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去津土壤残留生物修复菌肥作用原理与田间应用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莠去津是玉米田应用的优秀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常对轮作后茬敏感作物造成严重毒害。采用生物修复菌肥做种肥、结合菌肥拌种和叶面喷施方法,研究对玉米后茬旱直播水稻生长发育及药害修复机理,对土壤中莠去津残留量、水稻生长和生理指标、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颗粒菌肥做种肥 粉剂菌肥拌种 水剂菌肥叶面喷施是莠去津土壤残留毒害修复的最佳方法,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喷施菌肥后7 d从施用菌肥前的0.9 mg/kg下降到0.1 mg/kg,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33.74%,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3.39%和92.57%,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48.01%;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2.33%、67.51%和74.80%,根系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3.98%和55.43%;土壤磷酸酶、脲酶及纖维素酶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9.17%、528.65%和35.21%。
  关键词 :莠去津; 生物修复菌肥; 旱直播水稻; 抗逆酶; 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
  S 156.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20391
  The mechanism and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 of bacterial fertilizers for
  bioremediation of atrazine residues in soil
  DING Wei*, XIN Ruiy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Atrazine is an excellent herbicide applied in maize fields. However, it often causes serious toxicity to sensitive crops after rotation due to its long residual time in soil. Using bacterial fertilizer as seed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seed dressing and foliar spraying, the growth of succeeding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after corn, and the repair mechanism of herbicide damage were studied, and the residue of atrazine in soil,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rice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oil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using seed dressing with bacterial powder repairing bacterial fertilizer as seed fertilizer foliar spraying of bacterial solution was the best way to reduce the soil residual toxicity of atrazine. Seven days after application the content of atrazine in soil decreased from 0.9 mg/kg to 0.1 mg/k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in the rice leaves increased by 33.74%, 23.39%, 92.57%,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decreased by 48.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growth indices and quality of rice wer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plant height,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shoots increased by 22.33%, 67.51% and 74.80%seven days after application, and the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roots increased by 33.98% and 55.4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Concurrently, the content of soil phosphatase, urease and cellulase increased by 49.17%, 528.65% and 35.21%,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trazine; bacterial fertilizer;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stress-resistant enzyme; soil enzyme
  莠去津是三嗪类内吸性除草剂,生产成本低、除草效果好[1],但其在土壤中的流动性较高且残效期长[23],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和造成环境污染[45]。在治理莠去津残留毒害的过程中,生物修复以操作简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众多治理方法中的首选[6]。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莠去津降解菌的筛选及生物修复效果报道[78],但都是在实验室内利用菌株对含莠去津的土壤或水进行纯培养降解试验,没有考虑作物和田间环境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尚无法应用于田间。王志刚等以高岭土和腐殖酸为载体材料,研制出菌剂的最佳载体材料配比,为降解菌提供适宜的载体条件[9]。Madariaga-Navarrete等进行了温室试验,初步探讨了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因素相结合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发现当生物强化和植物修复相结合时,莠去津降解效率更高,根际微生物的生物强化在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刘丹丹等将研制的生物修复菌剂应用于黄瓜盆栽试验中,发现以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的修复菌剂对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及黄瓜的毒害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实现了菌剂的制备与盆栽中的应用[11]。虽然莠去津的生物降解和修复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降解菌的生存适应性和降解效果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如降解菌所需营养、接种量难以把握,降解菌与土壤微生物相比是否具有养分竞争优势和受不同作物影响等多方面原因[1213],莠去津生物修复菌肥或菌剂的田间应用研究依然很少,更多的是菌株筛选后的实验室和盆栽研究[1415],对作物和土壤等修复效果评价也不够完善。应用于大田试验的研究除马秀兰等[16]对栽培人参土壤中莠去津残留修复的田间模拟试验外,至今未有其他报道。
