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识鉴奥做“知音”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千百年来为什么知音难觅?文学鉴赏者怎样才能成为深知“文心”的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一文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解答:鉴赏者必须在“博观”的基础上,依据“六观”的标准和原则,采用“妙鉴”之术, 通过文学接受活动,“深识鉴奥”,找出作品的“异”——知音就打造成功了。
  关键词:刘勰古代文论文学鉴赏深识鉴奥 知音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篇, 是刘勰论述文学批评的专篇,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
  “知音”一词首见于《礼记·乐记》:“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可见“知音”的意思,本指懂得音乐。后来,“知音”被固化成为一个文化内涵并典出《列子·汤问:》这么个深知音律的故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显然, 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刘勰以“知音”来命篇,藉此喻彼,是以“知音”代指正确的文学鉴赏者,意在探讨鉴赏者如何才能成为深知“文心”的知音。
  笔者反复研读《文心雕龙·知音》后,对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刘勰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原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刘勰知音难觅的感叹和怎样做知音的观点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一、音实难知,知实难逢——知音难觅的原因
  文学作品的优劣怎样鉴别?鉴别的标准和原则到底怎样?深知“文心”的知音又在哪里?刘鳃在《文心雕龙·知音》开篇就感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千百年来,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堆山叠海,但深知“文心”的鉴赏者(知音)却“千载其一”,这是为什么?知音难觅的原因究竟何在?刘勰认为:
  (一)音实难知
  客观上,“形器易征”而“文情难鉴”。和实物相比,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抽象而复杂:“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的确,文学鉴赏的对象是抽象而复杂的文学作品,它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具有深层的内涵。因此,鉴别抽象性的文学作品,要难于鉴别具体的实物。
  主观上,“知多偏好”而“人莫圆该”。刘勰认为,文学鉴赏者往往见识有限并各有偏好,不能客观而公正地评价有“万端之变”的文学作品:“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刘勰认为,尽管鉴赏者的评价标准不同,但如果鉴赏者见识浅薄、素质低下而且“知多偏好”,那么他们就属于“俗鉴”者。而“俗鉴”者“各执一隅之解”,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不能成为深知“文心”的知音。其结果将直接导致“深废浅售”,曲高和寡。古往今来,这样的事实大量存在,因而刘勰感叹:“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二)知实难逢
  刘勰认为古来知音难觅的另一原因,是鉴赏者往往犯“贱同思古”( 贵古贱今)、 “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的错误,无法成为知音。比如秦皇汉武,虽然鉴照洞明,但也贵古贱今:“‘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这与复古派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何其相同 !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知音;又比如班固曹植,才实鸿懿,却也崇己抑人:“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这与曹丕嗤笑的“文人相轻”何其一致!所以他们也不是真正的知音;再如楼护之流,学不逮文,却信伪迷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这与 “以讹传讹”有何区别!所以他们更不是真正的知音。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刘勰认为,秦皇汉武、班固曹植、楼护之流,都属于低层次的“俗鉴”者,根本算不上“知音”。
  二、操千曲,标“六观”,无私轻重——知音的必备条件
  虽然知音难觅,但刘勰认为,只要具备条件,深知“文心”的知音仍然可以培养和造就。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真正的知音呢?刘勰认为:
  (一)博见广闻,不偏憎爱
  鉴于“音实难知”、“知实难逢”——知音难觅的原因,刘勰认为,要想成为深知“文心”的知音,鉴赏者的学识水平和人格素质非常关键。鉴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曲折的积累过程。鉴赏者应博见广闻,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努力培养自己广博的艺术趣味和宽厚的审美心胸,排除私见偏爱,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所谓“圆照”,指客观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所谓“博观”,即要求鉴赏者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拓宽多维度的审美视野,深化文学鉴赏的理论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博观”是“圆照”的基础,是达到文学鉴赏最高境界——“妙鉴”的首要因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鉴赏者只有通过“博观”,大量阅读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理解能力。