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问题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等等,并且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它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狹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与教学内容不合的课文可以调整,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它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它文字或音像资料。与此相关的,如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还没有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教师就鼓励学生离开课文发表意见。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像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像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元固乡中心校)
其他文献
通过笔者深入的分析研究与实践尝试,在教学中掌握了一些教学策略,逐步使学生真正认识信息技术,使学生更积极的,快乐的学好信息技术,以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会与社教中心于11月7日联合召开法制节目研讨会,为法制节目改革献计献策。i 与会人员对法制部开办的《法治新世纪》和《现在开庭》节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摘要:思想支配行动,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动,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的、全面的和谐发展,教师首先得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一、这样
摘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话虽这样说,但是“师父”何将学生领进“门”却是很有学问的。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面对的是初一新生,那么就应首先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唤醒大家的求知欲望,然后才能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英语有一句谚语叫做“Well begin is half done”(好的开头是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新政的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以前的那种课上不足课后补;训练不足课后补;填鸭式、高耗能、低效果的模式已被彻底打
摘要: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本文从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对数学课堂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几方面等方面进行充分地阐述,结合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
概率主元分析(PPCA)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监测。然而,PPCA法仅构造了生产过程的静态线性关系,处理具有较强动态特性的实际工业生产过程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动态概率主元分析(D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科学,源于现实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深入总结,同时,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数学规律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要顺应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
摘要: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的常选文体。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发展,他们的思维理性逐渐强于感性,反映在作文中,思辩性逐渐增强,喜好写议论文。高考中选择议论文的约占70%。但是,一般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肤浅,不严密。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不会深入分析事物形成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质,观点也谈不上具有启发性,常常是点到为止;有时虽有分析,但分析得不全面,不严密,经不起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标,并且根据新课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化学实验创新和探索,增设了探究性实验、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然而,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有必要对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个实验,更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之际,我们若能认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