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广告若要引起观众的注意,通常只有做得出格才行,有时我们无法在广告内容上实现这点。就要想办法寻找另一方面的突破。
春晚和贺岁电影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无疑是大众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如果有人发掘出了其中的关注点,经过各种各样媒体的传播和放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套用来自于西方的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名词,就是“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植入式广告就是这两个热门话题共有的一个关注点,涉足的品牌名称也引起了无数的讨论。 招商银行,从邀请著名钢琴艺术家郎朗做代言人,将自己成功打造成一个积极进取、高雅时尚的品牌,到在央视春晚和贺岁电影中做植入式广告,走到公众话题中,这一切对于一个“正统”的银行品牌而言,都不是一般的举动。“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广告若要引起观众的注意,通常只有做得出格才行,有时我们无法在广告内容上实现这点,就要想办法寻找另一方面的突破。”招商银行品牌管理高级经理袁晓懋如此解释他们如此营销策略产生的原因。品牌信息“前呼后拥”
在亿万观众瞩目的贺岁档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处情节是,舒淇扮演的女主角约葛优扮演的男一号喝酒,最后葛优用招商银行白金卡付账。这部影片票房极好,招来的议论也颇多,从导演冯小刚到普通观众,都无法回避其中植入大量广告引发的争议。植入式广告既然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要与不要已经不是问题的重点,导演和广告主愁的,是如何去做巧妙的植入,让观众看着舒服,还能达到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袁晓懋一语中的地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推广,要想有影响力,很重要的是能否成为公众话题的关注点。所以,当春晚成为中国人民每年除夕之夜共同的期待、冯小刚贺岁电影成为无数影迷必不可少的年终大餐时,同它们挂上钩,也就八九不离十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
招商银行与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联袂,早在《集结号》的时候就开始,当时招行是作为融资银行赞助了该片,虽然由于战争题材所限,没有也不可能有植入式广告,但招商银行的品牌名称依然得以在一个抢眼的位置来展示,那就是,在影片内容一结束、出演职人员表之前,招商银行作为“特别鸣谢”单位,其名称赫然出现在屏幕上,吸引了不少的目光,正所谓,让受众在他们认为不是广告时间的时间去看广告的效果会更好,《集结号》的票房大卖,可以想像,通过电影对招商银行产生认知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而更可喜的是,《集结号》被作为精神文明主旋律进行宣传时,招商银行作为该片融资银行,也被《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一次次宣传报道,品牌赚足眼球。
尝到与冯导合作、借贺岁电影关注度成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甜头之后,招行决定做更深入的植入式尝试,通过广泛搜集并仔细研究公开发布的一些影视信息,招行主动发掘植入机会,于是又有了《非诚勿扰》中的隐性广告。影片中出现招商银行信息的画面有3处,为保证效果,使招行费心挖掘出的广告植入机会,对尽量多的消费者产生作用,在影片放映之前的贴片广告中,也有招行的身影,给观众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同时,招行同各大影院都开展了合作,观众购票刷招行卡会有优惠。如此的前铺后垫,保证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和记忆,甚至在事先产生良好的印象,不久后的植入式广告就能勾起更多观众的回忆,效果无疑会大大提升。
同央视春晚的合作,招行同样也将这些工作做得很到位。事实上,由于春晚的关注度更高,招行更青睐在这个全国人民共同联欢的时候做品牌推广。晚会开始之前招商银行先是投放一条硬广告,晚会中又发去祝福贺电,与节目中的植入相辅相成。磨刀不误砍柴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植入式广告,必然也不能只看一时的实践,之前的种种准备工作都需要扎扎实实去做。招商银行对此又有高招。
在消费者专注力有限、形形色色广告充满周围生活的时候,他们是对广告有着本能的抵触的,所以,植入式广告不仅需要找准受众的关注点,要想从繁杂的声音中凸显出来,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招行在常规的推广过程中,一直很注意跟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物、事件、话题联系在一起,同当红钢琴艺术家郎朗合作、赞助维也纳音乐会这类高雅艺术盛事,以及在奥运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参与央视的节目,都是让品牌融在社会话题中,赢得消费者广泛关注,这也就是袁晓懋所说的招行一贯坚持的“关联式创新”,来弥补品牌独立做突破性创新的有限性。
