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多种方法,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下面笔者简单谈几种教学方法。
一、转角色、构平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二、教学体现生活化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而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时,笔者把门轴比作地轴,在开门的过程中门绕着门轴单位时间转过一个角度,这就是角速度,并且让学生体会地球上除两极点外任何地方的角速度均为15度每小时。
三、多归纳、显规律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分布规律)等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科学设置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因此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时间要适当。教师在选择实验时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在具备实验特质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思维疑点处设置实验,争取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让学生理解各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原理。
五、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使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与地理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及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风格和特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洋流”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
七、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地理新教材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抓住学生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转角色、构平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二、教学体现生活化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而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时,笔者把门轴比作地轴,在开门的过程中门绕着门轴单位时间转过一个角度,这就是角速度,并且让学生体会地球上除两极点外任何地方的角速度均为15度每小时。
三、多归纳、显规律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分布规律)等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科学设置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因此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时间要适当。教师在选择实验时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在具备实验特质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思维疑点处设置实验,争取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让学生理解各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原理。
五、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使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与地理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及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风格和特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洋流”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
七、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地理新教材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抓住学生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