正如苏轼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贱;不觌虎豹之彧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之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说明只有“博观”方能细大不捐,网罗无遗。   刘勰还很重视鉴赏者人格素质的培养。他认为鉴赏者的人格素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起到很关键的引导作用。他反对鉴赏者以主观好恶去评价文学作品。鉴赏者如果只凭主观好恶去鉴赏文学作品,就必然会失掉客观公正的态度,就不可能对文学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刘勰认为鉴赏者在“博观”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自身的人格素质,培养自己广博的艺术趣味和宽厚的审美心胸,使自己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够坚定持有“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态度,努力做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二)将阅文情,先标“六观”
  刘勰认为,文学作品虽然很抽象且“文情难鉴”,但不是不能鉴。关键在于鉴的标准和原则。鉴赏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标准和原则,懂得“妙鉴”之术,文情就可鉴。即在“将阅文情”之时,先要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六观”既是文学评价的标准,也是文学评价的原则。“观位体”,就是看作品的体裁如何;“观置辞”,就是看作品语言句式的特点如何;“观通变”,就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如何;“观奇正”,就是看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如何;“观事义”,就是看作品描绘的人、事、景、物典型性如何;“观宫商”,就是看作品叙事的节奏和语言表达的韵律如何。刘勰认为,“六观” 是鉴赏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原则。要正确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就要深入作品结构,从体裁的安排、辞句的运用、继承与革新、表达的奇正、典故的运用、音节的处理六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作品,去解读和探究作品的思想内容,去还原作者的创作本意。为此,鉴赏者就必须具备六种素养:文本体裁的素养;处理文辞的素养;贯通创新的素养;运用奇正的素养;善用典故的素养;音韵声律的素养。
  依据刘勰的上述观点,与“俗鉴”者相对比,“妙鉴”者能够博见广闻,不偏憎爱,懂得“六观”——这是成为知音的基本条件。文学鉴赏者只有具备这一基本条件,才奠定了成为知音的坚实基础。
  三、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深识鉴奥——成就真正的知音
  文学鉴赏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作者被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塑造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如前所述,文学作品虽然很抽象且“文情难鉴”,但不是不能鉴。比如《练字》篇:“心既托声于言,言必寄形于字。”再繁难艰深的语言文字,毕竟也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的符号。
  文学鉴赏是一种精神活动。一方面鉴赏者通过作品中的特定形象来激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鉴赏者又可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认识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和丰富作品里的形象内涵。文学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和文学鉴赏者的鉴赏过程是相反的。刘勰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深刻的阐述:作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鉴赏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前者是由情及文;后者则是由文及情。
  什么才是深知“文心”的知音?鉴赏者怎样才能成为知音?刘勰认为:“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因此,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见异唯知音耳”。
  所谓“见异”,就是文学鉴赏者在“博观”的基础上,依据“六观”的标准和原则,采用“妙鉴”之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通过文学接受活动,沿着审美的轨道,深入地探求作者的思想与情志,“深识鉴奥”,找出作品的“异”。即通过理解作品的语言而感受意象,通过感受意象而体验情感,通过体验情感而认识意象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义,达到“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的审美最高境界。刘勰认为,此时,鉴赏者就会表现出“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真正的知音也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王学敏 《文心雕龙·知音》辨疑 语文学刊[J]2007,21
  [2]何蓉 周玲 《文心雕龙·知音》浅析大众文艺(理论)[J]2009,17
