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乡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汉光先生是一名身居香港卻不忘家乡的思乡人,他闯荡香港,事业有成,返回家乡,扶贫助学,一份爱国爱乡之情,切切,一颗爱国爱乡之心,明明。六年前,在他的倡导与操办之下,成立了旨在服务乡梓、建设家乡的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半年前,为回乡的乡亲提供一处健康娱乐的好去处,他於2012年投资成立金峰文娱活动中心,既助推龙岗区经济发展,又丰富当地乡亲的文娱生活……乡音不忘,乡情常念。他的作为,皆因其心中那一份抹不去的家园乡情。
  乡音不忘 乡情常念
  有人说,走过如画的春夏秋冬,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但卻带不走儿时的天真烂漫,故乡的月亮弯弯,更带不走的是牵动肝肠的乡情悠悠。於刘汉光先生而言,乡情是浓浓软软的客家话,乡情是沙滩上咸咸的海风,在怀想乡情的日子里,乡情是一条走也走不完的路。
  刘汉光先生,祖籍深圳龙岗。在他的儿时记忆里,虽说那时的龙岗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但那时一座座广府民居、客家围屋、祠堂、寺庙等建筑以及各种美食所组成的家乡元素,卻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出生在香港,但在龙岗长大,在这里拥有我太多的回忆,小学及中学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从而让我有一种很深厚的家乡观念。”像许多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年轻时代在香港闯荡,从事过纺织业等数个行业,在事业上卓有成绩。
  深负家乡观念的人,即使走到涯海角,即使功有天高,内心仍时时惦记着最亲最爱的家乡。“以前,我的母亲就常说,心胸要开阔一些,凡事豁达一些,特别是多帮助他人,因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一直以来我都是热心助人,也希望能在香港成立一个同乡会,帮助更多的人。”就在前几年,刘汉光先生从事业上退下来,怀着一个联络乡亲的美好愿望,开始筹备同乡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香港成立同乡会的倡议,消息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像陈少平先生等众多香港乡亲的一致认同,以及深圳龙岗区政府、龙岗街道办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於是,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在众人的嘱目之下顺利成立。
  2006年6月23日,由一批祖籍深圳龙岗的香港居民及海外侨胞组成的非牟利社团——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在众人的见证下正式成立,由刘汉光先生担任会长,“同乡会成立至今,一直坚持以联络乡情、服务家乡、资源共享、互助互惠、共谋福祉的宗旨服务家乡,联谊乡亲,以期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造福大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汉光先生的精力不但投入其所创办的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更善於发动该会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联谊乡情,造福桑梓。2009年,正值祖国六十周年华诞,刘汉光先生倡议以此契机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倡议一出,即得到香港葵涌同乡会、香港大鹏同乡会、香港平湖同乡会等六个家乡社团的积极响应。当时,庆典活动在深圳市政府及龙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众乡亲们的齐心协力、热情参与之下圆满成功,至今在人们的记忆里都是一片祥和热闹的隆重场面。为配合该庆典的盛大举动,他们还专门出版编辑了一本热情洋溢的《爱我中华》庆祝祖国六十周年大会特刊。
  敦睦乡谊 共谋发展
  时光荏苒,2012年6月是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成立六周年,在当月16日,该会假座九龙伦敦大酒楼隆重举行了盛大的周年会庆晚会,400多名深港两地的乡亲欢聚一堂,乡梓情浓。深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孔爱玲,龙岗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曾稳高等领导、嘉宾到会祝贺,共祝同乡会兴旺发达,並寄望同乡会发展壮大。
