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在一些语文课上,多媒体替代了学生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挤压了学生凝神静思、用心体悟、尽力思维的时间,语文丧失了“只可意会,无以言传”的神奇韵味。语文的诗情画意不再,语文的丰富想像不再,语文的个性张扬不再。学生也就无法品尝到那“笔锋常带情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文味了!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味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却显得“语文味”不足,文章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不足
(一)过于重视技术,本末倒置。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许多教师纯粹是为“多媒体教学”而利用多媒体,如何把课件制作得精美考虑得多,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为语文教学服务考虑得少。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课堂结构呆板、模式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是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看,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千遍一律,千人一面。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问题——学生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在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师,或中途机器有故障,或学生的提问、作答与原设计程序不同,而造成中途冷场等情况,令人兴趣大减。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机动与灵活,生动与风趣。
(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却使这个巨大的思维空间缩小了。讲授诗歌,便为每一诗句配上画面,对诗句进行图解;讲授小说时,便播放一段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剪辑。我们知道,文学鉴赏中“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使一千个学生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四)视听代替朗读,屏幕代替板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利少弊多。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不板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因为板书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因为无法即时加到课件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五)人机对话,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信息的反馈、感情的交流。但有些教师却把一堂课的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对于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教师不可能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应变”地加以调整,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就像流水作业,教师只是操作员和解说员,其任务就是拼命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过去那种双向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与“机”的单向信息输入所取代。事实上,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让课件统治课堂,让学生屈从于课件。教师丧失了主导性,学生丧失了主体性。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弱,甚至造成隔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倾泻教师意志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
二、相关对策
上述不足的存在,使语文多媒体课堂少了语文课固有的生动、风趣与灵活,少了教师的激情与风采,少了学生的朝气与活跃,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削弱了“语文味”。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发挥其最佳效益,就必须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必须从语文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加以思变,让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味”十足: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要以为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就算“教改”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真正万能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多媒体教学永远只能是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味”才是目的。
我们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
(二)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慎重,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多用少用一样的地方,尽可能少用。当一些课文的理解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连教师的讲解都是多余的,这时用多媒体画面来展示内容,既违背教育的规律,又适得其反,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味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却显得“语文味”不足,文章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不足
(一)过于重视技术,本末倒置。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许多教师纯粹是为“多媒体教学”而利用多媒体,如何把课件制作得精美考虑得多,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为语文教学服务考虑得少。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课堂结构呆板、模式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是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看,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千遍一律,千人一面。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问题——学生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在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师,或中途机器有故障,或学生的提问、作答与原设计程序不同,而造成中途冷场等情况,令人兴趣大减。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机动与灵活,生动与风趣。
(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却使这个巨大的思维空间缩小了。讲授诗歌,便为每一诗句配上画面,对诗句进行图解;讲授小说时,便播放一段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剪辑。我们知道,文学鉴赏中“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使一千个学生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四)视听代替朗读,屏幕代替板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利少弊多。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不板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因为板书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因为无法即时加到课件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五)人机对话,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信息的反馈、感情的交流。但有些教师却把一堂课的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对于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教师不可能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应变”地加以调整,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就像流水作业,教师只是操作员和解说员,其任务就是拼命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过去那种双向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与“机”的单向信息输入所取代。事实上,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让课件统治课堂,让学生屈从于课件。教师丧失了主导性,学生丧失了主体性。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弱,甚至造成隔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倾泻教师意志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
二、相关对策
上述不足的存在,使语文多媒体课堂少了语文课固有的生动、风趣与灵活,少了教师的激情与风采,少了学生的朝气与活跃,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削弱了“语文味”。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发挥其最佳效益,就必须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必须从语文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加以思变,让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味”十足: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要以为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就算“教改”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真正万能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多媒体教学永远只能是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味”才是目的。
我们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
(二)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慎重,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多用少用一样的地方,尽可能少用。当一些课文的理解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连教师的讲解都是多余的,这时用多媒体画面来展示内容,既违背教育的规律,又适得其反,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