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厚层砂岩含水层可疏性综合评价

来源 :煤矿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指导煤层底板砂岩水害的防治工作,需要对含水层的可疏性进行合理评价。结合典型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害案例,对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评价了底板砂岩含水层具有可疏性。采用大流量大降深放水试验,对观测孔水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曲线斜率进行研究,底板砂岩含水层疏降快,恢复慢,增加放水量可有效加快含水层水位的疏降,多孔大流量疏放水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底板砂岩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可以持续降低地下水水位;单孔放水和多孔放水过程中水位恢复时间分别占放水时间的77.92%和86.
其他文献
针对长平煤矿四盘区43222巷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两帮煤体松动破坏导致煤体受力压缩,引起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增加,同时支护体系难以维护巷道稳定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的分析,以及对43222巷受工作面回采扰动进行模拟研究,最后确定了注浆参数并给出了注浆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完毕后浆液充分进入节理裂隙之间,填实破碎区,且巷道变形得到控制,顶板下沉量稳定在80 mm,底鼓量稳定在63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10 mm;围岩整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有效解决了松软破碎煤巷留设困难的问题,满足了下
煤体内发育的自然裂隙网络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裂隙网络的几何特征对煤层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影响;采用Monte Carlo法生成随机裂隙网络图像,然后将二值化后的裂隙网络图像导入COMSOL中,通过图像函数功能将其转化为计算域;建立了煤层瓦斯流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裂隙结构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随着裂隙长度、密度以及开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增大;相比于裂隙长度和密度,裂隙开度对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为解决葫芦素煤矿临空巷道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层大直径钻孔和顶板预裂孔防冲机理。研究认为:巷道围岩极限平衡区可用弹黏体元件串联模拟,深部弹性区可用完全弹性体元件模拟;大直径卸压钻孔可以改变巷道围岩结构,实现弹性区内的完全弹性体元件向弹黏体元件的转变,为弹性应变能耗散提供了空间,使得集中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同时其在巷道周围形成的卸压保护带可以衰减动荷载应力波;顶板压裂孔可以原位改变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顶板岩层的完整性和强度,耗散了动荷载应力波携带的能量,减小冲击地压危险。
为了研究高瓦斯矿井厚煤层工作面煤自然发火规律,以亭南煤矿4号煤层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程序升温实验和分布式激光检测气体系统的方法,对煤自燃氧化特征、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及采空区自燃“三带”规律进行分析,得到高瓦斯矿井自燃“三带”特性。结果表明:亭南煤矿4号煤层下限氧气体积分数为8.0%,气体产物随氧含量降低总体呈现“滞后效应”;采空区氧化带在倾向上是不对称的,进风侧较宽,最大宽度为95 m;回风侧较窄,为77 m,与1#~4#煤矿采空区“三带”相比,302工作面采空区散热带宽度较大回风侧
为了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矿生产,提升贵州省煤矿安全整体生产水平,应用数据统计方法从“全省煤矿安全事故现状”、“煤矿企业性质及企业规模”、“煤矿瓦斯等级”、“煤层自燃性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矿水文地质条件”6个方面对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得出贵州省煤矿安全存在“乡镇煤矿、小型煤矿数量居高不下”、“瓦斯灾害严重,瓦斯隐患巨大”、“煤层自燃威胁较大”、“煤尘爆炸危险性较高”、“水害危险度略高”等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贵州省煤矿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针对姚桥煤矿采区下山孤岛保护煤柱,工作面回采末期微震释放总能量、频次持续上升,现场冲击危险性增强的现象;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孤岛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及工作面开采前后煤柱区应力分布特征;结合工作面开采条件,优化了工作面终采线位置。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前采区孤岛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呈“马鞍形”分布,当工作面走向开采尺度大于920m时,煤柱区支承应力曲线由“马鞍型”逐渐向“单峰型”过渡,煤柱区应力集中系数从2.20升高到2.56。现场实践表明:工作面走向实际回采尺度900 m,比原设计停采线提前3
为了提高矿区塌陷预测的效率及简便性,提出使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分析预测。选取水文特征、地质构造、终采时间、覆岩强度、顶板跨度、开采深度、采煤高度、空间迭置层数8个致灾因子作为塌陷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矿区划分为4个塌陷易发性等级;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预测数据进行栅格化;并以矿区中部及南部单元作为样本进行训练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余下的北部单元检验预测效果;结合GIS系统将模型输出结果图像化得
为研究切顶卸压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UDEC软件,对沿空留巷侧向顶板悬顶与垮落2种情况下的围岩受力变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直接顶悬顶状态,直接顶垮落时煤帮侧煤层和巷旁支护墙体上的垂直应力集中系数分别降低0.19和0.49;直接顶垮落状态下沿空巷道顶板下沉、底板鼓起、煤帮内移和墙体内移量相对于直接顶未垮落状态下,分别降低73%、60%、27%、75%;巷道侧向悬顶是造成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的重要原因,切顶会促使采空区上方直接顶有效垮落,采空区上覆岩层的重力无法有效向巷道周围的煤岩
为解决煤矿采空区充填材料不足和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分析了膏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测定了充填体样本强度,通过灰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关联度,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以固体废弃物膏体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为输入层节点,充填体强度为输出层节点的强度预测模型;基于正交试验获得的强度试验数据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通过对建立的网络进行仿真模拟,检验了网络数据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收敛速度快而且精度高,网络预测精度达到了93.75%,能够
为准确计算矿井巷道风流与巷壁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根据巷道风流与巷壁间的热湿交换原理,考虑巷壁潮湿、巷道风流为湿空气及巷壁粗糙特征等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将对流换热系数表示为风温、风速、潮湿率、巷道尺寸、巷壁温度、热物性参数及摩擦阻力系数等可测参数的函数;基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表达式,利用敏感性分析法,主要讨论了对流换热系数对巷道风速、巷道半径及巷道摩擦阻力系数等3个因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影响敏感程度具有较明显差异,其中巷道风速是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最敏感因素,对流换热系数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敏感性次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