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曾经仿效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组建了敌后经济游击队,力图粉碎日军“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阴谋,在经济战线上,打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但由于国民党军固有的劣根性,以及其派系林立、腐败成风的原因,好想法并没有收到好结果。
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为解决战线过长、实力不足和补给匮乏等一系列严重困难,确立了“以战养战”的战争指导思想和经济侵略政策,并采取了“彻底经济囊括的手段”,不惜开展经济封锁与走私互补的策略,不仅封锁我国沿海交通、大量倾销其过剩商品,而且掠夺、统治、封锁沦陷区内物资,垄断运输贸易,破坏金融,大肆搜刮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粉碎日军阴谋,国民政府迁徙人民,同时,为破坏沦陷区日伪经济、辅助国民党正规军作战,要求各战区司令商同当地党政负责人,共同负责组建经济游击队,对敌开展经济游击战。
初见成效
总体而言,各战区组建的经济游击队统一区分为甲乙两类。甲类经济游击队完全脱产,由正规军、游击队与保安团队、战地特工人员等编组而成;乙类经济游击队由战地自卫团、战地壮丁队、各民众团体和少量的战地特工人员编成。经济游击队按照大队、中队、小队三级编制,并编制众多的独立中队、小队,以便灵活机动地展开行动。
各战区对待经济游击队的重视情况不同、实际条件不同,因此组建工作进展也各不相同。
各战区经济游击队开展了经济作战课目短期培训,如断绝敌货输入渠道、查收伪钞、破坏敌伪在沦陷区内的交易活动等;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军事政治常识。
经过短暂的训练,各战区的经济游击队立即投入战场,开展执行经济作战任务,并从金融、资源、工业、商业、交通、税收等方面入手,开始开展对敌作战。如,第一战区所属经济游击队深入敌后宣传法币基础稳固,破坏伪币信用,一时造成伪钞暴跌,引起商民拒用;第九战区所属经济游击队在1941年3月设法将大冶日伪铁矿、煤矿彻底破坏。有的经济游击队利用合适战机直接对日伪军实施军事打击,第六战区经济独立队第三中队就于1941年6月在江陵东北水上袭击了敌军运输队。
1940年3月至1941年11月期间,国民党经济游击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经济游击队并没有乘势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而是迅速走下了战场。
难以为继
经济游击队归根结底开展的还是游击战争,国民党军习惯于正面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无足轻重”的。经过短期培训的经济游击队时时处于强敌重围之中,环境凶险、任务艰巨,不仅要保存自己,还要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国民党将领对如何指挥游击战一筹莫展,部队开展游击战的技战术素质参差不齐。此外,还有众多的不利因素,如有的战区领导机构对经济游击队重视不够,致使部队“组织不落实、官兵不健全”,兵力单薄、武器落后,有的地方走私人员的力量远胜经济游击队。
国民党军队的劣根性更是直接影响了经济游击队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其被撤销。
战时物价波动大,走私利润丰厚,原本负责打击走私的经济游击队发现其中的“油水”以后,立即忘记了国仇家恨,大发国难财。由于在敌后战场调动频繁,各战区对大多数经济游击队掌握不力,一些部队甚至与战区失去联系,成了真正的“独立部队”,得以自行其事。许多战区的经济游击队借查缉走私之名敲诈商户,令群众不堪忍受。更有许多经济游击队偷运敌货、化装扰民。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行为必然使之失去经济游击区内的民心,而失去群众的支持,游击队不可能在敌占区站得住脚。
面对如此形势,许多战区也向政府提出要尽早整顿经济游击队。为此,在1941年的南岳军事会议上,国民党军委会提出对经济游击队进行改进,裁撤了乙类经济游击队。至1943年3月底,所有经济游击队全部归还建制。■
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为解决战线过长、实力不足和补给匮乏等一系列严重困难,确立了“以战养战”的战争指导思想和经济侵略政策,并采取了“彻底经济囊括的手段”,不惜开展经济封锁与走私互补的策略,不仅封锁我国沿海交通、大量倾销其过剩商品,而且掠夺、统治、封锁沦陷区内物资,垄断运输贸易,破坏金融,大肆搜刮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粉碎日军阴谋,国民政府迁徙人民,同时,为破坏沦陷区日伪经济、辅助国民党正规军作战,要求各战区司令商同当地党政负责人,共同负责组建经济游击队,对敌开展经济游击战。
初见成效
总体而言,各战区组建的经济游击队统一区分为甲乙两类。甲类经济游击队完全脱产,由正规军、游击队与保安团队、战地特工人员等编组而成;乙类经济游击队由战地自卫团、战地壮丁队、各民众团体和少量的战地特工人员编成。经济游击队按照大队、中队、小队三级编制,并编制众多的独立中队、小队,以便灵活机动地展开行动。
各战区对待经济游击队的重视情况不同、实际条件不同,因此组建工作进展也各不相同。
各战区经济游击队开展了经济作战课目短期培训,如断绝敌货输入渠道、查收伪钞、破坏敌伪在沦陷区内的交易活动等;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军事政治常识。
经过短暂的训练,各战区的经济游击队立即投入战场,开展执行经济作战任务,并从金融、资源、工业、商业、交通、税收等方面入手,开始开展对敌作战。如,第一战区所属经济游击队深入敌后宣传法币基础稳固,破坏伪币信用,一时造成伪钞暴跌,引起商民拒用;第九战区所属经济游击队在1941年3月设法将大冶日伪铁矿、煤矿彻底破坏。有的经济游击队利用合适战机直接对日伪军实施军事打击,第六战区经济独立队第三中队就于1941年6月在江陵东北水上袭击了敌军运输队。
1940年3月至1941年11月期间,国民党经济游击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经济游击队并没有乘势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而是迅速走下了战场。
难以为继
经济游击队归根结底开展的还是游击战争,国民党军习惯于正面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无足轻重”的。经过短期培训的经济游击队时时处于强敌重围之中,环境凶险、任务艰巨,不仅要保存自己,还要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国民党将领对如何指挥游击战一筹莫展,部队开展游击战的技战术素质参差不齐。此外,还有众多的不利因素,如有的战区领导机构对经济游击队重视不够,致使部队“组织不落实、官兵不健全”,兵力单薄、武器落后,有的地方走私人员的力量远胜经济游击队。
国民党军队的劣根性更是直接影响了经济游击队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其被撤销。
战时物价波动大,走私利润丰厚,原本负责打击走私的经济游击队发现其中的“油水”以后,立即忘记了国仇家恨,大发国难财。由于在敌后战场调动频繁,各战区对大多数经济游击队掌握不力,一些部队甚至与战区失去联系,成了真正的“独立部队”,得以自行其事。许多战区的经济游击队借查缉走私之名敲诈商户,令群众不堪忍受。更有许多经济游击队偷运敌货、化装扰民。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行为必然使之失去经济游击区内的民心,而失去群众的支持,游击队不可能在敌占区站得住脚。
面对如此形势,许多战区也向政府提出要尽早整顿经济游击队。为此,在1941年的南岳军事会议上,国民党军委会提出对经济游击队进行改进,裁撤了乙类经济游击队。至1943年3月底,所有经济游击队全部归还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