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 政治 等学科的事。数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等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不畏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呢?
  以下是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感染,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素养,并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
  其次,立足本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古代秦九韶公式、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又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领域遥遥领先;还有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 经济 价值。这些辉煌的数学史让学生们看到我们前辈的杰出成就,从而身心振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教学的渗透,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学生的心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例如,低年级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练习:一分钟内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结合《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购物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不仅学生智力得到了 发展 ,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
  二、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
  在数学的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但是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第一册教材学习“高、矮”时,可以出示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接受过程,而是在潜意识中进行领悟、内化的过程。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纯地说教,而需要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有几棵树》中小猴子在公园里栽了8棵树,然后小熊又来栽了6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学生在一步一步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了小动物们都为绿化环境而栽树,我们作为学生更应该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这样就能够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上思想教育随时存在,作为教师,要时时注意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善于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这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教师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尤其对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特别关注。义务教育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成了教育问题的突出工作,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儿童成长的关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经典话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很大程度地说明了教学生学会做人,即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的少年儿童又在这一人群中占有绝对大的比例,他们的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
期刊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简短的散文真切的描写一个盲童用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语言简洁,所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是一篇感受生命美好、体现生命价值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预习课文 读书动笔 质疑问难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我在布置预习时每次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预习提纲可设计文中的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可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
期刊
“一切生活皆语文。”一句通俗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再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如何做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一、语文教学要表现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所以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时
期刊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小小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的四个因素,探究完善和提升这四个关键因素的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方法,说明提高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能力 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决定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以及影响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高等院校教师的综
期刊
[摘要]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很多学生不会写日记,甚至从未写过日记,因此,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师并未真正重视,更不要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了。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日记 作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而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一个载体。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本应是主动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教育,形成学生是在教师的严格督促下进行英语的学习,被动地进行口语的训练。这样训练出来的口语效果绝对是不理想的,要提高学生的口语等英语综合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发掘学生说英语的勇气。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兴趣 口语教学 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而学生是接
期刊
[摘要]“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我国的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为主,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应当以教育在先,以教育为重。  [关键词]农村 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  “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我国的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为主,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
期刊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林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理论、应用、技能操作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