发展合作意识;结合实验数据发展创新精神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塑造。
二、优化师生关系,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是情感氛围的构建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以及情感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真诚的态度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还应构建自主探究空间,允许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并在师生平等交流中,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前面已经叙述,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厚此薄彼,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矛盾,更会增加师生矛盾。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课堂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中实现个性的展现,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渗透道德理念,凸显学科人文价值
道德理念的塑造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常我们在提到道德理念培养时,都会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但是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学科交叉的推进,德育在其他学科中也实现了渗透与构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在知识学习与实验探究中展示出的人文情感,却是学生道德理念塑造的重要情感资源。在高中物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熏陶。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构建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理解伽利略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执着,从历史人物身上体验科学精神,理解追求理性的重要,从而感受物理学科的人文色彩,并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引导与塑造。
四、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在高考的压力下如何面对知识学习与情感发展的关系,如何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在强调整齐划一的情况下发展自我个性;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等等。针对这些困惑,教师在物理课堂构建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例如在探寻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自主体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发展情感,进而结合个人思考结果与合作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塑造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情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在高中物理课堂构建中,教师应主动打破传统围绕理论讲解与实验探究形成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渗透思想道德理念,为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提供情感支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13):52.
[2]苏永利.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