  本试验以多年施用莠去津的玉米田土壤进行旱直播水稻栽培,利用莠去津残留生物修复菌肥同时做种肥、拌种和叶面喷施,综合考虑作物和田间环境条件进行莠去津田间残留修复和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安全性研究。本文进行菌肥施用后田间土壤莠去津残留检测、水稻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探究对玉米田残留莠去津对水稻毒害修复机理并确定菌肥最佳施用方法,为莠去津残留生物修复菌肥应用于大田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庆稻5号’。
  供试生物修复颗粒菌肥、粉剂菌肥和水剂菌肥由东北农业大学农药学科研制并提供,包括颗粒生物修复菌肥:青霉等有益菌数≥2亿/g,N P2O5 K2O=20%;粉剂生物修复菌肥:青霉等有益菌数≥20亿/g;水剂生物修复菌肥:短小芽孢杆菌等有益菌数≥10亿/g。
  1.2 试验设计
  2018年和2019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田为多年连续施用莠去津的玉米地块,后茬作物为旱直播水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4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各处理土壤莠去津残留、旱直播水稻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均4次重复测定。
  1.3 旱直播水稻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生物修复水剂菌肥在旱直播水稻出苗后2叶期喷施。水稻4叶期后,每间隔7 d调查各处理水稻株高、分蘖数,地上和根系鲜重及干重。干重测定采用烘干法,105℃杀菌30 min,60℃烘干至恒重。每次调查和取样均在各处理小区中間2行取50株长势一致的水稻进行4次重复测定。
  在喷施菌液后的7、14、28 d各处理取样,保温箱冷藏带回实验室,取水稻新近完全伸展叶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17],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含量。
  1.4 旱直播水稻根系土壤酶及莠去津土壤残留测定
  喷施菌肥后7 d,每处理取200 g根系附近土壤,风干后测定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用靛酚比色法[18];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法[19];纤维素酶活性用CMC糖化力法[20]。
  水稻4叶期,每处理取500 g根系附近土壤冷冻保存,采用乙腈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SPE小柱净化,用气相色谱测定莠去津的土壤残留量[21]。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应用DPS 10.15软件分析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旱直播水稻根际土莠去津残留量的影响
  施用菌肥后,各处理的根际土中莠去津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常规施肥 颗粒菌肥做种肥 粉剂菌肥拌种 水剂菌肥叶面喷施处理的根际土莠去津残留量最低,比对照显著降低88.89%,比常规施肥 颗粒菌肥做种肥和常规施肥 颗粒菌肥做种肥 粉剂菌肥拌种分别显著降低84.62%和75%,说明生物修复菌肥各处理对莠去津的土壤残留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常规施肥 颗粒菌肥做种肥 粉剂菌肥拌种 水剂菌肥叶面喷施处理降低残留效果最好,是莠去津土壤残留生物修复菌肥的最佳施用方法(图1)。
  2.2 菌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旱直播水稻生长指标的影响
  施用菌肥后,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株高、地上部与根系鲜重、干重均渐渐显著增加,分蘖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其中,常规施肥 颗粒菌肥做种肥 粉剂菌肥拌种 水剂菌肥叶面喷施处理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地上部茎叶鲜重和根系鲜重及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叶面肥7 d后,该处理株高和分蘖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2.33%和65.22%,地上部
  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67.51%和7480%,根系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398%和55.43%;到28 d,该处理株高比对照增加8.6 cm,分蘖数显著增加50.0%,地上部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30.97%和174.03%,根系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34.09%和75.88%(表2,P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质、美感发展均衡发展的全新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以人与自然的融合为目标,提倡在健身、娱乐、休闲中回归自然,以实现健身与悦心的科学结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大多依托当地休闲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培养从事休闲体育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和活动组织的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找出校
为了明确黏虫MagR、Cry2基因在定向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黏虫MagR、Cry2基因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黏虫MagR基因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正在渐渐被人们发现。传统教育领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对大学传统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它的科学可行性应该不断地在高校体育课堂进行测试。
摘要 :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第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合成。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探究ACC在滞育七星瓢虫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七星瓢虫中克隆得到ACC基因全长,命名为CsACC(GenBank登录号:MT012819),该基因cD
目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喜欢篮球这项运动。而篮球作为以手为核心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是目前受众较为广泛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中的篮球体
如今社会上大力推行高校体育舞蹈,也做为最新兴的行业之一,已经开始重视并改革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本文就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于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体教融合,体教融合意味着体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将体育和教育能够更深入的融合。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一定层面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因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