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17年3月—5月,将24例拟行初次单侧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n=12),分别采用SuperPATH入路(SuperPATH组)及传统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进行关节置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总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外展角)、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摄骨盆正位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与对照组相比,SuperPATH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t=4.470,P=0.000)、手术切口缩短(t=–2.168,P=0.041),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t=0.474,P=0.640)。SuperPATH组术中发生1例假体周围骨折;两组术后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1、3、14 d 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3 d肌酸激酶明显低于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4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SuperPATH组髋关节屈曲角及外展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14 d、3个月、6个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3 d 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X线片测量,两组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假体均无松动、下沉。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行THA能减少肌肉损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