  忆及当晚,刘汉光先生仍是记忆犹新,热爱唱歌的他还特意为当晚作词的《美丽的龙岗,我的家》在晚会上演唱,爱乡情深的歌曲,赢得了在座乡亲们的共鸣,使得台下台下群情激昂,掌声不断。
  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的会务亦蓬勃发展,卓有成效。一方面,扶贫助学、扶幼敬老,另一方面,组织旅遊和考察团回乡参观访问。“在助学敬老方面,我们与香港彩虹警察义工队合作,每年都会资助家乡的贫困学生,让他们圆自己的求学梦;同时我们也常去孤儿院、老人院探望,送上慰问金及日常物品。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我们会组织两次旅遊,近几年来先後走访参观了深圳客家博物馆罗瑞合村、龙门县、农民画廊、南昆山温泉度假村等地,借此加深香港乡亲对家乡的了解及对客家文化的认识。有时,我们也组建商业性质的考察团回乡考察,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牵线。”另外,该会还有义诊、音乐培训等等,从而丰富了乡亲们的业餘生活。
  “我们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100多名,六年後的今天已达到1000多人,人数翻了好几番。然而,据我所知,在香港的龙岗乡亲达到数万人,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爭取空间。”刘汉光先生认为一个会的成长,更需要老中青三代的承上启下,他表示在未来的会务中将更加注重吸纳新会员,“我们将多鼓励青年人加入同乡会,带领他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在今後为香港及家乡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乡情依旧 投资家乡
  谈及家乡龙岗数十年的变化,刘汉光先生更是滔滔不绝,面露喜悦与欣赏的神情,“龙岗如今的发展和变化,非常之快,这是我之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以前我们村拥有自行车的家庭都不多,一个村大概有两三辆,而现在我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汽车,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举办不久的大运会打造了完善的基建,若不是大运会,龙岗要发展到现有条件肯定还需几年。”
  实际上,龙岗的变化不但使刘汉光先生为此骄傲,亦是深圳的骄傲,它以工业发展为主轴,拥有比亚迪、华为等大型企业,拥有大运新城、南岭村、大芬油画村等标誌性的、文化氛围浓厚的产业,以及一座座“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的客家围堡、祠堂等建筑,刘汉光先生十分看好龙岗的发展前景,“目前,政府对龙岗的发展做了一个非常好地整体规划,特别是地铁开通以後,发展潛力巨大,值得期待。”
  当然,除了经常带领乡亲们回龙岗考察项目之外,刘汉光先生以前也曾有投资,目前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项目。“以往,许多乡亲从香港或国外回来,难得找到一处适合聚会的地方,因此在半年以前,我便萌发了开设一个文娱中心的想法。”半年之後,由他所投资的、推崇健康文娱活动的——金峰文娱活动中心。据了解,该中心位居龙岗中心地带,面积达三千六百多平方,集KTV、乒乓球、歌舞厅、棋牌室、培训班於一体的大型娱乐场所,已於2013年1月19日隆重开业。“我们中心的乒乓球室是龙岗区最大的室内乒乓球室,而且,在三楼的羽毛球场,也是龙岗区最大的羽毛球场所,众多的羽毛球赛事都是在这里举行。”这意味着,金峰文娱活动中心的开业,不但达成了刘汉光先生希望为乡亲提供一个适宜聚会场所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龙岗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当地乒乓球爱好者的愿望。
  纵观刘汉光先生的一生,犹如在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创会之时,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党工委对他的祝福词一样,“忆往昔,披荆斩棘;闯香江,事业辉煌;为家乡,增光添彩;爱祖国,任重道远;立大业,团结一致;谋福祉,众人欢畅!”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刘汉光先生,1940年出生於香港,祖籍深圳龙岗,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会长、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侨联会名誉主席、深圳市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副会长、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2012年,他为服务乡亲还於家乡投资了金峰文娱活动中心,为乡亲回亲提供了一个设施完备的文娱中心。】
