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那怎样把新理念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借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设计这样一则故事课件:小白兔和小黑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到菜园去摘白菜,小白兔很勤快,他摘了16 棵大白菜。小黑兔贪玩,他只摘5棵白菜。到了家里,兔妈妈要小黑兔算一算他和小白兔一共摘了多少棵白采?小黑兔回答不出来。请你帮小黑兔算-算。学生很愉快,马上动手计算起来。然后我打开白板,用课前设计好教学环节,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摆、画、列式,并说说算理。这样从直观、形象的操作过程中说出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动力,并孕育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情感
如果按课文原例,由老师示范、讲解,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只有创造性改编课例,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本的东西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例如四年级下册学习“购物小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方法:老师让两个同学表演购物,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一个同学扮演顾客。顾客买酸奶一瓶1.25元,饼干一袋2. 41元,售货员应该收顾客多少元?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顾客要付多少元?同学们踊跃发言:(1+2=3,0.2+0.4=0.6,0.05+0.01=0.06。3+0.6+0.06=3.66(元)),然后我顺势问,售货员收顾客3.66元,对吗?我们该怎样帮顾客验算呢?学生很快想起用“和一加数=加数”的方法: 3.66-1.25=2.41(元)。我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疑引思,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改变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满堂灌的思想,改变一讲-听、一演一看、一问一答的被动学习局面。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是教学舞台中的主角。所以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有趣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9的组成”时,教师拿着两个纸箱,让学生猜一猜两个纸箱里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学生一听,兴趣就来了个个都想试一下自己的判断能力。“8个、7个、5个、9个……”学生根据纸箱的大小,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谁猜对呢?教师先倒出其中一个纸箱,有4個,再倒出第二个纸箱有5个。“一共9个,
我猜对了!”“为什么你对了?”“因为第一个纸箱有4个,第二个纸箱有5个,加起来一共是9个”(鼓掌表示赞扬肯定)。然后教师问“把这9个乒乓球重新放入纸箱里,可以有几种放法?”同学们在4个加5个等于9个的基础上,有的说“两个纸箱分别放2个和7个”有的说“两个纸箱里分别放3个和6个”……这样教学中使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很快地学会了“9的组成”。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并享受到老师表扬的愉悦。
四、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合作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思维,互相启发共同理清知识的结构。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如教学“游戏公平”这一节时,通过教师启发,同学们知道了用“掷骰子”的办法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走”是不公平的。除了书上讲用掷硬币的办法,同学们还想出什么好的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然后分4人一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老师可以边巡视边参与交流,听取学生们的讨论。各个小组通过交流后,都可以派位代表上讲台去介绍- 下本组的办法。随后教师再把每个小组的办法总结,全班交流讨论,认为那种办法最简单又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探究学习,满足学生认知上的互相启发和生成,学生的个人认知和经验成为学生大众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总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树立起对数学的热爱,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那怎样把新理念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借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设计这样一则故事课件:小白兔和小黑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到菜园去摘白菜,小白兔很勤快,他摘了16 棵大白菜。小黑兔贪玩,他只摘5棵白菜。到了家里,兔妈妈要小黑兔算一算他和小白兔一共摘了多少棵白采?小黑兔回答不出来。请你帮小黑兔算-算。学生很愉快,马上动手计算起来。然后我打开白板,用课前设计好教学环节,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摆、画、列式,并说说算理。这样从直观、形象的操作过程中说出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动力,并孕育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情感
如果按课文原例,由老师示范、讲解,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只有创造性改编课例,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本的东西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例如四年级下册学习“购物小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方法:老师让两个同学表演购物,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一个同学扮演顾客。顾客买酸奶一瓶1.25元,饼干一袋2. 41元,售货员应该收顾客多少元?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顾客要付多少元?同学们踊跃发言:(1+2=3,0.2+0.4=0.6,0.05+0.01=0.06。3+0.6+0.06=3.66(元)),然后我顺势问,售货员收顾客3.66元,对吗?我们该怎样帮顾客验算呢?学生很快想起用“和一加数=加数”的方法: 3.66-1.25=2.41(元)。我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疑引思,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改变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满堂灌的思想,改变一讲-听、一演一看、一问一答的被动学习局面。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是教学舞台中的主角。所以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有趣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9的组成”时,教师拿着两个纸箱,让学生猜一猜两个纸箱里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学生一听,兴趣就来了个个都想试一下自己的判断能力。“8个、7个、5个、9个……”学生根据纸箱的大小,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谁猜对呢?教师先倒出其中一个纸箱,有4個,再倒出第二个纸箱有5个。“一共9个,
我猜对了!”“为什么你对了?”“因为第一个纸箱有4个,第二个纸箱有5个,加起来一共是9个”(鼓掌表示赞扬肯定)。然后教师问“把这9个乒乓球重新放入纸箱里,可以有几种放法?”同学们在4个加5个等于9个的基础上,有的说“两个纸箱分别放2个和7个”有的说“两个纸箱里分别放3个和6个”……这样教学中使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很快地学会了“9的组成”。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并享受到老师表扬的愉悦。
四、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合作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思维,互相启发共同理清知识的结构。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如教学“游戏公平”这一节时,通过教师启发,同学们知道了用“掷骰子”的办法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走”是不公平的。除了书上讲用掷硬币的办法,同学们还想出什么好的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然后分4人一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老师可以边巡视边参与交流,听取学生们的讨论。各个小组通过交流后,都可以派位代表上讲台去介绍- 下本组的办法。随后教师再把每个小组的办法总结,全班交流讨论,认为那种办法最简单又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探究学习,满足学生认知上的互相启发和生成,学生的个人认知和经验成为学生大众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总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树立起对数学的热爱,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