  [3]李映山 《文心雕龙·知音》探赜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2001,06
  [4]姚念 耿晓辉 《文心雕龙》“知音”一词解读时代文学(下半月)[J]2012,01
  [5]詹锳 《文心雕龙·知音》篇义证 天津社会科学[J]1982,04
  [6]张文浩 李平华 《文心雕龙·知音》篇“妙鉴”论 湖北社會科學[J]2009,1
其他文献
瓷胎竹编 26cm×16cm 2021年  该作品为瓷胎竹编艺术品,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传統工艺的理解——“传而不统”,“传”是“根”,“不统”是“魂”,有魂才能感知当下,才能和时代接轨,这就是“创新”。故他设计制作的作品均力求最大限度地做到“集时尚与实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技艺)、绿色与环保有机地融为一体”。该作品竹丝厚0.2mm,宽0.43mm,编织方法“双线交叉走丝”竹丝扣器新编法(首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和文艺发展。从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到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会把中国特
斩病毒   这个冬天不太冷   四起的风,缺锋少刃   一场雪推开年关的门   一种不知哪儿冒出的新型病毒   怀着鬼胎,戴着冠状   途经野生的动物,或其他   直击武汉人民的肺腑   一场隐秘的战争   在感染者体内、在全民心中   在九州大地,無声地打响   脏腑间,免疫系统在调兵遣将   每一颗心都在摇旗打鼓,呐喊助威   争分夺秒的医护战士们   正全力以赴,为天道、为仁义   为胞、为
198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巨野县,博士学历,清华美院李兵水墨雪山高研班第一期学员。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西部中国书画院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教师。  海申兄斯文如镜,其人亦不多说,其画亦如其人。我与海申兄同窗十载,初识于2002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其才华令人折服。其攻国画,然书法、诗文俱佳,尤喜临宋画,山水、花鸟、人物涉猎广泛,虽如此,山水仍是其最爱。不仅好山水、爱山水,对山水可谓魂牵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川剧时,发现它已被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一场“振兴川剧”的保卫战打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时至今日,在近四十年中,四川省一直本着“保护、继承、改革、创新”的方针进行川剧的振兴事业。2020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主管单位:雅安市天全县委宣传部  雅安市天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雅安市天全县作家协会  李存刚  LICUNGANG  《二郎山》主编。生于1973年,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四川省天全县中医院。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散文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散文集《喊疼>《徙水流经》《身体病》等。  寄語  天全,地处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这里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个担任班长,一个担任学习委员;一个学扬琴,一个拉二胡;她是他的“不管部长”,他是她的“高级文秘”;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郎才女貌,神仙眷侣。从成都到高原再回到成都,从少年到相守至白头,有了他的陪伴,生命就得以延续,有了她的陪伴,前进就有了方向。  敖昌群和张莉娟相识于1963年,那年两人同时考进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一个学扬琴,一个拉二胡。张莉娟担任班长,敖昌群任学习委员,放到现在,可以拍成“双学霸
绿陶 36cm×32cm 2019年  会理绿陶釉料、泥料采用当地天然矿物原矿配制而成,烧成气氛为氧化焰,因烧制之前所有的釉料均呈灰色,无法直观观察釉色之间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只有经过高温烧制才能显色,充分体现了会理绿陶入窑一色,出炉万彩的独特魅力。  该作品体现的是绿陶材质、坯体的自然之美,将远古的特色纹样、吉祥图腾,用打散构成的方式重新组合,这是一种独特创意,深色的底纹跟图案,釉彩之间形成鲜明、
唐国富  1955年生于雅安芦山,从艺30多年。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县博物馆原馆长。  1999年,汉白玉雕《文翁》半身像立于成都石室中学;2012年,红泥陶《老成都》一套三件荣获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3年木雕《老村长》荣获了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首展金奖,多个石雕、木雕、书法作品入编各类典籍。特别是研究改良了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黑沙陶制作陶艺
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   不需要什么药神,罩神,战神……   尤其是瘟神   请所有的神,一律走开   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   所有的神。无一例外   都会在传说中被感染。都容易   把人引向他途   所有的神,都不及人民的人,重要   请2020年退回去。重来   我们需要一个重振行装再出发的春天   让风,无忧无虑地吹   春天的钥匙最好由人类自己保管   不要对蝙蝠说   把春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