其他文献
张国强先生是一位把爱国付诸於实际行动的港商,数十年来,一直以“支持国产体育用品走向世界,实现零的突破”为理想,矢志不移地投入身心,並作出了傑出贡献。从公司走向社团服务,最让他痴迷不已、难以割舍的工作,莫过於体育用品的改良和研究,体育精神的推广和普及。他好钻研,对体育事业尤其如此,“张氏定理”、“捷脚道”、“运动鞋民用化、民用鞋运动化”等,一次次闪着智慧之光的思想不时迸发而出,足以引起後辈景仰和效仿
期刊
金峰文娱活动中心
期刊
黄秋生先生 是一位追逐书画艺术梦想的追梦者。他孜孜不倦,儘管时间匆匆飞驰,卻对书画保持始终如一的爱好。梦想是美丽的,逐梦的人因此同样美丽。为了梦想,他锲而不舍,无论生活如何变换,仍未放下对艺术的执著。流经岁月,魅力更是異常。  几经辗转梦成真  对书画的兴趣,是黄秋生先生与生俱来的财富,不可替代亦无可限量。自他懂事以来,执起毛笔,把所思所想留在薄薄的宣纸上,便是乐事之一。从小爱好书画,具备着艺术的
期刊
汪建华摄影作品
期刊
黃友嘉博士是一位心系家國民生的人士,傳承父親黃保欣先生的愛國情愫,懷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念,深刻體悟社會格局的需求變化,緊扣經濟脈搏,積極建言獻策,惟願香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他對國家發展的熱誠與責任由來已久。無私奉獻這條路,他揮灑智慧和汗水,鞠躬盡瘁,兼濟天下。君子之風,令人欽敬!  【黃友嘉博士,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聯僑遠東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同
期刊
地处香港大屿山愉景湾东南以及梅窝东北的坪洲,属离岛区,面积0.98平方公里,形如哑铃。四面碧海环抱、风光秀丽。是一处安谧天然、浪漫悠閒的宜居之地。地理原因使坪洲远离港岛的喧嚣繁忙,即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四处设厂,这里厂家也不过三四间,当地人仍以农事、渔业营生。此时,马镇添先生也还是一位以牙雕为职业的手工艺人。  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了解坪洲的历史:“离岛区各个岛的情况不同,坪洲的
期刊
康寿领先生是一名精通医术与武术的康寿长者,一生致力於传承中医国粹、弘扬武术瑰宝。他为人风趣、乐观、慈爱,出身於武术世家,早年是体育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後成为福建省第一批就业分配的本科大学生,定居香港三十年来,一方面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开设有中医跌打医馆;一方面以精湛的武艺,广传有缘之人,桃李缤纷,更难可贵的是,其习武精神在儿孙身上得以传承、发扬!  武术精神 代代相传  已年近八旬的康寿领教授
期刊
颜木兰女士 鍾爱舞蹈,一生醉心於翩翩起舞的美妙时刻;她坚持艺术的真谛,早年,踏着轻盈愉悦的步伐,从印尼而来,经过华北、西北,跨过生活的坎坷,展现人生的美好,终於扎根香港,舞动东方之珠。挥挥彩绸,中国舞、民族舞艺术的种子在香江之畔生根发芽;手持团扇,古典与现代的演绎交相呼应、相互辉映。一路上精彩舞动,一路的芳华留踪。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接班人,於各舞蹈团做出了很大成绩。  坚强执著重追梦  从事舞蹈工作
期刊
【本刊讯】2012年11月28日,香港华商会2012-2013年度委员就职典礼暨十周年纪念会员联欢大会假旺角伦敦大酒楼召开,气氛热烈。  当晚,大会邀请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高宝龄太平绅士、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朱曦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副部长何建华先生、中华航空公司客运商务经理黄多多女士莅临主礼。  大会上,该会2012-2
期刊
施养善先生是社群服务的热心人士,身兼十多个社团职务,却始终尽心尽力。乐善好施的他,可谓人如其名,载德行善,情系桑梓,只言付出,不求回报。事业之道上,他白手立业,奋发图强,以勤力演绎了“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他敬业奉献,曾获得晋江市恢齐中心小学关爱奖牌、石狮市施琅学术研究会的荣誉奖及贡献奖,为文化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生活中的他,待人友善,心胸澹泊,有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施养善先生,三和企业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