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神指引.法治文化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能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方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具体包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在建设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中、在以
【机 构】
: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新疆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神指引.法治文化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能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方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具体包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在建设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中、在以“法德并举”为基本特征的法治体系建设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五级联动建设基础文化设施、充分挖掘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并完善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借助全媒体传播体系获取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拟态环境”中坚定法治初心等路径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其他文献
南京云锦具有的实用功能、审美内涵、象征意义等多元综合价值是因传统社会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进入当代,云锦所附带的神圣、权贵等象征意义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实用功能亦随之弱化,审美属性逐渐凸显,甚至成为云锦的主要特征.然而,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云锦传统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的整体性,导致其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矛盾重重.这是很多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依据传统手工艺要素特点营造审美空间,涵育新的人文生态,助使当代人获得连续、完整的审美经验,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在充盈当代人精神空间的同时实现传统手工艺的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达92.92%,但普通话普及率与普及质量在区域、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均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普通话高质量推广普及有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是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根本性工程.因此,新时期应遵循"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新时代推普方针,坚持"分类施策"原则,着重加大广西中越边境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与跨境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互动理念是在法治领域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生动实践.该理念的提出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之重构及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均衡发展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国内法治、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是国内国际法治互动的三个主体.三者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层面呈现出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三重互动方式,具体表现为将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共同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法治基础、使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标准相符以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痛点和难点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短缺、利用率低,农村的养老服务人员极度缺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责任不清晰,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力度较小,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措能力有限,农村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减弱,农村养老资源极其匮乏.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呈现出需求实现率较低、供给利用率低的基本特征.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导致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得不
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政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表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始终坚持党在社会风险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和人民战争的制胜战略,是百年大党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