那么,这些与以后的植入式广告或其他推广活动有没有关系?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招商银行通过平时的推广活动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后在寻找合作对象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因为招行这个高雅、时尚、进取的品牌对他们品牌形象的提升也会有帮助。”袁晓懋说。而这种提升品牌的努力,招行完全是通过自己去主动争取,没有请专业的机构来策划。
袁晓懋还指出,寻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也不应该操之过急。可是,对于在电影中植入广告的实践而言,早些介入片子的拍摄甚至是剧本的创作不是能发现更多的合作机会?他笑言,广告主开展这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毕竟风险很大,脚本没有成形的时候,谁的心里都没底,所以,招行通常都是多多研究,甚至到片场去亲自观看数次,等到能确定真正适合的机会的时候再拍板签约。据了解,在同制度严格的央视春晚合作时,招行同样也是在节目确定并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在最后时刻签的合作协议。“匆忙之间做出的粗糙植入,哪怕有100个,也不如1个真正经典的画面有效。”好在招行是一个决策速度快的企业,能灵活应对这种临时性的投资计划。如此敢于尝试新推广方式,却能很好把握节奏和尺度,对于一个银行品牌而言实在难得。
到真正植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更多了。招商银行注重做情节式植入,很少做情景类的植入,即品牌广告要努力成为剧情的必要情节,而不是单纯让镜头闪过。纵览近两年它的植入式品牌推广,无论是2008年春晚冯巩与王宝强等表演的相声剧《公交协奏曲》中,冯巩拿出自己的工资卡给王宝强工友捐款时给招商银行“和”卡的特写,还是2009年春晚在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我有点晕》中姜昆的台词“现在拿那么多现金人家说你土鳖,刷卡啊,招行卡。”还有上述的《非诚勿扰》中植入的广告,无不是情节类的植入。有调查显示,植入式广告中有95%都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观众很可能不会看到或者没有产生意识,所以招行才要在观众无法回避的地方做植入,使品牌或产品成为其中必要的情节。
操作上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避免同负面信息联系起来、特写镜头要保证产品正向放置,等等。对于在诸如春晚这样的节目中植入的广告,如果是采取声音植入的方式,还必须要考虑到不能选在节目的亮点上,否则,观众的掌声很容易淹没品牌的声音。这些经验或许只有实践过的广告主才能有深切感受,有植入式考虑的广告主,不妨多多研究先前的做法,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不让观众喊“晕”喊“烦”,争取做到一举成功!
春晚和贺岁电影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无疑是大众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如果有人发掘出了其中的关注点,经过各种各样媒体的传播和放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套用来自于西方的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名词,就是“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植入式广告就是这两个热门话题共有的一个关注点,涉足的品牌名称也引起了无数的讨论。 招商银行,从邀请著名钢琴艺术家郎朗做代言人,将自己成功打造成一个积极进取、高雅时尚的品牌,到在央视春晚和贺岁电影中做植入式广告,走到公众话题中,这一切对于一个“正统”的银行品牌而言,都不是一般的举动。“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广告若要引起观众的注意,通常只有做得出格才行,有时我们无法在广告内容上实现这点,就要想办法寻找另一方面的突破。”招商银行品牌管理高级经理袁晓懋如此解释他们如此营销策略产生的原因。品牌信息“前呼后拥”
在亿万观众瞩目的贺岁档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处情节是,舒淇扮演的女主角约葛优扮演的男一号喝酒,最后葛优用招商银行白金卡付账。这部影片票房极好,招来的议论也颇多,从导演冯小刚到普通观众,都无法回避其中植入大量广告引发的争议。植入式广告既然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要与不要已经不是问题的重点,导演和广告主愁的,是如何去做巧妙的植入,让观众看着舒服,还能达到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袁晓懋一语中的地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推广,要想有影响力,很重要的是能否成为公众话题的关注点。所以,当春晚成为中国人民每年除夕之夜共同的期待、冯小刚贺岁电影成为无数影迷必不可少的年终大餐时,同它们挂上钩,也就八九不离十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
