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观察应用系统性免疫抑制疗法如环孢素A(CyA)、FK506等治疗银屑病可使皮损完全消除,故认为银屑病是一种进行性、慢性、Th-1细胞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炎性损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观察应用系统性免疫抑制疗法如环孢素A(CyA)、FK506等治疗银屑病可使皮损完全消除,故认为银屑病是一种进行性、慢性、Th-1细胞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炎性损害。
其他文献
斑秃的病程难以预测,对治疗的反应不一,经常复发。重症斑秃的多数治疗方案均不理想,有证据表明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地治疗重症斑秃,但仍有争论。作者对此进行了评估。
至今,已发现与表皮分化有关的基因20余个,它们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近端,都与1q21区有关。Psoriasin是在银屑病皮损中新发现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
对阴道滴虫(TV)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受试者来自美国五个城市大学附属医院产前门诊的妊娠妇女.共13816名妇女参加了该项研究,其中黑人5241名,西班牙裔人4226名,白人4339名.
趋化因子与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由趋化因子引起的细胞趋化运动在异位性皮炎的炎症形成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趋化因子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的调节。现讨论趋化因子的种类、生物学活性和与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关系。
银屑病的特征之一是在皮损中聚集着大量活化的增殖中的淋巴样细胞,这些淋巴样细胞对银屑病皮损的发生和维持似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淋巴样细胞在移行到皮损之前是否已被活化并增殖。
地蒽酚是一种活性强、副作用小的抗银屑病药物。围绕提高疗效,降低其炎症反应和皮肤着色等不良反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地蒽酚疗法、制剂学和药物化学等方面的改进和研究。
回顾了副肿瘤综合征的特征,讨论了部分遗传性和获得性皮肤病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内脏恶性肿瘤可产生多种皮肤损害,一些皮肤病的特殊表现又为潜在肿瘤的征象,如成人皮肌炎患者,出现糜烂、溃疡或坏死性皮疹及对标准治疗抵抗,常提示合并内脏恶性肿瘤;Sweet综合征中的溃疡形成及口腔粘膜发疹,为并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糠秕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主要为一些亲脂性的双相酵母菌,生长于人类皮肤的角质层,与皮肤表面存在的三酸甘油酯、游离脂肪酸等脂质及皮脂腺有关,能引起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但至今对于它们的侵袭方式及感染过程还了解不多。作者应用活体皮肤等同物(LSE)研究糠秕马拉色菌早期的定植和酵母到菌丝相的转换。
扁平苔藓是T细胞介导的皮肤病,小剂量的肝素无抗凝作用但可抑制T淋巴细胞肝素酶活性,后者对T细胞移动到靶组织起决定性作用。该文选用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治疗扁平苔藓并观察其疗效。10例患者(女9例,男1例),皮损泛发,伴剧烈瘙痒,病程2~36个月,病理确诊为扁平苔藓,其中4例有口部损害。
天疱疮抗原是桥粒性钙粘素超家族的成员,对介导细胞的粘附功能起重要作用,天疱疮是一种抗钙粘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抗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及桥粘素、纤维粘连蛋白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天疱疮抗体是天疱疮发病的关键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天疱疮抗体IgG4亚类是天疱疮的病原性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磷脂酶C、1,4,5三磷酸肌醇介导了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细胞产生蛋白溶解酶,破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