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新教材,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适合生物新教材教法的各种教学手段与措施,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情境、情感情境、交流情境等,以促进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情境;问题;实践;情感;交流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是实验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应试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借助于生物学本身的魅力,拓展生物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形象生动的生物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生物学知识。
   二、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究
   初中生物课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教师应正确运用并把握尺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激发其学习欲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感受等手段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探究”,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一节,需要介绍心率,心动周期等知识,教师可先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跳一致的。然后要求数自己的脉搏。教师计时0.5min后停止,让学生举手的方式来分别统计80次/min、70次/min、79次/min、60次/min的人数。然后提问: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并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寻求原因。
   2.创设实践情境,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
   生物是实验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创设丰富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从而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实施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演示实验与自主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
   3.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使其体验并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可采用“异步教学”、“因材施教”等方法措施,让学生都能从独立的自我调节中获得成功。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应用性问题,对思维活跃开阔的学生提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发言和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考核命题要考虑让好学生考出水平,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创设情感情境,变“潜在学习”为“成功学习”
   优秀学习品格的形成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不断良性循环,而完成这一过程的本质力量是发自于情。为此,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进入角色,投入感情,并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氛围。“面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于海”,使学生的情与教者的情相沟通,相交融,从而体味文中深层的含义。
   例如:教学分析人类活动破外生态环境的实例,伴着低沉、 优美的马头琴声,屏幕上出现了清清的河水,肥美的绿草,洁白的羊群,这时画外音响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随着教师满怀激情的朗诵,学生随之陶醉。教师话锋一转,现在的内蒙古草原却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景象。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草场退化,出现了严重的土壤荒漠化。教师痛心疾首,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唤起他们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真情感动学生,没有灌输,没有牵强附会,“润物细无声”。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在各个环节有目的激励、鼓舞学生,使其产生内驱力,主动学习知识。
   5.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发挥个性,又能相互配合,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及分工,尽可能使每个形学生都能产生使命感,以形成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共同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队精神。例如,在学习完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后,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植物在高温炎热的夏天不易被晒死?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说植物造林能调节气侯?高大树木顶端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么来的?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破疑解难,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什么原因?对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正面回答,而在表扬和肯定的同时,提出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找资料互相讨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创新,并且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物新教材的实施为情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舞台,而情境教学又为充分阐释生物新教材提供了武器,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因材施教,因时施法,不仅可以将教材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何标良.《谈创设实践情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命世界.2009,(07).
  [2]王立军.《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创设》[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08).
  [3]林胜其.《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EB/OL].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jxyj/jxpj/201008/t20100830_823767.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教学     我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那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学生和时代的需求。教师照本宣科地“满堂讲、满堂问”,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语文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如果语文教学的效益不高,势必影响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爱学、乐学,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