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新课标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
1.传统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里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准确把握,实验效果不理想。
2.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如果生物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价值。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有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占的比重较大,而探究实验实施起来比普通实验难度要大一些。怎样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
众所周知,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操作示范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3.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可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生物教师理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
1.传统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里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准确把握,实验效果不理想。
2.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如果生物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价值。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有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占的比重较大,而探究实验实施起来比普通实验难度要大一些。怎样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
众所周知,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操作示范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3.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可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生物教师理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