招商银行与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联袂,早在《集结号》的时候就开始,当时招行是作为融资银行赞助了该片,虽然由于战争题材所限,没有也不可能有植入式广告,但招商银行的品牌名称依然得以在一个抢眼的位置来展示,那就是,在影片内容一结束、出演职人员表之前,招商银行作为“特别鸣谢”单位,其名称赫然出现在屏幕上,吸引了不少的目光,正所谓,让受众在他们认为不是广告时间的时间去看广告的效果会更好,《集结号》的票房大卖,可以想像,通过电影对招商银行产生认知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而更可喜的是,《集结号》被作为精神文明主旋律进行宣传时,招商银行作为该片融资银行,也被《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一次次宣传报道,品牌赚足眼球。
尝到与冯导合作、借贺岁电影关注度成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甜头之后,招行决定做更深入的植入式尝试,通过广泛搜集并仔细研究公开发布的一些影视信息,招行主动发掘植入机会,于是又有了《非诚勿扰》中的隐性广告。影片中出现招商银行信息的画面有3处,为保证效果,使招行费心挖掘出的广告植入机会,对尽量多的消费者产生作用,在影片放映之前的贴片广告中,也有招行的身影,给观众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同时,招行同各大影院都开展了合作,观众购票刷招行卡会有优惠。如此的前铺后垫,保证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和记忆,甚至在事先产生良好的印象,不久后的植入式广告就能勾起更多观众的回忆,效果无疑会大大提升。
同央视春晚的合作,招行同样也将这些工作做得很到位。事实上,由于春晚的关注度更高,招行更青睐在这个全国人民共同联欢的时候做品牌推广。晚会开始之前招商银行先是投放一条硬广告,晚会中又发去祝福贺电,与节目中的植入相辅相成。磨刀不误砍柴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植入式广告,必然也不能只看一时的实践,之前的种种准备工作都需要扎扎实实去做。招商银行对此又有高招。
在消费者专注力有限、形形色色广告充满周围生活的时候,他们是对广告有着本能的抵触的,所以,植入式广告不仅需要找准受众的关注点,要想从繁杂的声音中凸显出来,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招行在常规的推广过程中,一直很注意跟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物、事件、话题联系在一起,同当红钢琴艺术家郎朗合作、赞助维也纳音乐会这类高雅艺术盛事,以及在奥运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参与央视的节目,都是让品牌融在社会话题中,赢得消费者广泛关注,这也就是袁晓懋所说的招行一贯坚持的“关联式创新”,来弥补品牌独立做突破性创新的有限性。
那么,这些与以后的植入式广告或其他推广活动有没有关系?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招商银行通过平时的推广活动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后在寻找合作对象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因为招行这个高雅、时尚、进取的品牌对他们品牌形象的提升也会有帮助。”袁晓懋说。而这种提升品牌的努力,招行完全是通过自己去主动争取,没有请专业的机构来策划。
袁晓懋还指出,寻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也不应该操之过急。可是,对于在电影中植入广告的实践而言,早些介入片子的拍摄甚至是剧本的创作不是能发现更多的合作机会?他笑言,广告主开展这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毕竟风险很大,脚本没有成形的时候,谁的心里都没底,所以,招行通常都是多多研究,甚至到片场去亲自观看数次,等到能确定真正适合的机会的时候再拍板签约。据了解,在同制度严格的央视春晚合作时,招行同样也是在节目确定并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在最后时刻签的合作协议。“匆忙之间做出的粗糙植入,哪怕有100个,也不如1个真正经典的画面有效。”好在招行是一个决策速度快的企业,能灵活应对这种临时性的投资计划。如此敢于尝试新推广方式,却能很好把握节奏和尺度,对于一个银行品牌而言实在难得。
到真正植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更多了。招商银行注重做情节式植入,很少做情景类的植入,即品牌广告要努力成为剧情的必要情节,而不是单纯让镜头闪过。纵览近两年它的植入式品牌推广,无论是2008年春晚冯巩与王宝强等表演的相声剧《公交协奏曲》中,冯巩拿出自己的工资卡给王宝强工友捐款时给招商银行“和”卡的特写,还是2009年春晚在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我有点晕》中姜昆的台词“现在拿那么多现金人家说你土鳖,刷卡啊,招行卡。”还有上述的《非诚勿扰》中植入的广告,无不是情节类的植入。有调查显示,植入式广告中有95%都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观众很可能不会看到或者没有产生意识,所以招行才要在观众无法回避的地方做植入,使品牌或产品成为其中必要的情节。
操作上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避免同负面信息联系起来、特写镜头要保证产品正向放置,等等。对于在诸如春晚这样的节目中植入的广告,如果是采取声音植入的方式,还必须要考虑到不能选在节目的亮点上,否则,观众的掌声很容易淹没品牌的声音。这些经验或许只有实践过的广告主才能有深切感受,有植入式考虑的广告主,不妨多多研究先前的做法,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不让观众喊“晕”喊“烦”,争取做到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